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三借芭蕉扇》教案

时间:2023-02-27 00:06:04 收藏本文
《三借芭蕉扇》教案

《三借芭蕉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借芭蕉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借芭蕉扇》教案1

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应该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反映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宽容地对待它,继而科学、有效地加以鼓励、引导,常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次,我在教学《三借芭蕉扇》时,正讲到“孙悟空第一次借扇未得,又变作小虫,躲在铁扇公主的茶水里,钻到她的肚子里脚蹬头撞,终于借到了芭蕉扇”,一个学生插嘴了:“老师,这不是借,是抢!”

接着,只听到一些学生叽叽喳喳附和着:“是的,这明明是抢嘛,不是借!”

也有学生站起来反对了:“是借的,不是抢!”

我微笑着说:“同学们,大家真会读书,说得有理,说得棒极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注视着我,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因为,要是在以前上课时候这样乱插嘴,肯定是要受批评的。当明白我是真心表扬时,他们又叽里呱啦地议论开了。见此情况,我趁势说:“接着刚才的话题,咱们以辩论的方式继续谈,好吗?正方观点:借;反方观点:不是借。开始吧!”

正方发言了:“孙悟空跟牛魔王是结拜兄弟,铁扇公主是他的嫂嫂,当然是有礼貌的借了!”

反方立即反驳道:“不是借,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脚蹬头撞,威逼着她交出了芭蕉扇的。”

“是借,孙悟空用他的智谋借到扇子,煽灭大火后就会还给她的。”

“不是借,孙悟空跟牛魔王一家有深仇大恨,铁扇公主是决不会借给他的,只能骗、抢。”

“是借,课文的题目就是‘三借’嘛!”

“不是借,孙悟空打不过牛魔王,只好抢。”

“是借的,课文最后写着,孙悟空煽灭大火,把扇子还给了铁扇公主,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走去……”

我禁不住地夸赞道:“同学们,大家辩论得太精彩了!是呀,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一路坎坷。没有芭蕉扇,又怎能翻过这八百里的火焰山?孙悟空真借不行,只有用他的智谋‘借’扇子。辩论双方的表现都很精彩!”

又一回,春游回来,我布置学生文——《我眼中的春天》,按照惯例,让学生先口头说说,再写。

我先为同学们开路导航:“春天真美,花红柳绿,和风细雨,鸟语花香……”话音还未落,又有学生插嘴了:

“老师,春天不好!”

惊讶之余,我示意他说下去。

“春天细菌繁殖,最易流行感冒。”

“对,对?选像可怕的‘非典’就在春天肆虐人类?选”有个学生跳起来说。

“老师,春天总是下雨,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真烦人!”

……

说得多真!说得多好!一个学生的“插嘴”,引发了许多同学的说话兴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这堂课,大家畅快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敢说、想说、会说,说话能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提高。

在别人说话中间插进去说话,叫插嘴。其实,插嘴并非就是对别人不尊重、不礼貌,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自有它的妙处,应珍视!

《三借芭蕉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窑足智多谋的英勇善战。

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

四、教学用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我们就一同去看一看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三借芭蕉扇》。(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反馈:

出示:芭蕉 汁水 捶胸 烘烘腾起 一抹 口诀 扛着 脚蹬头撞 猢狲 细雨霏霏

(1)读音。

“蹬”读deng,是后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本文就读“mo,“霏”读fei,“猢狲”读hu sun;

(2)字形。

“蹬”的右半部分要注意,不能写错。

“手”和“抹”这两个字注意不同的横的长短。

2、开火车读。

3、齐读。

4、同座位互读课文,读通、读正确。

5、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

6、理清文章层次。

(1)根据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把文章分为三个大部分 。

(2)生讨论。

(3)反馈。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芭蕉、汁水、捶胸、烘烘腾起、一抹、口诀、扛着、脚蹬头撞、猢狲、细雨霏霏。

(二)精读课文。

1、自读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你体会到铁扇公主是个怎样的'人?(铁扇公主蛮不讲理)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样?

(铁扇公主借了一把假扇子,孙悟空被骗了)

2、自读孙悟空“二借”芭蕉扇。

(1)读后同座位互相说一说这一段的故事,注意用上文章中好的词句,在说对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神态。

(2)学生自读,交流。

(3)反馈,表演。

边读边想,铁扇公主为什么“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三)回顾全文。

从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说的时候,指导朗读。

(3)要带领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具体。

六、板书设计:

27 三借芭蕉扇

一借 给假扇 足智多谋

二借 牛魔王骗回真扇 不怕困难

三借 献出真扇 敢于斗争

《三借芭蕉扇》教案3

教学要求:

1、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此处隐藏7817个字……上的学习单。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填写。

自主学习一:

三借芭蕉扇

怎样借

结果

一借(3-5)段

彬彬有礼借

被扇飞

二借(6-15)段

变作小虫逼

借假扇

三借(16-21)段

巧施妙计骗

得真扇

师相机附板书:礼 被扇跑

逼 借假扇

骗 得真扇

师小结:你们看,这就是文章的层次,瞧,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们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设计学习单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既让学生感到新颖,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快速扑捉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四、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师:了不起的你们平常阅读写人的文章时,会用什么方法来体会人物形象?

