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池塘边的叫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1教材分析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向同学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识:如何交朋友;青蛙是两栖动物;编故事、讲故事;认读二类字。
同学分析
我们班大局部同学聪明、活泼,喜欢动物,因此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同学尤其喜欢学,他们爱模仿、爱扮演、爱读、爱说、喜欢想像、无所顾忌、天真、可爱。
《池塘边的叫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同学自主、探究、协作、发明等能力。根据同学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同学质疑、讨论、扮演与朗读以和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为了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他们去查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同学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他们事先做了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生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并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同学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同学第一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同学自读课文,自身解决不认识的字。(查二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2.教师把二类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同学读完课文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检查生字:找来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每张图片反面写上一个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同学想要哪种动物,必需得认识背后的生字,然后把动物图画奖励给同学。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同学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教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熟读了课文后,同学自然而然地知道叫声是青蛙发出来的,原来这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但是读完了课文,同学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三、同学第二次质疑。
1.青蛙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4.小鱼为什么叫青蛙为大哥?
5.小鱼为什么会亲青蛙的白肚皮?
6.小鱼为什么一上岸就会死?
(同学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但是都能围绕本课的内容。)
四、同学就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
五、同学汇报(精选其中一段)。
1.同学说:“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身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2.扮演和分角色朗读结合,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
3.同学扮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用时较长)。
扮演到最后,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需给演小鱼的朋友讲一个岸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1)一个同学把一年三个季节的景色描述给小鱼,惟独没有描述冬季。教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冬季,同学说:“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么给小鱼讲故事呢?”
(2)另一个同学说:“青蛙对小鱼说,你每天晚上可以出来看天上的星星。”
4.至于“小鱼为什么上岸后就会死”这些涉和生物科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同学去查资料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课后练习。
________只能在水里游。
________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讲礼貌,________很讲信用。
七、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后问题。
2.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扮演小青蛙给小鱼讲故事。
教具准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青蛙的叫声。谁知道这是什么声音?青蛙在说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3.互教互认生字。
4.指名读生字卡片。塘 遇 娃 岸 半 洗 澡 好 趴 背 背 讲 亲 肚
5.游戏:找朋友。
6.找出生字的“邻居”读一读。再给生字找朋友。
7.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分角色表演课文。
2.注意:“好奇”地问,“高兴”地游到青蛙身边说。应怎样读,学生练一练。再表演。
3.“青蛙大眼睛转了一下”,“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两下”那时什么神态?应怎样表演。
4.表演后讨论:小鱼是怎样的孩子?青蛙呢?
5.师小结:我们要学习青蛙乐于助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得好品质。
6.编岸上的故事。
(1)自己在下面编一编。
(2)在组内说一说
(3)选举好的到前面说。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池塘边的叫声
塘 遇 娃 岸 半 洗 澡 好 趴 背 背 讲 亲 肚
池塘 遇到 娃娃 岸上 半天 洗澡 好奇 趴在 背上 背着 讲讲 亲亲 肚皮
第四课时 池塘边的叫声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塘边的叫声》,谁能读一遍?指 ……此处隐藏9500个字……,周围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一阵蛙鸣):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质疑(筛选、板书)
导言:好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池塘边的叫声》中去寻找答案。
二、读文识字、初浅感知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自读课文时,都要做什么呢?
学生总结:一遍读:大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会生字。
二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遍读:划分自然段。
四边读:思考同学们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小组合作、检查自学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按自学要求互相检查自学成果。
3、集体汇报交流
(1)汇报学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音
(3)指导解答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表演、深入感悟
导言:我们都知道,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每天在给小鱼江岸上的故事。让我们来扮演青蛙和小鱼表演这个小故事。
1、同桌合作、排练故事
2、欣赏表演
引导:欣赏表演,认真观看,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演的好,哪演的需要改进,让我们都来当小导演。
(表演中,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注意指导“好奇、连连及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两下”的理解,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表演,表演出青蛙、小鱼的动作和神态。)
3、创编表演
自主建构听!静静的用心听,小青蛙在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呢?听完了故事,小鱼和青蛙又会说什么呢?
4、拓展延伸
引导思考:你还有哪些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
四、自主分析、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独立分析字形
学生独立分析字形,通过当“小老师”汇报。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过、连、边
(1)写“走之儿”
实物投影:教师书写“走之儿”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引导思考:老师是怎样写的?怎样写更好看?
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2)写字
观察字,说一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学生自己写一个,比一比,边写边比,再说一说。
(3)展览
评出同学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为什么喜欢。
五、总结
发现了写字不太漂亮的同学,你准备怎么办?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10教材分析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向学生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识:如何交朋友;青蛙是两栖动物;编故事、讲故事;认读二类字。
学生分析
我们班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喜欢动物,因此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学生尤其喜欢学,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喜欢想像、无所顾忌、天真、可爱。
《池塘边的叫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造等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他们去查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学生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他们事先做了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生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并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生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学生第一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查二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2.教师把二类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学生读完课文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检查生字:找来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每张图片背面写上一个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想要哪种动物,必须得认识背后的生字,然后把动物图画奖励给学生。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教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熟读了课文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声是青蛙发出来的,原来这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但是读完了课文,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三、学生第二次质疑。
1.青蛙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4.小鱼为什么叫青蛙为大哥?
5.小鱼为什么会亲青蛙的白肚皮?
6.小鱼为什么一上岸就会死?
(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但是都能围绕本课的内容。)
四、学生就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
五、学生汇报(精选其中一段)。
1.学生说:“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己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读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用时较长)。
表演到最后,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须给演小鱼的朋友讲一个岸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1)一个学生把一年三个季节的景色描述给小鱼,惟独没有描述冬季。教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冬季,学生说:“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么给小鱼讲故事呢?”
(2)另一个学生说:“青蛙对小鱼说,你每天晚上可以出来看天上的星星。”
4.至于“小鱼为什么上岸后就会死”这些涉及生物科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去查资料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课后练习。
________只能在水里游。
________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讲礼貌,________很讲信用。
七、.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