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

时间:2022-01-26 00:05:21 收藏本文
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慈母情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慈母情深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示母爱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展示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展示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那个时候,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有多么的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可以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

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展示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建议]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展示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

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慈母情深教案2

《慈母情深》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浅显易懂。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了解“语文导学”的要求上,放手让他们自主阅读学习。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并勾画出描写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想。然后组织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提出不懂得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文章的主旨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有了这一辅助资料,理解课文更深刻了,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课文,从而实现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慈母情深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周围环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周围环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 ……此处隐藏21992个字……意图:教师语言激情,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地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作——

过渡:这种人叫作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1、出示词语: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自在地读出初步感受来,为学习慈母情深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下伏笔。)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贫(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⑴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⑵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读中再现情境,读中体会感情。(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如:

课件出示: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瘦弱疲惫的母亲

过渡:面对如此瘦弱疲惫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我犹豫了——

课件出示: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就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这一元五角的不容易。也初步感受了母亲的艰辛。)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过渡:家境如此艰难,母亲会给我钱吗?

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过渡: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母亲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母亲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这是一位多么贫苦的母亲哪!可是今天,我要钱买书时——

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课件出示:(引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过渡: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

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口语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设计意图:借助文本的补充,丰富学生的感知,读出文章的“味”来。)

1、深情朗读:“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过渡: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2、课件出示:梁晓声简介

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3、深情读课题

五、联系自我,真情告白

过渡:正像一首歌中所说——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同学们,母爱的伟大就在这点滴的细节中,让我们静静回忆,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

1、讲述妈妈的故事(设计意图:由人及己,感受身边母爱。)

过渡: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心里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2、妈妈,我想对您说……(设计意图:交流中唤起爱母情感。)

3、深情读课题

过渡:关于母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

六、学习积累,感情升华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过渡: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七、欣赏视频,感恩父母

过渡:慈母情深,今天,请做好这三项作业——

八、今日作业(设计意图:课堂延伸,接近生活。)

1、将课堂上写给妈妈的话说给妈妈听。

2、摸摸妈妈的手。

3、为妈妈洗一次脚。

《慈母情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