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运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水运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水运动教案1【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几种?
3。秘鲁渔场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引入新课】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神秘而富有挑战性,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讲授新课】
1。表层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
(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
(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洋流分布、顺时针洋流分布。
(4)总结
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环流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旋转方向一致?
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
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汇:促进渔场形成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等的形成。
【总结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巩固新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洋流沿岸干燥少雨,为什么?(2)A、B、C、D四海区何处可能形成大渔场?(3)从A到C海区,画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线。为什么?若该图是太平洋,请说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称。(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称是什
海水运动教案21、知识目标:
⑴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⑵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⑶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⑴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⑵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直观讲授法
地图册
2 课时
第 1 课 时
地图册P47练习
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3.2海水的运动
(板书)一、海水运动形式
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风吹拂海面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
比如:图316,人类利用波浪进行冲浪水上体育运动。
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以上速度横扫海面。
海水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比如图3.17,上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大潮,海面上升最高,下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小潮。潮差最大时为大潮,潮差最小时为小潮。(下图1示)
2、潮汐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称为潮,夜晚海水潮落称为汐。
日、地月成直线 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朔、望)
日、地月成直角关系, 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
(上弦月、下弦月) 海水受到引力较分散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
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各个地方在一天里面,向着月球时,形成涨潮、落潮,背着月球时也会形成涨潮落潮(例A、B)。
潮汐的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
潮间带: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由于航海和海岸 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
钱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带,能与杭州湾地形有关,由于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每当潮水涌入三角形海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湾中叠加暴涨。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第三个原因是天文因素: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潮差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观潮”之说。
针对杭州湾受潮影响的特点,一方面我们选择好时机,可以观赏钱塘潮壮美景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
海水运动的第三种形式 洋流
3、洋流
海水常年大规模的定向流动,例墨西哥湾暖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流向,非常大的规模)时间方向稳定。
在三种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动形式,下面学习洋流有关知识。
二、洋流的形式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结合地图册P25思考洋流的成因、分类(洋流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分为几类?)
按照洋流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对照世界风带模式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的A洋流、B洋流是怎么形成的?
A洋流是东北信风作用下 ……此处隐藏16185个字……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
海水运动教案9【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
【讲授新课】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回答:
(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
(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老师小结:
(1)三种运动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
②潮汐:白天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
③洋流:突出其时间性、方向性和规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风海流
(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吗?为什么?
(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
4.密度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
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
(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层:大西洋→地中海
深层:地中海→大西洋
(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5)思考:
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
5.补偿流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2)举例:
秘鲁渔场的形成。
【总结新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洋流的成因。
【巩固新课】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类
B.洋流是海洋表层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总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
海水运动教案10【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几种?
3、秘鲁渔场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引入新课】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神秘而富有挑战性,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讲授新课】
1、表层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
(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
(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洋流分布、顺时针洋流分布。
(4)总结
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环流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旋转方向一致?
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
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汇:促进渔场形成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等的形成。
【总结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巩固新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洋流沿岸干燥少雨,为什么?
(2)a、b、c、d四海区何处可能形成大渔场?
(3)从a到c海区,画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线。为什么?若该图是太平洋,请说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称。
(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称是什么?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