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计算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间的计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时间的计算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去过泰山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游览泰山,想不想去?
(播放泰山风景图片,边放师边解说。)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一转眼,我们就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 )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 )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适时表扬)我还想出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
(4)反馈练习
3时=(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70秒=( )分( )秒
(二)时间的计算:
1、情境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想不想更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呢?
(1)出示例2情境图1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30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2)出示例2情境图2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把条件和所提的问题连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5)集体读题。
2、讨论算法:
(1)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其实就是求什么?
(2)请在你的第一个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所指的数字。
(3)数一数分针从6走到9走了多少分钟?
(4)学生汇报。
(5)师生合作拨钟面验证。
(6)除了这种用数格子的方法之外你还想到别的算法吗?
(7)小组合作讨论。
(8)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9)小结:
师:用计算的方法时,如果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生汇报)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同学们学习兴趣真浓,敢不敢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接受挑战?
三、知识应用
1、想想做做: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
2、蛋糕店
营业时间
6:00---------20:00
一天营业( )小时
3、新华书店
营业时间
8:00--------18:30
一天营业( )小时( )分
练习4,独立完成,集齐订正。
5、第五小学作息时间表
上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下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泰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时间的计算。你们快乐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希望你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拓展题。
小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下午要在1:45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门?(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下午回校的时间,做到不提前回校。)
时间的计算教案2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3、那从8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 ……此处隐藏12293个字……p>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17-15=2(时)1+2=3(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时间的计算教案14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时间的计算教案15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