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家长会教师演讲稿
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现实社会中,演讲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家长会教师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家长会教师演讲稿1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我代表二(9)(10)班所有的任课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鞠躬)时间过得真快,新的学期已经过去一半了,我和你们的孩子相处也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将分三个部分来跟大家分享。
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
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我们袁校长给我们一年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发了两盒“金嗓子”,可后来我们还是个个都成了“鸭公嗓”。因为学生对上课和下课铃没感觉,对老师也不惧怕。个个上课了还在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完全靠老师的嗓子才能勉强安静下来,刚安静下来准备上课了,又有人说:“老师,我想上厕所。”,“我也是。”一下子,十多只小手都举起来了。你不给他去吧,他还真会拉到裤子上,那样就更麻烦了。如果开始写作业了,马上有人说:“老师,我没有笔!”,“老师,我没有橡皮擦!”,“老师,我笔断了!”这个时候的老师只能从你这借一枝笔给他,帮他把断了的笔卷好。就这样,一堂课一堂课下来,老师身心疲惫。好在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现在,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进教室前做好课前准备,并在课代表的带领下将学过的知识以齐读的方式进行复习。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我没有笔”的声音了。同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在讲完一道题时,我往往会请学生编一道类似的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时侯,他们编的甚至比书上的还好!会在讲题前让学生分析题意,如:“假如这道题的思路分为三个步骤,你会怎么想?”这样的提问多了,孩子的表达,思维会越来越有层次,语言也会越来越精辟,逻辑性也会越来越强。反映到做题当中就是越来越细心。虽然他们还是难免会有粗心的时候,但我想,这种程度会越来越小的。
二、文明举止上。
二年纪的孩子开始懂事了。在校园里,遇到不认识的老师或者工作人员,他们都会毕恭毕敬的问个好,鞠个躬;走廊上,看到老师拿了很多书本作业,他们都会主动的上前帮忙分担;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异样的表情,都能让他们马上互相督促着坐好,安静。生怕自己惹老师不高兴了。在我身边,这样那样的“主动”时刻感动着我,温暖着我。让我更有动力,更有决心来教好他们!
三、作业上。
由于平时写作业,我都会限制时间。如:口算题,一分钟写六道;解决问题,两分钟一道。所以,一张60分钟的试卷,他们往往只需二十多分钟就写完了。余下的时间就是检查,检查漏掉的题,检查算错了的题。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他们:检查出一个错误,你就离100分更进了,加油!个个都希望自己得100分,所以每个人都会认真检查。现在我们班的考试,起码已经没有漏题的现象了。这也是一种进步,不是吗?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这次期中考试。考虑到今年期末二年级很可能会被抽到市里面的统考,所以出的试卷主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点,以此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目的。题目相对以往的期中考试来说较为灵活一点。所以,部分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这次就考得不是很理想。
这次考试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9班:90分以上20人,80~89分的有11人,80分以下的10人。 10班:90分以上18人,80~89分的12人,80分以下的有6人。
下面我具体说明一下这些不同层次的孩子大致都是哪些情况。90分以上,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发散思维,活学活用;80~89分的孩子基础和学习态度都没什么问题,只是知识应用能力稍微欠缺了点,或者还是有点粗心的成分;80分以下的,就是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太好的了。
这里,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本,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授课方式,会教出不同层次的孩子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迫使我去考察一个现象,优生何以优秀?
