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美术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美术教案1教学内容:
绘画《幼儿园真快乐》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2.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种制作好的示范画、胶水、碎布、油画棒、白纸、 剪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什么?怎么玩的?在哪里玩?那里有些什么?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本领绘画制作《幼儿园里真快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作品,幼儿欣赏。
提问:布有什么用?你们见过布贴画吗?看看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同?
2.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先将玩具画好,再将幼儿的身体部分用布剪出各种形状粘贴在幼儿的身体部位。
(2)再添画草地、房子、白云等景物。
(3)装饰出各造型。
4.制作要求:
(1)制作时要细心、认真还要大胆,不要把所需的材料浪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5.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6.互相欣赏作品。
让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是什么。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2.分析教法: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分析幼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能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画画,大部分幼儿效果好,个别幼儿对人物的形体构图有待于强化。
大班美术教案2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颜料进行手部彩绘活动,并大胆作画。
2、大胆发挥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手部彩绘作品PPT。
2、操作材料:颜料、水粉笔、各色卡纸、辅助材料(乒乓球、照相机等)。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语:今天郑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会写字来会画画,我们做事全靠它。是什么呢?
二、游戏:“魔力小手”
1、幼儿自由手部造型。
2、尝试合作手部造型。
三、欣赏手部造型彩绘,拓展幼儿思路
1、观看幻灯片,欣赏各种手部造型彩绘的图片。
2、引导幼儿讨论手画的形成。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手画是怎么形成的呢?”
3、介绍作画方法。
四、幼儿自由想象创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自己的创意。
2、介绍材料,交代要求。
3、幼儿自由或合作创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相互帮助解决困难。
五、展示作品,欣赏和评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猜谜、观看手影、表现手影、创作手形画、展示手形作品等一系列的环节。让幼儿感受开心、快乐的活动,从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学会合作与分享,善于表达和表现,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活动最后,通过相机记录幼儿的'作品,再进行展示,使幼儿充满成就感,充分体验了参与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整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大班美术教案3活动目标:
1。了解侏罗纪时代的特征,能利用自然物创作表现。
2。能用手捏形式表现形态各异的恐龙。
活动准备:
1。幼儿参观过恐龙园。事先布置侏罗纪公园场景。
2。收集可用于陶泥压印的小石子、硬币等材料。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你们在恐龙园看到了什么?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侏罗纪时代的特征,特别是形态各异的恐龙特征。
2。教师交代活动内容:手工捏制陶泥恐龙。
3。师幼共同讨论。
(1)教师:你准备用手捏一只什么样的恐龙?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构思、表达出自己的.设想,同时提醒幼儿利用收集到的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5。展示作品,鼓励幼儿对作品进行自评、他评。
教师:你最喜欢哪只恐龙?为什么?(要求幼儿讲出恐龙的动态及制作时的想法和做法)
活动建议:
☆环境创设收集形态各异的恐龙图片,张贴于活动室墙面供幼儿欣赏。
☆家园共育家长给幼儿讲讲有关恐龙的故事。
大班美术教案4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画出形状不同的风筝。
3、风筝的两边图形要对称。
4、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
活动准备:
各种形态的风筝 活动前组织幼儿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风筝,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师:小朋友,这两天你们都在放风筝,请你说说看,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
二、讨论风筝的共同点,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师:这些风筝形状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教室里的风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幼儿每说出一个特点,教师及时出现相应的汉字。)
三、分析风筝的图案和色彩。
师: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风筝许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一根长长的线,风筝的身体左右对称,有的风筝上的图案也左 ……此处隐藏9745个字……纳漫画的部分特点:幽默,夸张;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国人不识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简单,一目了然……)
3.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漫画的特点。
介绍漫画书《父与子》及作者,为幼儿理解作品做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漫画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卜劳恩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把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画下来。
介绍漫画作品名称《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图片1~3幅,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讲述参考
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还在唾梦中,爸爸和一个叔叔轻手轻脚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要给儿子一个惊喜。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轻手轻脚”?还可以用什么词?
第二幅:他们轻轻地把儿子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儿子睡得可真香,还没有醒。汽车开在马路上,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们。父亲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别吵醒儿子,指挥交通的警察也让大家保持安静。
师: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出示第四幅没有背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儿子的表情,想像、讲述。
分组讨论:每组一名幼儿将自己小组讨论中最“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出示漫画原稿,感受漫画带来的惊喜与幽默。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
讲述参考:父亲把儿子抬到了森林里(或公园里、牧场)。太阳出来了,儿子醒来一看吃惊极了:“咦,我是在梦中吗?”他看到了…….以为在做梦呢。爸爸躲在树后悄悄地笑了。
4.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5.幼儿完整讲述漫画作品。
延伸活动
幼儿尝试用漫画的手法创作故事结尾。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像,编出了和画家不一样的故事,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把你们编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给每个幼儿一张缺少背景的作业纸.幼儿创作漫画结尾。
大班美术教案:父与子2
活动目标:
1、感受父与子的亲情。
2、尝试用语言、声音、动作等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3、初步感受漫画夸张、有趣的特点,喜欢看画面。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课件《父与子》
2、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看“父与子”的图片,熟悉人物。“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
2、欣赏漫画一《射击》第一幅他们在干什么?你认为爸爸的枪法准不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幼儿学一学爸爸射击的样子。
3、依次看漫画《射击》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大胆的用动作语言,声音来表现对画面的理解。
4、欣赏漫画二《足球》第七幅看爸爸的头上怎么会有个包的?幼儿回答。
出示全部漫画〈足球〉,请幼儿观看欣赏并回答,爸爸头上的包是怎么来的。
提问:"为什么儿子会把爸爸的头当足球踢?""如果是你把爸爸头上踢了个大包,你会怎么做?""最后儿子和爸爸怎么了?"请幼儿再依次欣赏一遍。
5、表演漫画
1)集体表演。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扮演爸爸和儿子,想一想,爸爸被踢了会说什么?儿子会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请你们表演。
2)个别表演
3)表演给听课老师看。
活动延伸:
1、丰富幼儿对漫画知识的理解。
2、请幼儿回教室说一说,画一画自己和爸爸的好玩的事情,制作成漫画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漫画来源于生活,喜闻乐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欣赏的特点。孩子们喜欢看漫画,尤其是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图片十分感兴趣,每一次都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幽默的地方还会开怀大笑。
大班美术教案15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重点
重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用线条的变化画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布置“海底世界”墙饰;
2.各种线描画鱼范例(突出形态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海底有什么鱼?(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了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了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
: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有一天,许多船开来了,船上的人用把鱼宝宝走了(收起范例),还留下许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了,没有了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海妈妈伤心极了,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三)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
大海妈妈说: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单色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单色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重点提醒: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3)幼儿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墙饰上,展示并互相作品。
(四)结束部分:
做“小鱼游”律动,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