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集锦10篇

时间:2022-09-23 12:06:07 收藏本文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集锦10篇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填准动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鞭炮()年菜()对联

()庙会()灯笼

(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

容填写完整。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4、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2、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 ……此处隐藏8879个字……>*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之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 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1、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2、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3、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4、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5、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6、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7、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8、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集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