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1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教学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
教学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提问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里的莫卡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游戏中幼儿玩彩虹伞的场面可能会乱作一团,但教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发泄”,让幼儿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里要设定游戏时间为20秒,如果时间过长,会有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做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设计意图:这里可以让幼儿边游戏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理解“规则”打好基础。】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l、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规则才会玩得有劲。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会做得有条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设计意图: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的讲述最好一气呵成。】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2【设计意图】
《像狼一样嚎叫》中讲述了一只宠物狗莫卡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的那样美好。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身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作为6、7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很矛盾的。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次。《像狼一样嚎叫》中的莫卡,正是大班孩子们心理年龄段的真实写照,开展这个活动能与孩子们引起很好的共鸣。
【活动目标】
1、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2、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细节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发展。
3、感受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有关狼的知识物质。
材料准备:绘本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故事
这本书是写了一个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这只狗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它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介绍莫卡)
二、逐页阅读,理解故事内容1、观察讲述,感受狼自由自在的生活。
2、观察画面,理解莫卡处处被受限制的生活。
(1)莫卡听了米雪儿说它像狼后会有什么想法?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2)一起看图书讲述莫卡的小结: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之间的矛盾,为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
3、观察讲述,体验莫卡离家出走时的快乐心情。
4、观察讲述莫卡在外的遭遇。
(1)莫卡会一直这么快乐吗?它遇到了什么麻烦?
(2)视听结合,感受莫卡听到狼叫以后,紧张害怕的心情。
5、感受莫卡与米雪儿团聚后的幸福温馨。
三、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1、莫卡离家出走,去过像狼一样的生活,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2、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呢?(再次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四、故事延伸
米雪儿和莫卡又重新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直到以一天……他们在干什么?看了一本什么书?看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为什么?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3 < ……此处隐藏3368个字……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谁不让它捉?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谁不让它嗷嗷叫?为什么?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问题4: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
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莫卡不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米雪儿在做什么?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米雪儿不允许。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米雪儿的茶会,米雪儿不允许。米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
问题5: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猜测)
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
(1)8-9页,问题: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
(6)16—17页: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
(10)24-25页
问题:你们猜,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时候,它会怎样想?(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
(13)30页: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1)米雪儿在学猴子,(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是米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米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感兴趣。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没有对与错。
(14)封底
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
问题2: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
(你模仿过别人吗?---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
问题3: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问题4: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问题6: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1.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学着做的。
2.有一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有一些允许,是对我们的伤害;)
3.当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心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本故事,我虽然有我的价值取向。但,我并不想单纯地让孩子接受我的价值取向。我是想以我的价值取向为引子,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和思考。我的解读只是一个点,我想以我的点,点开孩子思维放射状的一个无限的空间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6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在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活动准备:
彩虹伞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1、 出示书名《像狼一样嚎叫》,介绍主人公是条叫默卡的狗,引发幼儿思考:它为什么要像狼一样嚎叫?
2、 讲故事,听到:默卡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引发幼儿思考:狼的生活让默卡觉得哪里好?为什么?
小结:原来默卡不能自由自在的做事。
二、联系生活,理解情绪
1、 你觉得你在幼儿园自由自在吗?什么事不能让你自由自在?
小结:原来幼儿园很多事不能自由自在,默卡打定主意……(继续故事)
2、 你看到默卡自由自在在干什么?
3、 在幼儿园,你想自由自在干什么?
4、 如果让你自由自在做这些事,你想从什么时候玩到什么时候?
三、合作游戏,了解方法
1、老师带来五彩伞,你心里想如何自由自的玩?
2、强调伞里的玄机:里面有个小动物图片,老师从一数到五,五一到,停止游戏。数五以内,自由自在,五一到,全部停止,找到有礼物。
3、分小组,和朋友一起试试。
小结:
想想看,我们是自由自在的试试,还是有商有量的试试啊?!当好多人在一起,一起做同一个动作,那就是把布举起,喊着:预备!3、2、1同时把布举起。可见,一起做游戏还是要有些小规则,这样才能体会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