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生活中,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美德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扬中华美德,孝身边父母》!
同学们,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餐桌前吃着美味的饭菜时,当你吃着可口的冰淇淋,嚼着香喷喷的鸡翅时,你可曾想到这一切的幸福都愿自于父母,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要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则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母热暖被窝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的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长大后黄香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呢?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感谢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养育,我们才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使我们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享受人生。儿女有了快乐,最快乐的就是父母;儿女有了烦恼,最牵挂的也是父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从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不久前,北京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对外特别宣称:20xx年北大在进行自主招生工作时,将拒绝招收不孝敬父母的学生。北大的这项招生政策让许多人都不禁为此大声叫好!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吧!我爱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子女都热爱自己的父母!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当我读完《中华美德颂》之后,我知道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包括它的形成和发展,还明白了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支撑民族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它。
想要发扬传统美德,传承道德文化,就必须了解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和道德文化的特征。
那么,首先让我们走进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来了解一下美德文化和道德文化吧!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仁、义、礼、智、信“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这五大理念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主要倡导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
“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即“正义之气“。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会道的做人态度。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
“智“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已知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
“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的关系,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这是人们理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由于现在的人们缺乏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就触碰了它并且违反了它,相信对传统美德了解之后,人们会主动去维护它并且发扬它。
你看中国的礼仪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中国还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礼“的起源,是我国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西周时,周公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以“礼乐“治天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大教育家孔子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尊民以礼““劝学兴礼“。尽管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物,提出不同的思想,但他们都是以相同的道德体系来治天下——礼仪。可见礼仪是治国之本,同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不应该去破坏这“礼仪之邦。“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美德就像一朵花,美德少年人人夸,我们要多帮助别人,做一个美德好少年。
美的标准是什么?善良、朴实。而美德又意味着什么?至善和博大。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努力,还要修养浓厚的美德,不娇不吝。
记得有一次,我边哼着歌,边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之间,一位阿姨闯入了我的视线。那位阿姨左望右望的,像小偷似的,手里还拿着一张皱皱的纸。“小妹妹,你知道培正中学在哪吗?”那位阿姨“刷”的一下走了过来。我看着阿姨好像很急似的,回过神来,马上告诉她了。“阿姨,你只要一直走,走到前面那个十字路口右转就是了。”“谢谢你啊,小妹妹,你真乖,我先走了啊!”当阿姨走了几步之后,我又想起来了:做好事做到底嘛,阿姨人生地不熟,要不要把她带到去培正中学呢﹖我又马上追了阿姨,问她一句:“阿姨,要我带你去吗﹖”那位阿姨马上笑了起来,让人感觉到很温暖。“上学去吧,小妹妹,我自己去吧。!”……我第一次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意思,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快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温暖啊!
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如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美,而不应该去注重外表的美。
我一定要做一个美德好少年,给小的同学做榜样!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它包括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信、自尊自强等等很多种,这本《中华美德颂》则将这些美德以故事的形式完整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美德。
书中讲了很多故事,都很感人。但我觉得,只有母爱才是最令人感动的。汶川地震,人们在救援时发现一位被压死的母亲,她身子弓着,双手撑地,好像在拼命护着什么,当人们的废墟清开,发现他身下躺着一个毫发无损的孩子,医生打开孩子的被子时,发现一只手机,屏幕上有母亲费力敲出的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唐山地震,玉树地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向我们展示 ……此处隐藏7941个字……候,我看到山顶上有许许多的垃圾,到处都是。这些垃圾有可能让人摔跤、跌倒,我还看见有些人边吃边扔,真让人气愤。同时我还看到反的一方面,有人正在忙碌地捡着垃圾,还把垃圾分装在各个不同的袋子里,背到山角下去卖。想想,平常我们见到这些人都把他们称为“买破烂的”都有点看不起它们。今天看到他们的行为,我有点感动,还真佩服他们。山这么高,这么陡,我空身爬上来就花了四个小时,而且累得大汗淋淋,还说绝不来爬第二次了,想想他们,他们为了生活可能天天要来爬,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景区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可称上是光荣的“文明卫士”。他们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和好朋友把我们的垃圾背下了山,并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参于进来,做到文明从小事做起。
文明常常在我们身边,从小事做起,坚持一直做下去,慢慢地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和更多的人创造一个文明社会。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14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晚上好!
作为站在这里的第11位演讲者,看到同学们略带疲惫的眼神,希望通过分享一些故事,让大家注意节俭。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是的,这是一张电池充电表。如果你的手机电池显示充满电,你是什么心情?如果是,那么,就算是这样?如果电池电量低于20%,不管是小米5、苹果7、华为9还是三星,我想大家都会开始紧张,想找个地方赶紧充电。各位同学,看到这张图,当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时候,谁来为我们的生命甚至生命而活?