回答可以说,优生有良好的习惯;回答可以说优生有良好的 思想品质;回答还可以这样说,那样说。但我透过现象,看到了背后:所谓的优生背后,有一对“特殊”的家长。
他们爱孩子,却爱得有方法;他们爱孩子,不光是物质表达,而是精神关怀;他们爱孩子,在孩子身上的投资远远高于对事业的投资。总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正如,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孩子这个学期才转来,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他和老师一样,感到焦头烂额。可他没有互相指责,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配合老师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孩子在家什么样,在学校什么样,什么时候进步了。家长时刻掌握并反馈着孩子的这些动态信息,并及时地调整应对措施。所以他的孩子这次考了九十多分的好成绩。这是位十分有修养的家长,他很有耐心,也很有智慧。他的孩子正如他一样,勤奋好学,彬彬有礼,品学兼优。
也有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孩子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自己的工作又很忙。但他从没有因此而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没有一味地把原因归咎于老师。而是观察,观察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跟每一位任课老师商讨对策。尽管孩子的学习仍不够乐观,但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总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这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的长远发展上,我说他是睿智的,习惯和态度伴随人的一生,这个孩子也将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些家长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们在座每一位的榜样。
也有一些家长,无论是电话还是见面,永远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低了就责问老师,打骂孩子。高了,就欢天喜地。从不关心孩子的成长。甚至孩子拿回家的大休作业看都不看一眼。有一个小女孩,大休回来,试卷上连个名字都没写。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不会写,爸爸妈妈都好忙,从不管我 。这孩子本来就不爱学习不自觉,是那种你喊一声动一下,不喊绝对不会动的人。一个大休玩了整整三天半,回到学校,什么学了的东西都忘掉了。恰是这样的孩子,耗去了老师80%的精力,却收效甚微。是老师的方法有问题呢还是其他原因?
这样的家长前面是这样的学生。当我看到这样的现象,毫不奇怪,这就是因果体现。
举了那么多的例子,我只想说:您的态度决定孩子的发展。尊重老师,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我们共同教育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考试的情况我把它归纳成一种“木桶效应”,衡量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不是取决于好学生,好学生的潜力已经最大发挥了;也不是取决于中等生,中等生再怎么偏差,也还会八九不离十;根本在于后进生,他们的薄弱直接牵挚到整个队伍的进行。那么,我们进而思考, ……此处隐藏3690个字……包涵。谢谢大家!
初中家长会教师演讲稿4尊敬的家长:
您好!
您的孩子已经在xx中学学习一年了,现在已经步入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二年。
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了,才不久前,您的孩子还带着初一新生的陌生感与新奇感,步入马巷中学,迎来他们人生的中学生涯。这才一转眼的功夫呀,他们就已经初二了。正当我们还在感叹时光飞快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要初三了,就要毕业了。
孩子的成长太快了,快得让家长们反应不过来。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孩子的婴儿时代时,他已经是一个翩翩美少年、婷婷美少女了;当我们在为生活而奔波劳碌无暇管教孩子时,才发现又一次错过了孩子的少年阶段;当我们停下来想关心一下孩子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跟孩子的距离很远了,代沟已经很大了。
世界上任何的收获都是需要投入的。但是有哪一种投入比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更值得?也许,其他投入可能需要你很多的金钱,很多的精力,但是,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用,可能只需要你在孩子考出好成绩时的一个鼓励,一个拥抱;或者在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时候,你的一句真心的夸奖;或者是你的孩子笑得很开心的时候,你有感而发地说一句:“孩子,你笑起来很好看。妈妈很喜欢看见你笑。”或者是孩子惹祸了,你的严厉而到位的教育,然后是春风化雨般的关心。
当然了,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心里难受,难免会念叨,但是你要告诉自己:这年头,读书好,并不一定代表孩子有出息,如果因为孩子读书不好,就否定孩子,那他就真的没出息了。
有 句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话是这样说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可以读出社会的残酷。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开头冲在前头的人,谁知道他在后半程会怎么样呢?无数的天才儿童进了所谓的科技班,神童班,后来呢,不一个个都销声匿迹了?
但是,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残酷,要让孩子用短跑的速度去完成一场人生的马拉松。上幼儿园,要冲刺;上小学,要冲刺;上初中,要冲刺;上高中,更要冲刺;上大学,要冲刺;找工作,那更要冲刺。找到工作了,没力气了,想歇会儿,于是,在最需要他发挥聪明才智造福社会的几十年间,他没力气了。而有的呢?忙着享受了。一辈子冲刺,现在安逸了,不享受更待何时?于是人生最需要他贡献的重要时刻,他萎了。当然了,能够冲到最后的人有几个呢?
