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华】美术教案锦集9篇

时间:2021-10-18 02:28:39 收藏本文
【精华】美术教案锦集9篇

【精华】美术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快乐的小蜗牛(中班)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2股毛线编制的方法,并尝试用2股毛线编织。

2、幼儿能够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3、养成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蜗牛范作一幅,纸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请小朋友摸一摸,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有什么用?

4、师:今天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蜗牛)

二、帮小蜗牛找壳,启发思考探索

1、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5、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6、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 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美术教案 篇3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此处隐藏4636个字……p>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大家说说这些卡通形象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可爱、活泼、生动、色彩鲜艳。没有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等等??(课件展示几组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包括马拉车岩画、卡通人物、卡通汽车、卡通植

物水果等、卡通动物??)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这么生动可爱活泼的卡通形象来呢?

3.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教师总结: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运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可以使角色更生动可爱。

a.灰太狼

师举例说明:你们看,这是一张狼的图片,它看起来怎么样?(可怕、凶!)那么我们怎么样让它变成可爱的卡通狼呢?看老师的,老师教你们几招??(课件展示,教师用电脑数位板进行手绘,在这张狼的图片进行抽象化、卡通画、最终使这只真实的狼变成了灰太狼!)我们画某种动物,一定要抓住它的特征来画,这样画出来的卡通形象才会逼真又可爱。

b.卡通熊

下面老师再画一个动物,你们猜猜我画的是什么动物。(电脑手绘一只熊的头像)

师:这只熊要去参加化妆舞会,现在我们帮它打扮下吧,请同学们根据这只熊的脸,看看能把它打扮成什么动物的样子。老师先来打扮下,添画使熊变成狮子了!变成狮子会吓跑很多小动物的,还是请同学们换个造型吧!

学生创作??

师:请同学们看互相看看,你们都把这只熊打扮成什么动物了?老师把它打扮成了猫咪、老虎、小狗,你们呢?你们看是不是很有趣?只要我们抓住动物的最明显的特征来画,就一定能画出生动的卡通形象!好玩吗?

c.魔术画

师:同学们,今年春节晚会上,刘谦表演的魔术大家都很喜欢看吧?下面老师教大家画一只会变魔术的兔子!这只兔子啊,它会变魔术哦,它比刘谦可厉害多了!边画边讲解,变魔术经常需要一顶魔术帽,我们先画一条横线,然后画一个倒梯形,接着画帽沿,??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啦!我们把这张画倒过来,你们看,兔子变成魔术师了,我们把他画完整些吧,怎么样,这只兔子很厉害吧,它能把魔术师给变出来!??同学们,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举起来看看!d.人物画法

卡通的世界里是少不了人物的

那么画人该怎么画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转盘来画,这里有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五官,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来画人。可以任意搭配,(电脑手绘展示各种人的画法,(注意鼻子的方向和嘴巴形状对人物表情的影响)注意夸张与拟

人手法:头部夸张,形体夸张,动作夸张等,尽量地夸大主要特征,使特点更加鲜明,个性更加典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卡通画?

三、学生尝试创作:

对于卡通形象设计来说,夸张与拟人就是它的灵魂。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手法来试着创作几个卡通形象看看。看看谁创作的卡通形象最有趣、最可爱、最生动!

要求:

1.创作形式:小组合作、独立创作

2.卡通画分为独幅,四格、多格等,你们可以选其中一种形式来创作。

3.表现方法:绘画、黏土、剪纸、手工制作等各种表现手法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或者工具,尽情地发挥你们的创意,来创造属于你们的卡通世界吧!

四、评价

六.拓展

我们画了这么多的卡通画,那么这些静态的卡通形象在屏幕上是怎么动起来变成卡通片的呢?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能不能给大家说说?

师:最早的动画片是用“逐格拍摄”的方法制作完成的,------逐格拍摄方就是把画好的人物动作一张一张地拍摄下来,然后通过连续放映使画面动起来的方法。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就是这样子做出来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原始动画的魅力!(课件播放《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六.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有才了!我们请米奇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米奇总结并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卡通作品,你们都好有创意哦!

资料:

1907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顿为维太格拉夫公司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幽默的面部表情》,标志着动画片的正式诞生。

1926年,上海的万籁鸣三兄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描写了一个纸人在画室里捣乱的故事。

米奇的诞生故事??

美术教案 篇9

课 题

第11课 留住秋天

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组合拼贴、涂色拓印等制作方法,能认识、能调配处间色,并在绘画活动中加以运用,体验色彩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秋天的落叶组合拼贴、涂色拓印出新形象,并能在观察与记忆的基础上以绘画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景物或秋游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与变化,表现出对秋色与自然美的喜爱,同时乐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的再创作,陶冶生活情操。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难点: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教法学法

欣赏感悟、学习新知、尝试练习、自主创作、综合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二、分析画法

1、欣赏图片,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三、画法介绍

1、画树,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有以下几种方法: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

4、展示课本图片。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秋景图。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五、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

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自主回答:摘茶,摘叶,野餐等。

2、欣赏陈述自己看法。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

2、学生尝试练习。

3、分析教材范图了解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自评、相互评价。

《【精华】美术教案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