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案《杨柳青 》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案《杨柳青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案《杨柳青 》1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音乐教案《杨柳青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教学过程: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一、情境导入
1、古诗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二、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 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 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4、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5、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6、难点解决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创造表现
1、 我想问一下大家,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2、 都说扬州山美水美人美,而歌声更是水灵灵的美,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出那种水灵灵的声音呢?(老师讲解高位置演唱的技巧与方法,结合歌词练习)
3、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独唱,领唱,加乐器(口风琴)伴奏唱。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下面,让我们再次合作《杨柳青》。
音乐教案《杨柳青 》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2、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打击乐的能力,并在齐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继续组织幼儿按已有规则使用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所要弹奏的乐曲,并按乐谱中的节奏型,配置伴奏的和旋节奏。
2、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一、听音乐,按节奏拍手。
1、了解乐曲名称《杨柳青》。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熟悉曲调。听辩不同的节奏型。
3、引3、指导幼儿听辩各小节的伴奏节奏型并合着音乐拍出来。
二、练习。
1 ……此处隐藏720个字……p>(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音乐教案《杨柳青 》6一、教学目标:
1.在幼儿熟悉掌握乐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各种节奏型来进行演奏。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节奏型卡片,打击乐器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在《杨柳青》的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音乐按节奏自由舞蹈,要求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来。
(二)游戏“看谁拍得好”老师出示几张节奏型卡片。如XXX XXX XX X |要求幼儿看卡片用拍手、拍腿或跺脚动作正确地拍出来。
(三)游戏“看谁编得好”。出示 X XX |X XX | X X | X —|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编出与该节奏型相符合的语言节奏来。如:小蜜蜂|花蝴蝶|飞来|了—|,长鼻子|长鼻子|卷起|来—|
(四)根据音乐《杨柳青》创编新节奏
1.欣赏音乐,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旋律。
提问:
1)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3)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2.欣赏音乐,随音乐拍手来感知音乐的旋律与乐句。
3.创编新节奏
师:“如果你来给这段音乐伴奏,你想给它配上什么节奏来演奏呢?”
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编,也可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节奏来演奏的?”
老师逐句哼唱,幼儿自由创编出各种节奏型,老师在黑板上作记录。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看黑板上的节奏型,一一练习。
(五)拿乐器进行演奏
1)自选一样乐器进行齐奏。
2)看节奏型选乐器进行轮奏。
(六)复习舞蹈《丰收舞》。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变换做出不同的符合音乐节奏的手部动作。
附一种幼儿创编的节奏谱:
16 53|16 5|61 56|53 31|2.3 21|2—|
XX XX|XX X|XX XX|XX X|XX XX|X—|
23 55|16 5|5 53|23 5|3.5 32|11 1|
XX X|XX X|XX X|XX X|XX X|XX X|
53 56|11 1|35 61|11 1|
X X|XX X|X X|XX X|
61 65|61 65|11 16|53 56|1 21|65 32|11 1||
X—|X—|X—|X—|X—|X—|XX X||
音乐教案《杨柳青 》7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引导幼儿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及爱护乐器的习惯。
教学准备
节奏谱;春景图;乐曲录音;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巩固法;乐器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弹奏《拍手点头组合》音乐。
2、弹奏歌曲《好朋友》。要求幼儿听辨前奏、间奏,并在间奏处表演相应动作。
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复习学过的歌曲,并练习间奏处拍手。
通过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几种节奏,并能用动作来表现节奏。
二、引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1、介绍乐曲的主题。
出示春景图,“我们来听一首新歌,名字叫《杨柳青》。”
2、讲解画面内容:春天,柳枝、燕子、鸭子、鱼。
欣赏、感受乐曲表现的画面。 用春天的美景及画面来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画面。
三、感受学习乐曲的节奏。
1、组织幼儿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出示节奏谱,带领幼儿学习几种节奏型。
(1)X-|X-|;
(2)XX|XX|;
(3)XX|XX X|。
3、引导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拍出各种节奏型。
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
看节奏谱,进行各种节奏型的练习。
引导幼儿感受、熟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听辨不同的节奏型。
四、乐器演奏。
1、分组看指挥空手练习(放慢速度)。
2、分乐器进行练习。
3、放慢速度,指挥幼儿齐奏。
4、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乐器。
(提醒幼儿注意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并控制音量认真地演奏。)
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动作进行演奏。
拿起乐器分组看指挥进行练习
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