在这个冲刺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倒下了?有多少家长身心俱疲?家长很累,但是,孩子也很累。孩子的学习生涯,似乎都在无止境地冲刺中,在无休止的考试中,每一场考试似乎都是决定命运的。所以,我们的家长,无一例外地都是及其关注着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好了,咱比他更高兴,孩子靠砸了,咱是吃不下,睡不着,干着急。忍不住了,就开始训斥孩子。有的比较好,对成绩不是很关心,那可不是境界有多高,而是他觉得自己孩子没希望了,随他去啦,不管他啦。
所以,有多少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成绩,还不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有的东西就是这么怪,你越是关心,越是在意,他就越是不合乎你意。一个中间特意隔着一块玻璃的大鱼缸里有一条鱼,在鱼缸的另一半游着,后来中间的玻璃撤掉了,鱼缸顿时大了起来,但是,鱼儿呢?他依旧在鱼缸的原来的那一半游着,绝对不会到本来隔住的那一面去游。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习惯了狭小的范围。
学生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我们每每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那么除了成绩之外的东西他就不去关心了。而一个关心得少的人,他的成长空间就是狭窄的,以后即使有广阔的天地给他,他看到的依然是自己狭小的一片天。这样他的成绩当然也是提高得不快的。
那我们要关心孩子的什么呢?
要关心他们的兴趣。每个大公司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兴趣?”这个是可以看得出人的素养的。但是,我们的孩子,他们除了读书,还有谁会关心他们有什么兴趣?打球,读书,弹琴,跳舞,下棋,运动,制作,画画,等等。很多时候,跟孩子的感情,都是在关心这些兴趣当中培养出来的。整天关心成绩,家长烦,孩子也烦。
要关心他们的习惯。所谓的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要关心他们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朋友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要关心孩子的言行。一言一行,知其为人。一个孩子向母亲要两块钱,要给路边的乞讨者,母亲欣然给之,朋友质疑:“乞丐骗人者多。”母亲嫣然一笑,“我知道,但是为此而让孩子丢了一颗善良的心,不值得。” 孩子的品行很重要,言行可以看出来。
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多跟孩子沟通,交流,聊天,而不是经常把孩子叫到跟前一番念叨。妈妈念叨完了,奶奶接着来。有一位母亲,有一次问孩子:“有没有信心?”孩子不是很有力气回答:“没有。。。”妈妈皱了皱眉头,恨铁不成钢地开始大谈信心的重要性,唾沫横飞讲了半小时,自个儿认为讲得很精彩。又一次,孩子的爸爸问孩子,“有没有信心?"孩子学乖了,大声回答:“有!!”父亲皱了皱眉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光有信心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行动!"于是,爸爸又是唾沫横飞地讲了一个小时行动的重要性,也自认为讲得十分精彩。后来,孩子就懒得回答了。反正回答什么都要听你们讲那么久,你们又不听我讲。所以,沟通,关键要听孩子说,而不是你一直说。
要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请家长们扪心自问,你最近一次表扬孩子,是在什么时候?有一位家长伸出两个手指头,我摇头叹息:“唉,两年前啊!" 这位家长摇摇头,说:“不是,是我家孩子两岁的时候!” 我的天!
不过,这位家长说的倒是实情啊,不是吗?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大大地夸奖他。他笑了,我们夸他,“哇,笑得好好看呀!" 他哭了,我们夸他:“哇,声音真大,以后是个歌唱家。”他会走了,我们夸:“呀,好厉害啊,走过来走过来,厉害呦!真棒!”他随便涂鸦,我们夸他;他乱拆乱装,我们夸他;我们总是能轻易的找到他的闪光点,然后热情地夸奖他!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不再夸他了?
如何夸奖孩子,也需要家长好好学习的一门学问呀。其实,学不会也不要紧,用当初你对孩子婴儿时代的那份心态去对待他,就能找出他的闪光点了。
你看,我就没有说要关心孩子的成绩。其实,成绩你越关心,他就越不在意,而其他的,你越关心,他的成绩反而就会越好。即使成绩不好,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只有成绩好才是你的好儿子好女儿吗?
我们要关心的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仅仅是他的成绩!
一转眼,孩子的天真无邪的婴儿时代过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过去了;戴着红领巾的少年时代也过去了;而今,孩子已经步入了最关键的青年时代的门槛。他入了门,就成为了令人放心的青年,入不了门,就会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在于,师傅要给领进门呀。一直让孩子呆在青年时代的门槛之外,是无法让孩子成长的。
所以,孩子的初二年,是关键的“入青年时代门槛之年”,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要尽自己的责任来。科学地,有效地,帮助孩子步入门槛,成长为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
愿家校共努力!
祝各位家长,
合家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