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1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段,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在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向往之意、热爱之情透纸欲出。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它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课文、走进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欣赏、体味祖国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美、人文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本课教学便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整合了画面、音效、配乐等艺术资源,创生角色担当,师生互动的情境资源,为学生营设了鲜明、生动、可感的学习情境。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于雨滴、小鱼、蝈蝈、蝴蝶等物的感受变得生命化,充满意蕴和情调。同时体验激活了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通过想像、神思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又使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悟,从而成为个性化的拥有。
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写2个生字。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资源利用:
教材开发 课件
相关材料 《亲近母语》第九章节;《补充阅读》第五单元。
学生经验 学过《荷叶圆圆》、《江南》及有关夏天的归类识字,对夏天有一定感受。
课程实施:
一.入境
师:小朋友,竖起小耳朵,闭上眼睛,仔细听谁来了?(一段夏的乐章)
生1:雷公公来了,带来了暴雨。
生2:青蛙来了,它在歌唱。
生3:还有知了、蝈蝈。
师:对了,夏天小姐姐就在他们的呼唤中来了。(媒体呈现一组夏景图)
师:看,她飞过山冈,树木变得更绿;她飞过树梢,知了热情地唱歌;她飞过田野,瓜果飘出了清香;她飞过荷塘,花儿甜甜地开放。
今天,我们就变一回夏天的精灵,去她那儿游玩,好吗?
(先声夺人,借助大自然的音籁唤起了学生对夏天充满迷幻色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而后借助语言的描绘,引发学生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
二.悟情
师:打开书,再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边读边找找夏天里小诗人想变成什么?
(指名说。)
(一)变成雨滴
师:知道老师读了这首诗后想变什么吗?
师:请你们欣赏一幅画——(雨滴图片)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老师为什么想成为雨滴?
生1:雨滴透明透明的,多纯洁。
生2:因为雨滴亮晶晶的、水汪汪的。
生3:雨滴晶莹剔透,像珍珠。
师:哎呀!你们真是我的知音!真正的美是能打动任何一个人的。
师:(把雨滴图片往身上一贴)现在,我成了谁?跟我打个招呼。
生1:雨滴妈妈你好。
师:你好呀,孩子。你想变得和我一样漂亮吗?
生2:雨滴姐姐你好。
师:小弟弟,你好。你愿意成为小雨滴吗?
师:雨滴们,看看我们哟,阳光下晶晶亮的。太阳公公、绿叶妈妈可喜欢我们了。看,这是我们的新家——(图片)美吗?我们在绿叶上玩些什么?
生1:绿叶就像滑梯,我们在上面滑滑梯,可开心了。
生2:我想在绿叶上溜冰,一溜——舒服极了!
生3:我在上面学跳水,绿叶很像电视里的跳台。
生4:我就坐在绿叶上,看他们表演。我给他们鼓掌。
师:你们的游戏多有意思呀!玩累了,我们就睡在一片绿叶上。(指导读雨滴的诗句。)
(雨滴美在剔透,美在纯澈。但如果单站在欣赏的层面,“我”变成雨滴的快乐便享受不够。因而教学更进一步,借助角色的转换,物我交融,变欣赏他物为自我陶醉,学生在亲历中获得了变为雨滴的乐趣。当情感投入时,绘声绘色的读成为自然的流露。)
(二)变成小鱼
师:除了想变雨滴,小诗人还有许多愿望呢。下面小朋友再读读2—5段小诗,看谁读着读着,真和小诗人一同去玩了。
(生自读)
师:谁读着读着,想变小鱼去河里玩?
师:摆起你的尾巴,游起来。吐吐泡泡,咕嘟咕嘟……小鱼儿,还记得一首写我们鱼儿的诗吗?江南可采莲……背得真好,拍拍水花,表扬自己,哗啦啦,哗啦啦。水溅到脸上了,什么感觉?
(出示“凌”,“清凌凌”。读。)
师:清凌凌就是说——
生:水又清澈又凉爽。
师:见过“清凌凌”的水吗?
生1:我去过千岛湖,那儿的水很清很凉爽,清凌凌的。
生2:我看见小溪的水,白花花的,感觉也是清凌凌。
师:夏天你用过井水吗?
生:用过。用井水浸西瓜或者洗脸,又凉又舒服。
师:那水也是清凌凌的。
(齐读。把词放到句子里读。不看书,边说边学小鱼游。)
(变成小鱼去河里游泳、背诗、吐泡、戏水,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在这样一个游
戏的活动情境里,链接《江南》与感悟词语“清凌凌”便显得自然、灵动,生命的张力使得课堂呈现雀跃的活力。)
(三)变成蝈蝈
师:读得真好。谁在草丛里为你们歌唱呢?(图)
(出示“蝈蝈”,读,指导书写。)
师:蝈蝈可是昆虫界的歌唱家。如果你是蝈蝈,你会唱什么?
生1:我的家真美呀。
师:唱一唱吧。
(生1自己加上调唱了起来。)
生2:请你听听我的歌,优美的歌声多动听。
生3:我是快乐的小蝈蝈,歌声真美妙。我是幸福的小蝈蝈,朋友真真多。
师:真是快乐的歌唱家呀!有了你们,夏天多热闹呀。我们一起加入蝈蝈的合唱队,读读诗句。
(四)变成蝴蝶
师:小蝈蝈们,你们看,谁来为我们伴舞了?我们一起再变蝴蝶,好吗?张开翅膀,飞起来……(律动)
师:刚才我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诗句中有个词怎么说?
