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动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还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帮助聪聪选食品”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 ……此处隐藏2968个字……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数学教案 篇4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1分钟1小时24小时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这节课借助画图策略和列表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但教学的重点策略是从简单入手策略,即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以退为进,先解决几个简单的同类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归纳出一般的原则、方法、规律等,再解决原来较复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因此,切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乒乓球兵团囊括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利用情景导入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注重人人参与数学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算,并适当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赛场次与球队数量之间的关系,会画示意图,会计算比赛场次。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通过小组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在他人的鼓励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内容:
15减几
教学目标:
1、掌握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里,一是借鉴前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5减几的题目。二是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从中强化想一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