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毅探母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毅探母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毅探母教案1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想陈毅那样尊敬和孝敬长辈。
2、句式练习:一……就……
一边……一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有关陈毅爷爷的生平事迹,谁来给大伙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句式训练:“一……就”,表现了陈毅很着急,你平时急着干某事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谁来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师:对了,两减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了“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下面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父母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
附:事例一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二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陈毅探母教案2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上画的人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板书:陈毅)
2、师简介陈毅的生平。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词。
4、指导读好文中长句子。< ……此处隐藏725个字……/p>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陈毅探母教案5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
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2、教师:陈元帅是很孝顺母亲的,请画出课文中写策划难以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
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陈毅探母教案6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直接介绍陈毅生平。(增加经验,拉近距离)
2、生动地、简要地述说大意。(激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
一句一句落实,根据具体情况相机处理。
三、具体教法:
第一段:
抓住“赶”体会陈毅得知母亲生病急切探望的心情。
第二段:
从陈毅回到家后休息了吗?他做了些什么来开展读,适时进行“一边....一边”语言训练,训练内容与课文有关。可采用“妈妈(爸爸、奶奶、爷爷)一边( )一边( )。 ”的句式来说。(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体情悟道)
第三段:
1、从“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妈妈还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自己是怎么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的。
2、抓住“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让孩子们明白关心父母,并不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父母的只企望自家的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是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最后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孩子们边欣赏动画,边唱歌曲,孩子们很专注,很感动。“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转回家。
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家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呀,妈妈把它养育大。妈妈把它养育大。”
教后反思:
此课教完后,也曾怀疑有多少效果,孩子们到底有多少触动?但有一个孩子特意跑来跟我说的一句话使我颇感欣慰。这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很幼稚,还只知道玩。上完课后,我正准备回办公室,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骂奶奶了,不让奶奶多操心了。”我说:“为什么呢?”“奶奶太不容易了,每天要看店还要看我做作业,有时自己不会还要把我带着去找老师教我。”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内心一阵欣喜,这孩子学了这课还真有点触动了,联想他前几天的一幕:那天中午,他坐在地上,还不时地把自己的衣服往地上蹭,嘴里还不停地嚷着:“反正衣服有奶奶洗的,不用我洗。”再听听他现在特意跑来对我说的话,真有天壤之别呀!再回想起来,课上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他边听还冲我说了这么一句“老师,我听了都想哭了。”多么感性的一个孩子呀!看来,孩子的心灵还是可塑的,只要我们引导得法,触动到他们的心灵,他们会是那一只只可爱的小乌鸦!让我们再回味一遍《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转回家。
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家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呀,妈妈把它养育大。妈妈把它养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