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时间:2022-09-22 00:11:32 收藏本文
《坐井观天》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教案1

课题:13、坐井观天

本学期总第 40-41课时 本单元第 3-4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闫雨若 授课日期:10、2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检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请三人为一组,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三人为一组进行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读了好几次。孩子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 不足:能够自学或合作学习的学生只有一大部分,还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很好。我在教学中没有照顾到这部分学生,今后注意这些学生。

《坐井观天》教案2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四.写字:沿抬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

3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 :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

识字:信给信组词,了解“信”的意思。再用字理识字法观察信字的部件构造,记住“信”字,比如说:要“言”而有信;比如说“信”就是把要说的话,把语言写到纸上,传 ……此处隐藏17051个字……,见多识广的小鸟,还是整天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为什么?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井观天》教案15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生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和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文章笔调清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对话便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加深对故事深刻道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沿、际、信”3个生字,会写“抬、蛙、错、答、还、沿、际、信”8个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看问题和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4、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成语故事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坐井观天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幅图,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图中所见。)

2、师:这是一则成语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新课文《坐井观天》。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

(1)圈出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用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

(3)将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生字卡片):“抬、蛙、错、答、还、沿、际、信”。“开火车”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纠正。

(2)出示课后要求“读读抄抄”的和带生字的词语“小鸟、青蛙、朋友、无边无际、看见、井沿、抬头、不信、弄错”。“开火车”带读,读得好全班跟读,有错音及时举手纠正。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4)按组分段朗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3、默读课文,想想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三次。)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问题?你从青蛙和小鸟的第几次对话看出来的?(第二次。)

(教师板书:天大小)

2、青蛙和小鸟在哪里争论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插图,再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3、什么是“井沿”呢?请同学们看图思考。通过看图,知道井沿就是指井口的边沿。(板书:井里井沿简笔画:井)

4、师:站在井沿的小鸟和坐在井底的青蛙,对天大天小的问题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请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讲青蛙和小鸟不同看法的句子。

课件出示:

句子1: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

句子2: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指名读两句话。

(2)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什么是“大话”?(“大话”就是虚夸的话,也就是与实际不相符合的话。)

(3)那么小鸟说了什么话被青蛙认为是“大话”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小鸟说的“大话”。

课件出示: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5、是啊,坐在井底的青蛙,怎么也不会相信,小鸟可以在天空中飞翔一百多里。在它看来那是大话,是纯粹的大话!

课件再次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青蛙此时是什么心情?(不相信、还有点嘲笑小鸟。)再读这句话,读出不相信和嘲笑的语气。

6、小鸟听到这样的话语。是怎样回答的?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课件再次出示: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什么是“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十分广阔。)

读这句话,体会小鸟的心情。(诚恳、耐心)再以恰当语气读这句话。

7、分角色朗读小鸟和青蛙的第一、二两次对话。

8、师生共同评议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中出现了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

2、全班齐读第一、二两次对话。

二、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和交流上述问题。

3、汇报交流。(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4、分角色对话,教师指导朗读,特别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

三、拓展活动揭示中心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从这则成语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

四、巩固生字

1、识记“信、际、沿”。

这三个生字宝宝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2、书写。(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2)学生先描红再书写;(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坐井观天》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