(出示:穿梭。读。)
师:蝴蝶们,这回我们飞远一点,去看看雨滴他们 ……此处隐藏31040个字……>
1、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同学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培养、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材分析,内容重、难点分析
根据“语标”二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同学充沛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流露。
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小朋友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详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小朋友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同学的共鸣,教师应从整体动身,适时点拨,启发激活同学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用自身的感受代替同学的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同学把自身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同学分析
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溢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和至梦幻的想像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低年级同学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让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而且小朋友与生俱来就有探索、实践的欲望,他们对实际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的生活经验,乐于表达自身眼中的世界,抒发自身的内心情怀,让他们在读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发明美,步步渐进,使他们身临其境,趣味盎然。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遵循媒体优秀教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努力构建知识向能力迁移的动态系统。本课使用的媒体:计算机动画软件(图片展示)、投影片(出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网上音乐浏览(配乐活动)。
通过在网上的搜集与查寻,我有选择性地将有关图片与音乐浏览,并以投影片的形式,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声形并茂地出现于同学面前,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其中,学的自主、有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和有关已同学词,问:“你认识吗?会读吗?谁来试试?”激发同学兴趣,引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指导读第一节a (课件显示第一节内容)指名读;b 引导同学读出“热情”;c 指名试读“想变点儿什么?”(板书:变点儿什么);d 齐读第一节。
过渡:变什么呢?你想好了吗?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让同学自读2到5节,整体感知。)
2、指导读第二节:
a “我先想变什么?”指名读出文中诗句(板书:雨滴、小鱼)。
b 让同学回忆,想像“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
c (课件显示图)同学欣赏“雨滴绿叶”图,想一想,透明的雨滴睡在绿叶上心里会怎么想?再指名说说。
d “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中游动又是什么样子?让同学读读、说说,教师适时点拨。
e(课件显示动画)同学欣赏“小鱼水中游”,想像、体会鱼儿的心情。
f “你也想快乐地游一游吗?”(课件播放音乐)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快乐地做“鱼儿游”的动作。
g 进一步启发同学想像,启发激活同学内心世界,说说自身心里的想法。“当你看到这些,你会怎么想呀?”同学交流,指名说说。
h 指名读第二节,生评,再指名读;扮演读(自由地加上动作)。
过渡:一转眼,我又想变了,变成什么呢?
3、指导读第三节:
a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仿佛听到蝈蝈欢快地歌唱。
b “假如你也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发挥想像,让同学说自身所想,指读文中有关诗句(板书:蝴蝶)。
c (课件显示图象)同学欣赏画面,理解“穿越”,交流感受。
d“你见过蝈蝈吗?它怎么唱歌?”让同学说一说,学一学。(板书:蝈蝈)
(课件显示:蝈蝈唱歌图)“猜猜,我变成蝈蝈会唱些什么歌?”同学说歌名,唱一唱,体验快乐。
e 指名扮演,读——齐读。
过渡:夏天的夜晚也是如此迷人,夜空更是令人向往!
4、指导读第四节:
a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最想做什么?”让同学遐想夜空,说想法。
b 轻声自读诗句(投影显示有关诗句)(板书:星空、新月)。
c 根据板书作一小结,让同学把前面两节连起来再读一读。“想变的东西太多了,假如你是这位小朋友,你还想变什么?”让同学自由与同学说说。
d“我最后想变什么?”同学自读诗歌,得到答案(板书:荷叶)。
理解“真想”,指名读出“非常想”的感觉(指读再齐读)。
e “你有何问题想问这位小朋友?”激活同学的思维,问一问,想一想。
过渡:我为什么真想变成荷叶呢?你见过荷叶吗?
(让同学说说自身的所见——课件显示荷叶图)
5、指导读第五节:
a 让同学欣赏荷叶图,说说荷叶的样子。读读诗句,体会诗中比喻的贴切,感受荷叶的惹人喜爱。
b 教师进一步启发同学:我喜欢它,除了它可爱,还有其它原因吗?让同学自读以下诗句,想想,小组讨论交流。
c 指名读第5节,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同学体会:荷叶不只自身美丽可爱,还能给他人带来欢乐。
d“它还能给谁带来快乐?”(投影出示:来了,在荷叶。)同学口头说说。
e 再读第5节。
6、小结,齐读全诗,感受美好心愿,体会快乐心情。
三、延伸活动(说说,写写)。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课件显示说话要求)让同学按诗中的句式进行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2、把所说的写在白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让同学完成自身的一首小诗,可在小组中互相传阅、交流,或投影显示。
四、总结,渗透环保教育。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么快乐!可是,许多河流中再也见不到嬉戏的鱼儿,有些地方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你知道为什么?(让同学说一说,适时显示,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我们该怎么做?(同学讨论交流)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维护环境,维护我们一起的家园。
教学效果评价
1、反映主导性。整节课沿着读文——感文——延伸的教学思路进行,通过教师形式多样的引导,使单调的读书活动变得活泼。通过引导同学自读、自疑、自得,使同学形成乐读善思的能力。
2、体现主体性。同学人人动口,个个动脑。本节课信息交流的方式多样,同桌之间,小组之中,师生之间,培养了同学的合作意识。
3、激发积极性。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课文内容。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学乐于其中,充沛激发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展了同学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