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演讲稿(15篇)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为了积极开展以“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创造更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防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我在此向全校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学们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深刻意识到溺水事故的危险性,远离危险场所,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第二,一些建议:
1、未经父母同意不要去;
2、不会游泳的大人不能陪;
3、不要去深水;
4、不要去不熟悉的河流和池塘。
5、万一溺水,找会游泳的成年人,千万不要盲目救助。
三、掌握溺水自救的.五种方法:
(1)遇到意外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在呼救的同时尽量自救。
(2)游泳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立即在岸上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游回来,浮回来的姿势,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拉扯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如果自我治疗无效,尽量用没有抽筋的四肢划上岸。
(3)游泳遇到水生植物,要从原路游回来。如果你被水生植物缠住,不要跳和蹬。你应该浮在水面上,一只手划水,一只手解开水草,然后从原路游回来。
(4)在漩涡中游泳时,可以吸气,水下潜水,用力向外游,游出漩涡中心后再浮出水面。
(5)游泳时如出现体力衰竭、过度疲劳,应停止游泳,浮回水面恢复体力,恢复体力后及时回岸。
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自己!让我们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让我们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平安无事,让生命的清水永远流淌。最后,祝我们的校园永远和平!祝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演讲稿2各位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在这星光璀璨的夜晚,我的心是激动的,对比赛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既然站在了这个舞台,我就能鼓起勇气,竭尽全力,因为我演讲的题目是《像南风一样去爱》。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衣服脱掉。北风一开始就拼命刮,企图一下子把行人的大衣掀掉,哪知道,北风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热得受不了,就脱下了大衣。逞强好胜的北风竟然输给了温文尔雅的南风。
这则寓言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幼儿教育就应该像南风那样慢慢吹开孩子的心扉,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老师,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很容易赢得你的青睐,你的爱,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的产生。然而,幼儿园中哪个班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呢?对不听话还与老师对着干的孩子,恐怕是不容易爱上的吧!殊不知这种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去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在小小的人儿身上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当然,爱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花更多的精力,牺牲更多的时间。或许这种爱,未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它能使人心热,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记得上学期,中班有个女孩,爸爸妈妈都在外工作,每天都是奶奶接送。但是孩子每天被迫送进幼儿园后并没有安静地跟随老师进行活动,而是悄悄逃出活动室或者大吵大闹,搅得班上不安宁,老师更是想尽了办法,但效果都不见好。有一天,她又哭闹了起来,听到声音,我走到她身边,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她的手,让她慢慢安静。我轻声问她:能告诉我你有什么心事吗?在她断断续续地诉说中,我理解了大概,他叔叔回来了,给弟弟买了新玩具,她也想要新玩具,想要妈妈给她买。顿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多么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啊,她每天这样的吵闹都是为了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吧!于是在下午离园时间,我又和孩子的奶奶了解情况,孩子的父母很久没回家了,孩子不听话,奶奶除了打也没有什么办法。我告诉奶奶:孩子其实只要不哭闹,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只是她很想念爸爸妈妈,哪个孩子不喜欢爸爸妈妈的陪伴呢。