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燕子教案5篇

时间:2021-08-07 10:05:13 收藏本文
燕子教案5篇

燕子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燕子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 —(俏丽) 聚拢 —(聚集)

生机 —(生气) 掠过 —(拂过)

反义词:

偶尔 —(经常) 增添 —(减少)

俊俏 —(丑陋) 机灵 —(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 俊俏 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 ……此处隐藏3920个字……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4.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师:让我们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随爸了爸妈妈一天就救护了十几只冻僵的燕子,虽然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僵硬,但她却一点也不在乎。(相机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受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五、续读课文,唤醒生命感触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师: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师: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师大段的独白,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催生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第二个“创生”环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意达到高潮,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燕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不分昼夜”、“疲倦”、“崇敬”、“沉重”等词意。

②住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③句式:初步掌握三句话合成一句话练习。

④能正确找出一句话中的三对反义词。

⑤知道文中第三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及说话、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章、说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准确用词,说话得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小燕子等幼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练习)、小黑板、录像机、彩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过海》,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看海。 (录像,感受大海)

2.引读: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通过录像感受)

过渡设疑:同学们,我们来试相一下,燕子要过这茫茫大海会遇到什么困难?

……

导:可见燕子过海十分不容易,所以作者在最后说——

(二)教学第四节

1.齐读

2.(小黑板出示)本段,标点教学

3.“目的地”指哪里?

句式:“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别伤害它们?(自由说→抽说→同桌互说)

4.有感情地读文

过渡:文中哪几节具体写出了小燕子的辛苦和艰难呢?

(三)教学二、三自然段

指句读2—3节。

A.第二节

1.燕子过海,“海”指哪里?从哪一节知道的?

2.小组读第2节,用“”划出燕子过海的句子。

3.投影出示: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①从哪些词中看出过海非常辛苦、艰难?

(南方→北方不分昼夜)

α.查字典“昼”理解“不分昼夜”

ь.为什么要不分昼夜飞?(体会过海艰辛)

②找出句中3对反义词(完成作业)

( )——( ) ( )——( ) ( )——( )

③对比读,体会该句应读慢还是快。

过渡:燕子没日没夜地飞呀飞,这群勇士最后怎样了呢?

B.第三节

1.默读第三节

思考:①标出文中有几句话,每句分别写了什么?

②这节按什么顺序写的?(找标记)

2.回答上述思考题

3.选词填空(投影出示)

①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非常

②燕子像雨点一样飞到我们的船上。

③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落(动作:伏)

а.选词说说理由(更能说明疲倦)

ь.②句中,把( )比作( )。(多快)

с.齐读①、②、③句

这3个句子讲谁?(燕子)

谁能把3句话合成一句话,意思不变,怎样连?

d.讨论→指名说(注意标点的变化)

е.完成作业

f.对比读

男生读3句,女生读合并后的句子,体会异同。

4.休息后,燕子又怎样了呢?

①句式:“有的……有的……”(展翅停止呼吸)

②在文中用“···”找出描写水手心情的词。

(水手为什么心里会感致电崇敬,又为何沉重?)

③从哪里还可看出水手对燕子的爱。

(四)整体感知

1.随录音读文

2.学了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水手,对远飞的燕子有什么话要说?

3.小结。

对,正因为这些燕子是那么勇敢、坚强,它们横穿大海是那样辛苦、艰难;燕子又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面对燕子——请不要伤害它们吧!

五、教后感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理解,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功夫。离开具体语言环境,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解词析句、读读议议,既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治,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种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既优化了过程,又提高效率。

《燕子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