生回答:

1、通过抓关键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体会人物形象。

3、抓事情的经过。

师:你们谈到的都是一些很好的阅读方法,今天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体会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二: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请默读课文,划记重点语句,做好批注。

学生交流

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板书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出示文段:

(1)A、一借芭蕉扇

“师父,我借芭蕉扇去,你们在这儿等着。”孙悟空翻了一个跟头,来到了翠云山。他向铁扇公主行了个礼,说:“我们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请你把芭蕉扇借我老孙一用。”

铁扇公主哪里肯借,故意说:“你等着,你等着……”

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B、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教师小结:动作是“行了个礼”,语言中用上了“请”字。说明“一借”时,他很有礼貌。

(2)A、二借芭蕉扇

“铁扇公主,快把你的芭蕉扇借给我老孙!”

铁扇公主还当孙悟空在大门外叫唤呢,说:“不借,不借,就是不借!”

孙悟空这就不客气,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翻起跟头来,疼得铁扇公主在地上直打滚。

“哎哟,哎哟,饶命呀!我把扇子借给你,你快出来吧!”

B、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教师小结: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直打滚,侧面反应了孙悟空的聪明,让铁扇公主吃点苦头,才借到了扇子。说明孙悟空是个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人。

(3)A、三借芭蕉扇

这个假牛魔王说:“听说孙悟空来借芭蕉扇,我心里可着急了。你把扇子借给他了吗?”

铁扇公主说:“我给他一把假芭蕉扇,这会儿呀,那猴子也许让火给烧死了。”

假牛魔王说:“真的芭蕉扇呢?拿来给我瞧瞧。”

B、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孙悟空办法巧妙、有勇有谋。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通过抓关键词句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借芭蕉扇一借就借了三次,真是一波三折,可见借扇过程困难重重,可孙悟空不怕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再说那铁扇公主骄横跋扈,故意刁难,孙悟空敢于和她斗智斗争,最终靠他的足智多谋成功借回芭蕉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略读课文是让学生把以往学到的略读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所以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说说平时阅读写人的文章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形象,接着让学生用上这样的方法体会本堂课中分析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交流和汇报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表达出来,让他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

五、复述课文

1、师: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有趣吗?这故事是三借芭蕉扇,你最喜欢哪一次“借”?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现这一次“借”来复述。

2、提出要求:分角色表演或讲故事……

3、小组内练习分角色合作表演和讲故事。

4、小组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或讲故事,是对前一个环节的升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人物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也是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的体现和学生能力的'体现,这一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很精彩?这么精彩的片段,原著中是怎么写的。

2、出示原著片段

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4、提问: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借?(第三借)。

5、我们看课文里的第三借,出示课文里的第三借

这个假牛魔王说:“听说孙悟空来借芭蕉扇,我心里可着急了。你把扇子借给他了吗?”铁扇公主说:“我给他一把假芭蕉扇,这会儿呀,那猴子也许让火烧死了。”假牛魔王说:“真的芭蕉扇呢?拿来给我瞧瞧。”在这儿呢”铁扇公主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

6、男生读原著,女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原著还是课文呢?我们的课文是白话文,原著是文言文。其实文言文写的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是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当你好好品读原著时你会发现很多妙不可言之处。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并不局限于语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乐趣,并由此爱上语文,爱上母语。于是我在这里安排了原著和课文的对比读,让他们不仅仅读课文,还可以去品读原著,去爱上原著,去感受经典带来的魅力。)

七、课堂结语

师:《西游记》是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生回答:《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在经典名著中,我们总能读到曲折动人的故事,总能看到各具特点的人物,总能让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杨俊说:考查明代社会,不可不看《西游记》,外国人研究中国更不可不读《西游记》。可老师觉得,考查中国历史不可不看四大名著,外国人研究中国更不可不读四大名著。让我们细细品味这古典醇香,感受那无穷的人格魅力吧!

(设计意图:推荐四大名著,把阅读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板书设计:

26、三借芭蕉扇

一借 礼 被扇跑 足智多谋

孙悟空 二借 逼 借假扇 敢于斗争

三借 骗 得真扇 不怕困难

副板书:怎样借?结果?

抓关键词,抓人物描写

《《三借芭蕉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