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通过节奏、视唱、听唱等学习方法感受乐曲的旋律,体验乐曲学习的过程,并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舞蹈动作扮演感受军队乐曲的风格。
2、 通过对重点乐句的分析,感受乐曲中的重复与变化重复,并通过乐曲分析了解作曲方法,并引导同学运用 1 2 3 三个音尝试作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旋律。
2、分析乐曲,尝试作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盘、电脑、投影。设计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跳音练习
51 11 ︱ 51 11 ︱ 54 32 ︱ 1 — ‖
li lo
引导同学对气息的感受。
2、认识节奏
6 6 5 3 5 ︱ 6 — ‖
X x x x x ︱ x — ‖
寻找乐曲中的节奏。
节奏的演变过程的感受。
旋律视唱,学习找音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听旋律,找重复乐句
教师示范演唱乐曲歌谱,请同学根据耳朵找出重复乐句。
找出重复乐句,听唱 1 2 遍。
2、哼唱
师生合作,生唱重复乐句,师唱其他旋律
用 拉 哼唱旋律,同时可用li lu 等巩固音高。
3、乐曲分析
问:几次重复,有何规律?
师生合作,看谱演唱。
分析:完全重复 变化重复
划分乐句,找出乐句相同点、不同点。从节奏、旋律上分析。
4、填词演唱
三、结尾
1、运用 1 2 3 三个音作曲
尝试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方法创作旋律,找出核心乐句,然后从这基础上进行变化重复。结束在 1 上。
2、拓展
演唱自身的效果,修改后可填词演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风”字,认读。
2、启发学生回忆不同季节风的特点。(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一年四季的风吹过时的不同感受)
3、小结过渡:大自然可真奇妙,春风使我们感到温暖,秋风让我们感到凉爽,夏天的风犹如一股股热浪,冬天,呼呼的北风使我们感觉寒冷。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北风呼呼吹来,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呢,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风和小鱼》。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略)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并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北风一吹,大自然发生了那些奇妙的变化?
2、读第一自然段。
3、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是在其他的季节,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
4、小结:大自然真是千变万化,每个季节的景色都各不相同,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五彩斑斓了。在这样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生活,我们是多么地快乐呀!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呼呼的北风,不仅给大自然带来了奇妙的变化,而且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呢!
二、学习2——5自然段
1、看图说话:你从图上看出谁与谁发生故事了?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故事
(3)小组合作准备表演故事
(4)故事表演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读、说、演、评,使学生熟知北风和小鱼之间发生的故事,在这个环节中,不要让学生对北风和小鱼进行评价。)
3、谈话明理,深入理解
(1)小鱼喜欢这呼呼的北风带来的寒冷的冬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喜欢吗?为什么?(在让学生自由作答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最后一幅插图)
(3)小结: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和勇敢的小鱼一样,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找到了快乐,享受了北风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设计说明:笔者曾多次聆听多位教师执教《北风和小鱼》这一课,发现所有执教教师在教学时,都把北风和小鱼对立了起来,使学生痛恨北风,甚至痛骂北风,让它滚蛋,而仅仅喜欢勇敢的小鱼。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教材是不妥当的。北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的意志无法抗拒的,那么诅咒它是没有用的,就如同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逆境仅仅诅咒也是没有用的,而是应该勇敢的面对它,适应它,享受它,如同小鱼那样快乐地生活成长。
我们知道,语文是关注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你今天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他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否能够增强面对逆境的勇气,从而不管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他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于是笔者在进行设计时,重视和生活相结合(第一课时中说说四季的风,谈谈四季的景;第二课时中,让学生谈为什么喜欢冬天),目的是让学生能联系已有的体验感知生活的多彩多姿,而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风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从而对北风有了一个肯定的态度,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基调。而在第二课时的学习时,变对单个形象(北风)的评价为对整体环境(冬天)的评价,不引导学生去评价北风,而引导孩子去评价北风带来的寒冷的冬天。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是喜欢冬天的,每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都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而这快乐是北风赠送的,这样的处理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冬天的乐趣,在冬天里快乐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 ……此处隐藏4340个字……脏物,晚上,专门为她做面汤,亲自给她喂药:‘来,把药喝了,慢点,当心烫着,苦吗……’望着新妈妈微笑的眼睛,倾听新妈妈亲切的话语,惠玲心里不禁一阵酸痛,“妈妈”,这发自肺腑的声音和着那决堤的泪水流进了妈妈的心坎……”
生8:“第四小节我是这样改的:她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心中的那根弦终于被拨动了,她重新唤起了对母爱的渴望,再也没有恨,也没有痛,有的只是甜蜜!”
