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桥教案5篇

时间:2021-10-18 02:59:37 收藏本文
桥教案5篇

桥教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字词。

2、品味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文中适合文本情景的言语形式。

3、以灾难面前村民与老汉举动的不同为主线,研读关键词句,体悟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怎么称呼我?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是的,我的家乡在桐庐。我们桐庐有一条江,知道是什么江吗?富春江。你们这里也有一条江,叫钱塘江。有江就会有——桥。(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叫“桥”的课文。可是这座桥不是现代化大桥,而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可就是这么一座木桥,却挽救了一个村庄里的100多号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拿起课文,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学习字词

板书:放肆。一起读。读得不够放肆。你们真够放肆的!课文中讲谁放肆?

板书:祭奠。一起读。什么意思?(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这两个词语中,有三个生字都比较难写,请拿起笔认真书写一遍。

课件出示:

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拥戴清瘦沙哑 揪 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大家发现没有,第一排词语都是描写——洪水的,第二排词语是描写——村民的,最后一排是描写——老汉的。

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一起读——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

就是这样一场洪水,使得村庄里的100多号人——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一起读——拥戴清瘦沙哑 揪出

3、直观感知洪水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看大屏幕。

洪水怎么样?

二、把握主线,体悟责任

1、聚焦村民的举动

①是啊,洪水势不可挡,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逃生的本能。那么,村里的一百多号人是怎样逃生的呢?拿起笔把描写当时人们逃生的语句划出来。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②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两段话,用心体会体会,你读到了哪一个词,让你特别揪心?由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啊,作者用三个词语形容当时人们逃生的状态。——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人们此刻的情形,你想到了哪一个词语?——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

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你们说的词语呢?

请看: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往南跑。……人们又你拥我挤地折回来。

人们疯了似的向那座木桥拥去。

发现了什么?这样行不行?(点击课件,将发现的词语变成红色)请你再回到课文中去,用心读读,想想为什么不行?不符合当时的情景。程度越来越深。教师重新将词语换回来。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看看,这三句话中还有哪三个字也用得很准确。——跑、折、拥(程度越来越深,人们越来越惊慌)

④通过这样准确的用词,有层次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当时形势越来越紧张,情况越来越危险,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啊!教师引读:(红色字体的语句)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2、聚焦老汉的举动

同学们,村民们是那么惊慌失措,那么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反应吗?可是有一个人却和他们不一样。谁啊?——老汉

请看: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老汉的哪些举动与村民不一样?

老汉的站。

①(这些村民都在逃,都在跑,可是老汉却站着)。当你读到“站着”这个词的时候,你是不是有问题想问老汉了?(老汉,洪水来了,村民们都在逃命,你为什么不逃啊?)

——板书:为什么不逃命?

②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这句话。

出示: 木桥前,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站着没腿深的水里。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女同学读上一句,男同学读下一句。然后交换再读。同学们,老师这样改,可以吗?

(不可以。)怎么不可以?句子也很通顺啊。(老师的这句话很平淡,读起来没有层次感。而书上的句子很有层次)。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作者把“没腿深的水里”放在前面,强调了情况的危险,而老汉却依然站着,更让人感受到老汉的勇敢与为责任)

③同学们,文章后面有一句话“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从这句话,我们知道此刻人们也是站着,那么,你觉得此刻人们的“站着”和老汉的“站着”一样吗?(教师评价:站出了什么)

④同学们说得真好,老汉,仅仅是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吗?

不是的,当水没腿深的时候,老汉站着;当水放肆地舔着人们腰的时候,老汉依然——(站着);当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还是——(站着)。

⑤可见,书上的这句话,重点要强调的一个词也是——站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读读书上的这句话。(齐读)

⑥是啊,站着,洪水来了,就这么站着,这又回到了前面的那个问题,老汉为什么不逃命?难道他不怕死吗?

(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有责任保护村民的性命)——板书:责任

老汉的盯。

一个“站着”与村民的跑、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还有哪一举动和村民们不一样?

(他不说话,盯着)

你觉得此刻,老汉的“盯着”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威严,镇定、冷静)分别让学生朗读。

面对这群惊 ……此处隐藏2674个字……堰工程了吗?(学生交流补充)

6、老师小结:

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所以说都江堰工程和索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深的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人物精神的深化。

7、著名作家高尔基笔下的勇士丹柯同样具有这样一颗“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简单介绍勇士丹柯的故事)

8、齐读课文第五段,尝试背诵感受最深的语句。(可简要交流背诵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出示都江堰河索桥的相关录相图片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使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得到解决。)

五、总结全文:

作者在游都江堰和安澜索桥时,被几千年前的人触动和感染,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桥教案 篇4

意图:

动画和图片是幼儿喜爱的形式之一,但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限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想象。因此,在这个活动设计里我尝试用动画引入,将语言教学和形象生动的动画及美丽的图片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激发幼儿兴趣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图片在想象的过程中学习儿歌,激发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同时配合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理解儿歌的意义。

2、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创编表演动作。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的动画视频歌曲、有关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1、动画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通过动画情景,让幼儿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教师根据动画情景表演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从而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3)请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要求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2、利用图片学习儿歌。

(1)引入儿歌第一段。

①教师边出示小熊过桥的有关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第一段。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老师刚才表演的是怎么一回事。”

②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③学习第一段,鼓励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2)学习儿歌第二段。

①提问:“小熊叫妈妈帮忙了,假如你是熊妈妈,你会怎么帮助它?”

②请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小熊过桥。

教师正面评价,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师:“现在我们看看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③教师边出示有关小鲤鱼的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第二段,

④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⑤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⑥幼儿先集体朗诵整首儿歌再分组竞赛朗读。

3、能力提升:请幼儿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儿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表演区继续表演儿歌(小熊过桥)

(2)请幼儿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小熊过桥》。

桥教案 篇5

教案设计: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我班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和好奇,那如何让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对此作品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一句短句呢?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勇敢精神。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跳、摇、爬、抱、几个动词,并能够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4、学会朗诵儿歌。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

活动准备:课件、头饰、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鸟请大家到家里做客,幼儿进入教室通过过小桥到小鸟家。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今天,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到小鸟家去做客呀?"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它们都是谁呀?"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河,要过小桥。小动物们都可勇敢啦,都能自己过桥。(激发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勇敢)

3、熟悉诗歌。

(1)小朋友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过桥的?

请幼儿表演、回答。

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兔子过桥蹦蹦跳"

发散思维:还有谁走路像小兔子一样是蹦蹦跳跳?

(2)小鸭子是怎样过桥的?

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小鸭子过桥摇呀摇"边表演模仿小鸭子一摇一摆。

发散思维:还有谁过桥也会摇呀摇?幼儿回答

(3)第3个该谁过桥啦?(小螃蟹)

小螃蟹会怎样过桥?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螃蟹过桥横着爬"。

发散思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着走?

(4)小袋鼠在哪里呢?(妈妈的口袋里)

为什么还让妈妈抱着? 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小袋鼠年龄小,还不会走路,所以让妈妈抱着。小朋友还让妈妈抱吗?(教育幼儿要自己走!)

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4、学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小动物把过桥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叫《过桥》"

(2)学说儿歌,幼儿整体朗诵边表演

(3)看课件,边朗诵边表演

三、结束 幼儿过小桥离开

"小动物们真勇敢,你们也是也很棒,让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做游戏吧"

(幼儿过桥户外游戏)

儿歌: 过 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

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桥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桥教案4篇 下一篇:《桥》教案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