希望奶奶和孩子妈妈说说,不管挣多少钱,都不能缺失了孩子的成长。在各位老师的沟通下,孩子的妈妈回来了,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我想,在孩子哭闹的那刻,让他倾诉,我们做一个安静地倾听者,然后助他完成心里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这个孩子不哭闹了,又有一个男孩子开始了同样的戏法。不同的是这个孩子爸爸妈妈都围在孩子身边,给予孩子想要的一切。班上的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要什么,家长都会满足。而到了幼儿园,有规则了,孩子适应不了,老师不停地对其要求,孩子逆反心理就不断地涨起来,老师说“不”的时候,他偏不。有天中午,我正在二楼查看孩子们用午点的情况,从一楼又传来了那熟悉的魔音。我急急忙忙走到孩子的班上,询问老师具体情况。原来老师请他起床,他不仅不愿意起,还打老师。老师就要求他反思自己的行为,暂时不吃午点。看到午点被收,他一下就火起来,不停地喊叫。了解了情况,我把他拉到我身边,让他半坐在身上,用手轻拍他的背,并告诉他你看看,你生气累不累呀?我们可不要随便发脾气。你想想你的手打到桌子上疼不疼呢?孩子点点头。我顺着问,那你打老师你的手疼不疼,孩子又点点头。对啊,那你打老师不仅你疼,老师也疼啊,打人是不对的,你要不要向老师道歉呢?孩子说:好!接着孩子便主动地向老师说了“对不起!”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很开心他听了我的话,并快速地融入班级活动中。我很欣慰,至少他能够安静地听我的建议并及时改正。
其实安抚他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发现他很聪明,有主见,在地震演练时班上只有他选择躲在墙角;他告诉我他要画二乔公园参加绘画比赛,他真的说到做到,完成了作品。
也许遇到这样爱吵闹,有自己思想的孩子,忙碌不停地老师无法静下来去安抚他,往往以狠制狠或者置之不理。其实我们要做的是付出更多真心,用百分之百的爱去关爱他们。切记不要像北风一样,呼呼地吼叫,让孩子对你产生厌恶情绪,而要像南风一样,徐徐地吹,慢慢地说,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愿意与你走近。在你不断爱的引导下,慢慢成长。在孩子有点滴变化的那一刻,就像是发现了春苗在萌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心是无比的炙热。
老师们,“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但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我是满足的,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可爱的动作,稚嫩的语言感染着我,我仿佛也年轻不少呢!我们的幼儿教师之路还很长,在未来的教育路上,让我们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语,像南风一样去 ……此处隐藏20219个字……势本身就是弱势,弱势也可以成为优势。如果没有情绪脑,我们就没有联想力,没有好奇心,甚至收不到感动,有一颗冷酷的心,象一个逻辑做事的机器人。惟有平衡适度才会美好。情意坚持型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哲学家、文学家,甚至教育学家。家长要能够利用孩子好面子的特质,让他把目标讲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这更容易帮助克服情绪的困扰,把事情完成。情绪上来了就不会读书,没办法安下心来时,家长就不要逼着孩子再继续学习,先起来转一圈,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情绪,冲个澡,再坐下来学习,要学习让情绪转换的策略。网络上有一段视频,一个小孩子学习加法,怎么学也记不住,一边哭一边学,还是背错了。这个时候,再教已经没有用了,因为他完全被情绪困扰住了。如果你直接提问孩子,他一时答不上来,你要用选择题的形式,缓解一下他的紧张,不要让他太没面子,觉得有挫折感,要等待孩子“再想想后,告诉我。”如果他背单词,背不出来,要允许他“再想想后,再写出来。”永远要记得,“放松心情,让智慧回来”。这不仅仅是情意坚持型的孩子一生的修行,也是有这样孩子的父母一生的修行。如果您能够搞定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跟着学会如何调整自己。如果搞不定,我真的觉得,家长需要去做心理辅导,不是因为我们有病才去心理咨询,是因为我们需要学习与情绪相处的技能,家长与孩子共同的课题就是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平衡自己的情绪,学习情绪转换的策略。
第二种要谈的是注意力分散的孩子。
老师们都知道乌申斯基,他是俄罗斯的教育家,他曾经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我对这句话深有感慨。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可能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很难上去。不仅仅是多动的孩子才注意力不集中,也有的孩子坐在那儿很安静,但是却走神儿、健忘,无法专心。还有另外一种注意力分散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他们可能兼有视觉和听觉的弱势,或者感统失调。
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学校生涯就总是充满挫折感,每天上课学习是很受罪的事情。因为学习需要有意注意,需要付出努力。所以,注意力分散的孩子通常情况下意志力弱,不能够坚持。
