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蜡烛》教案合集8篇

时间:2021-10-18 03:40:51 收藏本文
《蜡烛》教案合集8篇

《蜡烛》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蜡烛》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教案 篇1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朗读法、引导法。

录音机、投影仪。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 ……此处隐藏10963个字……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五、反思学习:

了解文体:战地通讯。(可与第一课比较阅读)

(一)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3. 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六、迁移创新。

七、布置课外作业:基础训练

《《蜡烛》教案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树小班教案 下一篇:《对韵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