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游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游记》教案1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
(1)、思路: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
(3)、活动: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
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
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
(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导入语:
(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生抢答)。这节
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3)、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远望《西游》
1.整体感知:
过渡语:
(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1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人物环境)
(二)走进《西游》
1.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师引导:比如:
(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2.《西游》人物辩论会
过渡语: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师引导: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可以评一评论一论。(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
“———————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
师引导:(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 ……此处隐藏28066个字……者不是,三个问题结束了,如果找到那把真的芭蕉扇,我就借给你,如
果找不到,那我就不能帮助你了。”
孙悟空一听连声说:“好,好,好,可不许反悔。”
孩子们,孙悟空能找到真的芭蕉扇吗?他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好,我们仔细往下面听。
孙悟空对铁扇公主说:“我要提第一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是这把真芭蕉扇是绿色的吗?”
铁扇公主说:“是的。”
孙悟空又问第二个问题“这把真芭蕉扇是大的吗?”
铁扇公主说:“是的。”
哇,孩子们,你们看,孙悟空快要找到那把真的芭蕉扇吗,孙悟空可以提什么问题找到真芭蕉扇呢?(小朋友提问: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观察到了不同的特点)
那我们来听听,孙悟空是怎么问的,他问的是“这把真芭蕉扇是有花纹的吗?”铁扇公主说:“是的”。
哇,孩子们,孙悟空找到那把真芭蕉扇没有,找到啦,这把真芭蕉扇是什么样子的呢?(原来呀这把真的芭蕉扇是一把绿色的、大的、有花纹的芭蕉扇。)
三、回顾问题,梳理分类的方法。
孩子们,孙悟空是怎样找到真芭蕉扇的?他向铁扇公主提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这把真的芭蕉扇是绿色的吗?)铁扇公主说的什么呢?(是的),孙悟空怎么做的呢?(小朋友说)孙悟空把芭蕉扇按颜色的不同分成了两类,按什么颜色分的.呢?(绿色)好,那我们就用绿色来作标记。把是绿色的芭蕉扇分在了打“√”的这边,把不是绿色的就分在了打“×”的这边。谁来分一分。真的芭蕉扇在哪边呢?(打“√”的这边),那打“×”这边的芭蕉扇我们就把它排除掉,拿走。
孙悟空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这把真的芭蕉扇是大的吗?)铁扇公主说的什么呢?(是的),孙悟空又是怎么做的呢?(它把芭蕉扇按大小的不同分成了两类。)把是大的芭蕉扇放在了打“√”的这边,不是大的芭蕉扇放在了打“×”的这边,(小朋友上来分)孩子们,我们怎么让别人知道我们是按大的和不是大的进行分类的呢?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标记呢来表示呢?(除了用图案还可以用文字来表示哦)
孙悟空第三次提的什么问题?()这一次是按什么特点进行分类的呢?(有花纹的和没有花纹的)那我们先来作个标记吧。再请一位幼儿来分一分,你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把有花纹的放在打“√”这边,没有花纹的放在打“×”的这边。最后把没有花纹的拿走,就找到了那把真的芭蕉扇。
小结:原来,孙悟空采用一次一次提问的方式,用分类和排除的方式,就能够找到真的芭蕉扇。
四、猜找游戏活动,巩固提问分类。
孙武空找到了真正的芭蕉扇,高兴的又蹦又跳,他拿着芭蕉扇,顺利地将火焰山的大火熄灭了。老百姓为了感谢孙悟空纷纷给他送来礼物。孙悟空说:礼物太多了,我选一个就好了。
看看,老百姓送了几个礼物呀?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们猜猜看孙悟空会喜欢哪一个礼物呢?(幼儿猜想,引出礼物特征)
学习提出问题,寻找礼物盒。
孙悟空说:你们也可以学习我一样,用提问的方法来找到我喜欢的礼物。
怎么问?孩子们,你们可以一起先讨论、讨论。讨论好了吗?那谁来试试?(孩子们,你们刚刚的提问都很有特点。)
游戏规则介绍: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4个小朋友一桌,每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老师会请三位小朋友来提问,我来做孙悟空回答是或不是,要求:第一,仔细听问题,找标记贴在相应的位置。第二,根据回答做出判断。
(3)验证答案:请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礼物盒,检查是否与孙悟空选的一样。五、大风吹游戏,愉快结束活动。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找到了孙悟空喜欢的那个礼物,他觉得你们太聪明了,决定送给你们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想要得到礼物就要和老师一起来玩一个大风吹的游戏,找到你们中间身上藏有宝石的小朋友,就能得到孙悟空的礼物啦。
老师说:孩子们,你们想要孙悟空送的礼物吗?
我们请所有的小朋友都站上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芭蕉扇的大风要刮起来了哦,待会被吹到的小朋友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没有吹到的就留下来。
老师: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老师说:吹X小朋友
幼儿根据芭蕉扇吹到的,小朋友各自选择站位。
老师说: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
孩子们,恭喜你们找到了那个有宝石的小朋友,得到孙悟空送出的礼物。回去以后,你们一起来分享礼物吧。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孩子们,跟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总结
分为三点来讲:第一是教师的语言、第二是课堂的设计、第三是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技巧。
(1)课程环节的改善,故事导入环节由原来的冗长,改成现在的简单干练易懂。由于大班幼儿集中精神的时间也是课堂上前面15分钟,所以老师就要充分抓住幼儿的思维,利用好这个时间段,让幼儿掌握老师想要达到的目标。
(2)本堂课,老师引导的环节语言还是很多,幼儿参与互动式的活动还不够,都还可以再减少老师的语言,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去探索,得知方法。很多时候,做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幼儿认知在前,行为在后,情感相随的目标去进行教育活动,但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幼儿情感在前,行为在后,认知相随为核心经验。
(3)整个课堂上,我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准确,还可以更精简,更准备一些。对于幼儿的评价语,还可以更多样化,更具描述性,鼓励和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活动,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西游记》教案15活动目标:
1、 学习小组合作创作连环长卷画,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 会协商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3、 能大胆地画出自己创编的故事,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1、 有关西游记的各种录象带、画册、制作连环长卷画的材料。(构线笔、油画棒、连环长卷画的纸。)
2、 幼儿已经欣赏过许多《西游记》的连环画。
活动过程:
1、欣赏连环画
(1) 教师取出连环画,给幼儿讲讲这本连环画的内容。
(2) 请幼儿说说什么叫连环画,它和其他故事书有什么不一样?
(3) 再请幼儿观察一下每张图画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 幼儿学做连环画。
(1) 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自编一本简单的连环画,要先想好了故事的情节,再分工合作。
(2) 请幼儿讲讲创编的故事情节。
(3) 在绘画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4) 幼儿画长卷连环画。
鼓励幼儿创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
画长卷连环画要注意故事的连贯性。
提醒幼儿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3、 长卷连环画分享会
每组请一位幼儿讲讲自己的连环画。
活动结束:
将长卷画展示出来,请孩子们带爸爸妈妈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