注意力分为听觉专注和视觉专注;训练有很多资料和方法,在这里我不想多说。对于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用类似“不要想大象”这样的句子限制孩子,比如:“你不要走神儿”“不要磨蹭”“说了你多少遍,怎么就是不听”“怎么总记不住”。的确,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对家长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要求家长更有秩序性和规律性,家长如果自己想起一出儿是一出儿,做事情虎头蛇尾,就没有办法帮助到孩子。因为训练他的专注力得以提升,不是一日之功,如果训练以后,还没有太大进展,家长就会有挫折感,甚至愤怒和失去耐心,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家长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度,以稳定的情绪,持之以恒的信心,帮助孩子、激励孩子做事情做到底。给孩子持久的训练,规律的作息,更少的外界刺激,放音乐平缓情绪,学习游泳,在饮食上也要多粗少精,禁喝饮料。如果有必要,可以去医院做一个食物耐受性的检验,看看哪些食物对这个孩子来讲是容易过敏,无法耐受的,以便调整饮食习惯时进行参考。如果小时候,发现孩子走路不稳,惦着脚尖走路,容易摔倒,就要让孩子练习走马路丫子,走直线,学爬行,学骑车,能够去做感统训练也很好,这都有利于整合视觉和听觉,
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学习时制定小的阶段目标,更有效。达成目标,再继续,可以积累信心。比如另外一个上初三的男孩子,叫他BOB吧,已经完全放弃英语了,因为他背不过单词,背过了,写的时候总是丢一个字母,错两个字母的,家长朋友们现在可以知道,他是视觉弱视的孩子,除了进行视觉功能的练习外,为了让他的专注力能够集中,辅导他学英语的老师发现,以他的专注能力,十五分钟是可以的,十五分钟,他可以背过七个单词。正是由于这样的信念,他从原来的“我背不过单词”,转成“我可以背过七个。”可能七个,再加七个,慢慢就达成总目标,这是分阶段达到目标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成功应用。家长的不断坚持,可能要到青春期,有的孩子到青春期后,开始充满生命的斗志,因为学会克制自己,所以开始走向卓越。
现在我们来说说第三种:那就是初学概念容易混淆的孩子。
初学概念容易混淆的孩子,并不是说上刚上小学时容易混淆或刚上初中时容易混淆。任何一个概念,只要是新学习,都可能比别人理解的慢。比如数学中,+3就是一个坎,很多孩子,加三的时候很快过去了,但是,有的却卡在这里,3+2=5,2+3却不知道。好不容易过去了,遇到+7又是一个坎。遇到两位+一位,遇到正负数。……每次有新的概念时,他都需要一个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他们其实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点滴积累,获得领悟。如果家长抱怨,催促,责备,就会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之中,影响孩子的发展,导致孩子更加迟缓、磨蹭,甚至一提学习就紧张、焦虑,因此产生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有很好的坚持度,就可以获得最终的成功。他只是慢,并不是学不会,这样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但不是输在永远。初学概念容易混淆的孩子,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坚持度,就需要有一个懂得激励、懂得相信的家长。因为你着急也没用,你着急,他还是没有理解和消化。你只有不断的激励,相信孩子,在等待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等到他的最终胜出。
还记得那个背课文就在床上蹦来蹦去的安娜吗?她就是初学概念容易混淆的孩子,幸好她的模仿能力很强。她蹦来蹦去是三年级时候的事情了,今年她已经上初二了。从小学到初二,Anna数学一直不好,老师讲了,似懂非懂,有时候考不及格,今年暑假用了一个假期专门学习和梳理数学,一下子恍然大悟了,她说:“妈妈,原来我是数学思维萌芽晚的孩子,我不是学不会,我只是晚而已。”你看,理念的转换是多么重要呀,她完成了一个由放弃数学到喜欢数学的转化,以前做作业,都是最后才做数学作业,现在是先做数学。这样的孩子,是需要用不断做题,做到一定量后就能够领悟和理解的。开学后,上初三了,第一次数学小测验,她得了满分。
教育,不懂心理是恐怖的,教孩子,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不但帮不上忙,反而越帮越忙,如果你在督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直在跟他的弱势功能对着干,你只能把孩子越教越坏,让他越来越讨厌学习。
在开始时,我们说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就是“12岁定终身”。小学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在这一时期慢慢成形。今天,我再一次郑重其事的重提:“因材施教”这个词,当我们教不会孩子时,去觉察,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对路,去观察和捉摸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孩子不是你,孩子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着各不相同的优势和弱势,做家长的,要想辅导孩子,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先了解孩子的优势功能,利用他的优势进行辅导,弥补弱势的不足。
各位家长,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思考,怎样教,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骄傲。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聆听。
也祝愿各位家长朋友,能够与孩子把握好小学阶段,真正帮助到孩子。祝愿我们的孩子,善用优势,拥有卓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