生9:“第四小节我是这样改的:真情再一次唤起了盖惠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母爱的强烈呼唤,“妈妈”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生10:“我是这写开头的: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盖惠玲同学九岁那年,妈妈不幸病逝,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
十一岁时,家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成了盖惠玲的新妈妈。她的出现再次撞伤了盖惠玲幼年丧母的伤疤。新妈妈的关怀和笑容只不过是一种怜悯,一种奢侈,一场刚开始的噩梦。盖惠玲仇视她,恨她夺走了妈妈的地位。新妈妈第一次见面递给她一只苹果时,盖惠玲甩手把它打落在地上,从此,盖惠玲开始躲避着新妈妈。”
生11:“我是这写开头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盖惠玲同学九岁那年,妈妈就被可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母女从此阴阳相隔,她失去了人间最宝贵的母爱,原有的幸福、快乐都被孤独与无助的泪水代替。转眼两年过去了,就在那个丰收的季节里,又有一个陌生的女人闯入了她与父亲的二人生活中。”
3、教师小结,评价。
4、学生再次检查修改,最后誊写。
五、推荐发表,展示风采
1、小组推荐佳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赏析。
2、教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再作指导,学生再次修改。
3、教师推荐优秀作文至各报刊、杂志发表。
教学设计评析: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开放性。
1、开放了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问题的发现、改法的感悟到修改、评价的过程,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教师不作灌输,只是作相应的点拨。
2、开放了学习的方式,采用合作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地组合,在小组中讨论,碰撞思维,产生新的火花,明显优于个人的探索。
3、开放修改的内容,使文章更有真情实感。由于盖惠玲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学生对她的事情一无所知,自然难以修改。让学生写自己的事,再嫁接到盖惠玲同学身上,同时,若自己没有经历过织毛衣、买录音机这两件事,可以换成其它事,不必拘泥于文章的要求。这样,既给了学生广阔的施展空间,又符合学生习作中写真事、吐真情的要求。学生无需胡编乱造,融入自己的真情后修改出来的文章自然更有灵性。
本课的设计也体现了层次性。首先,课前让学生写几件妈妈关心“我”的生活小事,既唤起了学生爱妈妈、赞妈妈的情感,也为习作修改积累了素材,使学生在情感上、素材上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其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了修改的内容;接着是重点讨论如何修改,使学生认识到可用写“我”的事嫁接到修改中,意识到应有详有略地描绘等,解决了学生修改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再让学生一气呵成,独立改写;最后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修改的方法,再次作补充修改、誊写。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从中掌握到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称赞的作用初步学会用言语来称赞别人的优点。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称赞”语,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称赞”语,同桌互相大声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板书)齐读词三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称赞为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感知课文。
1、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圈出生字,自己认读后和同桌互认。
3、全班交流识字:指名认读带拼音生字;开火车认读去拼音生字;生字交朋友后,你还能认出它吗,指名读、齐读词语。
4、生字藏到了课文中,你依然还认识它们吗?老师来听听谁能把课文读得最正确、最通顺、最流利。赶快自己读读吧。
5、自愿分段轮读课文,读后请学生说说你觉得谁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大声地夸夸他吗?师在此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
6、同学们真能干!老师发现同学们听的特别认真,一定从课文中知道了不少东西,谁能说说?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刺猬——互相称赞——小獾
三、朗读感悟课文。
1、他们是怎样相互称赞的,请你读课文,找出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并划下来,好吗?
2、交流:学生读他们找的句子。同时课件出示这两段话:
(1)、他对小獾说……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
3、朗读感悟第一句。
(1)谁想当小刺猬来称赞小獾?
(2)师采访:听了他的称赞,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你呢?
(3)小獾做得板凳真有那么小刺猬说的那么好吗?自由朗读第二段。理解“粗糙”的意思。
(4)那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
师:是啊,小刺猬善于发现小獾身上的优点,他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所以小獾才特别高兴。
过渡:这是发生在清晨的事。傍晚,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读读后面的课文,指名简单说说。
4、朗读感悟第二句。
小刺猬也送给老师两个苹果,请你闻闻,觉得怎么样,请你夸夸它,好吗?
那我留给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那小獾是怎么夸小刺猬的呢,请你读(我似乎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指名读(我闻到了,苹果真香),(让所有的老师都来闻一闻小刺猬的苹果的香味)齐读(整个教室都香了,而且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真心实意地称赞。)
过渡: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称赞小刺猬,他们的相互称赞给对方带来了什么?读课文5—10段,找找有关的句子。
5、交流,随即出示句子: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小刺猬也高兴极了……
6、看书中插图,读句子,说说从第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7、你从小刺猬的话中又读懂了什么?
8、看最后一幅插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动作和表情,你感觉到什么?
总结:
称赞是一多美丽的花,称赞别人能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能让别人觉得开心,把一天的劳累也忘记,甚至可以把所有烦心的事情也忘记。称赞的力量可真神奇呀!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把自己真心的称赞真诚地送给别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