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蜜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蜜蜂》教案1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白纸两张。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第15课的时候,展示了画风的水平。今天,我们要学习《蜜蜂引路》,老师还想和大家一起画画,愿意吗?
2.不过,今天的画画,不光要动手,更要动脑,用我们的智慧来画。觉得自己聪明有智慧的同学举手。
3.好啊!个个聪明,人人有智慧!现在请大家听清楚画画的内容和要求。内容: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线路图。要求:(1)必须使用最简短的文字和最简单的线条;(2)三人或四人一小组合作画;(3)画正确。
4.对聪明又有智慧的孩子来说,这些要求还高啊?
1.愿意。
2.全部举手。
3.啊,要求这么高呀!
4.不高──!
自主合作学习
1.现在请大家分成两个小组。
2.等各小组画好以后,我们将进行比赛。比赛优胜组的同学将获得智慧之星的光荣称号。内容包括三项:(1)看哪个小组课文读的熟。(2)看那个小组的`线路图简单明白。(3)根据课文内容介绍画图的依据。怎么样,可以开始了吗?(每组发一张8开的纸)
1.分组
2.可以了!
3.小组合作读书、讨论、画图。
读书感悟
1.可以开始比赛了吗?
2.第一项,读书比赛。请第一小组。要求先每人读一段,考察个人能力;再齐读最后一段,考察合作能力。开始。
3.现在请第二小组朗读。要求和第一组一样。
4.第一项比赛,两组战成平手。
5.第二项比赛开始,请展示你们的线路图。第一组展示。(教师作适当评价)
6.第二组展示。(适当评价)
7.第二项比赛结果:平局!
8.最关键的时刻到了,第三项比赛开始。要求是:先说出画图的课文依据,再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否则,就算失败!要不要再练练。
9.请第一小组。
10.请第二组。
11.现在,我宣布比赛结果……(清清嗓子)经过激烈的比赛,被评为智慧之星的是——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全体同学!
1.可以了。
2.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
5.(张贴线路图并开始介绍)
6.(张贴线路图并介绍)
《蜜蜂》教案2活动意图:
对孩子来说,小蜜蜂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小昆虫,他们一天到晚辛勤劳动,不知疲倦。他们还是“天才建筑师”。《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 “蜜蜂” 是孩子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日常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对“蜜蜂”的一些了解 。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蜜蜂》。用音乐来表现“蜜蜂”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科学求索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2、喜欢春天里的小动物,乐意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3、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活动准备: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课件(加密狗)。
活动重点: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欢快的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蒲公英
要求: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蒲公英飞舞的优美和小朋友追逐的快乐。
过渡语:春天里,蒲公英飞起来了,你们看还有谁也飞来了呢?
幼儿观看图片。“原来是小蜜蜂,他们来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欣赏歌曲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
过渡语:歌里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再来听听仔细。
2、教师分段清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啊?小蜜蜂怎么飞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飞到花园里干什么呢?
采蜜真开心,开心了会怎么样?(唱歌)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歌词唱出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了解。
小结 :嗡嗡嗡,小蜜蜂,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花园里,花园里去采蜜。
大家唱着歌,唱着歌去做工。
3、幼儿学唱
(1)边拍节奏边念歌词。
(2)幼儿在老师的弹奏下跟唱歌曲。
(3)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提出再次演唱的要求。(要求:是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进行演唱)教师引导:小蜜蜂可勤劳了,他们出来采蜜,做工,把甜甜的蜜让大家分享是很快乐的,所以我们唱的时候也是很开心、快乐的
(4)分组演唱。
(5)幼儿继续学唱。
(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学唱情况,有针对性的重复练习)
三、尝试表演
过渡语:小蜜蜂真可爱,我们也来学学小蜜蜂,为大家采蜜吧 。
(1)、一起学习蜜蜂飞的动作(双手叉腰,手肘前后快速煽动),小脚脚尖踮起做碎步。
(2)、请几位幼儿扮演花朵,几位幼儿表演小蜜蜂采蜜。
花朵蹲下,双手作花开状,跟着音乐节奏点头,小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采蜜。
活动结束:
这节活动小朋友们表现的`都特别好,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小蜜蜂,还知道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懂得了要热爱自然,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美的。让我们再唱起来,跳起来吧,跟着音乐,飞出教室吧!
活动延伸:
播放歌曲《小蜜蜂》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此处隐藏11117个字……关部分。感情读,再现当时情景。写这样文章,很容易写枯燥,这部分很生动、具体,吸引读者,值得借鉴。
5、应对回来的这两只蜜蜂,引发了作者那些思考。朗读了解。
(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2、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出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朗读,体会感情。去掉关联词,表达效果不如原句。
3、小结:听说得到了证实。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怎样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2、透过试验,作者证实了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潜力,蜜蜂为什么能辨认方向,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蜜蜂有辨别方向的潜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中寻找答案吧。
4、对结论和全文有疑问吗?
六、总结
1、谈学习本文收获。
2、回读全文,加深体会
七、作业:
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提示,留心观察一些小动物,看有什么新发现,准备口语交际时与同学交流。听写本课的词语
八、(机动)听写后自批自改
精读课板书:
《蜜蜂》教案14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⑴ 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和近”应该读“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⑶ 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三、巩固识字
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2、做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假如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答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假如同学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和”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上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同学书写的字,师生一起评议。
五、自读课文
同学自身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⑴ 讨论:
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⑵ 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经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⑶ 集体朗读第1、2段。
2、学习第3段:
⑴ 小组合作: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扮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⑵ 汇报交流:
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同学的'画或老师自身利用简笔画,协助同学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⑶ 谈感受:
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4段:
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4、集体朗读全文。
三、创编扮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扮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四、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也同样运用质疑课题的方法,让同学进行文本学习,让同学自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从而体会列宁的善于发现和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蜜蜂》教案15活动目标:
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2/4的节奏特点。
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的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小蜜蜂的图片多张《小蜜蜂》歌曲磁带活动过程:
以猜谜语、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蜜蜂的'兴趣。
(1)猜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蜜蜂"引起幼儿的兴趣(2)引导幼儿讲述小蜜蜂的样子,以及人们形容小蜜蜂的词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掌握2/4拍的节奏特点。
(2)幼儿随音乐学说歌词,并分段学唱歌曲。
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用个别演唱、分组轮唱、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2)鼓励幼儿加上动作创造性的演唱。
结束要求:
回家后,把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活动评析:
通过上课幼儿学会了歌曲,但第一段掌握的较好,第二段歌词记得不太好,课后需要多多练习。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