接下来我演讲的题目是《崇尚节俭传承美德》。
不知道你我有没有相同的感觉,就是我们家的老人都很抠门,北京话里叫抠门。剩饭剩菜从来不容易倒掉,一个老同志总在你身后,一路关你开的灯。还有我妈,财富500强第91任企业经理,总是两面用A4纸,从来不在办公室喝瓶装水。而我爸,一直带着手绢,在不同的区域要用餐巾纸。只有当他把它们用到极致的时候,他才能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有一次,我家去香港吃大食代。一进去就眼花缭乱。避风塘的烤鹅,水晶虾饺,炸蟹。突然,我点了很多我喜欢的美食。爸爸提醒我,你确定这些都能吃吗?吃完再走。绝对!我还是不明白。我总是眼睛大肚子小,吃得不多也很饱。突然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剩下的食物最多。爸爸,我不能再吃了。我拖着长长的声音,父亲试图逃脱惩罚。你必须吃你点的所有东西。真的吃不下了!以后再看节目就太晚了!然后你可以留下来吃,直到它全部干净!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痛苦的东西。我真的是热泪盈眶地把面前的食物塞进肚子里,该死的爸爸还在瞪着我。没有树叶了。亲爱的朋友们,我现在不敢想了。从此以后点菜就不会那么贪心了,因为胃是自己的。
我身边有一些同学从小就有节俭的好习惯。赵星涵因为从不浪费半粒粮食,被评为节约少年。在准备这次演讲的材料时,我问她:亲爱的,你为什么不留下任何食物?你有过像我一样写的经历吗?没有!从小到大,因为我妈就是这样。没门!从小没吃过饭?没有!因为我爷爷要我当妈妈,所以她要我!
我问荣天行同学的事迹时,他给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用一盆清水淘米,淘米后洗菜,洗菜后涮拖把,最后冲马桶。这也是我爷爷奶奶节约用水的真实写照。原来小气的人那么多。
我把这些材料告诉我妈的时候,我妈说:这两个学生的导师都很好。这又是怎么和导师联系上的?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延续五千年礼仪之邦的优良品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效法律保障。崇尚节俭一直是各行各业的人的行为准则。从君主的圣人到诗礼之家到平民百姓,
他们都提倡和实行节俭,把珍惜事物和时间作为一种美德。汉文帝厚道,爱民,所以不看朝,开创了文人画治的盛世。毛泽东主席过着简朴的生活,一件睡衣被修理了73次,穿了20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了不乱花一分钱,把钱花在了自己的房子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热情款待胡锦涛总统,只提供了三顿普通的饭菜,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比尔盖茨的吃喝哲学和人格魅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丝,不断思考物质困难。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不愁吃穿。但是,我们不仅要忘记节俭,还要用科技手段来促进节俭。赵星汉、荣天行建议学校将所有光源换成LED灯泡,这样既可以省电,延长灯泡寿命,又可以提高照明亮度。在学校的公共浴室里,水龙头可以变成卡式储存,每个人每次洗澡都可以定量用水,避免浪费。11班,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用旧报纸擦玻璃,每天收集杯子里多余的饮用水,擦黑板,擦地板。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言行实践节俭的传统和美德。
今天的中国发展迅速,使国家富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同时,它也重新获得了节俭的美德和责任。节俭体现高尚品格,传承可贵精神。从行动中的细节和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培养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崇尚节俭,传承美德!
传承美德的演讲稿15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黄河、长江哺育了华夏民族,勤劳勇敢的华夏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而又独特的文化。文明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灿烂的微笑。生命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文明和美德。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与文明相伴。比如说下水道坏了,我们去修,这是对的,可是,修好了之后没有及时把盖子盖上,导致有人会不小心掉下去,害家人担心。我们就来伸出文明之手,把下水道的盖子盖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件我的亲身经历。
晴朗的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不经意路过一个没隐形盖的下水道。路过之后,我心里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下水道没有了”帽子“,假如有盲人路过,掉下去怎么办?假如有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掉下去怎么办?假如有腿脚不方便的人路过这里,岂不是很危险吗?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这样的画面。此时此刻,我立马拉住妈妈转身回头,和妈妈一起吃力地把那块儿笨重的隐形盖放在它应该呆的地方。我和妈妈拍拍手放心的离开了。就在我们转身过后,一位盲人老爷爷恰好路过那里,看到他安然无恙的走过,我和妈妈会心的笑了。此时此刻,我心里的阳光更加灿烂、心情更加的舒畅。使我想起孟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觉得文明美德不分年龄大小,它是我们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生活中,自己不仅讲文明和美德,还有他人呢!有一天,我在小区里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有两个小男孩儿吃完手里的食物,把包装袋随手一扔,扔到了垃圾桶旁边,扬长而去。真是离文明只差一步啊!此时,走在我前面的一位大哥哥,弯腰捡起垃圾袋放进了垃圾桶里。这位大哥哥的做法令我敬佩不已!是啊,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文明美德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养成讲文明美德、讲社会公德的好习惯,那么文明美德就会伴我们成长!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我永远都会做一名讲文明的好孩子。前方的路我们的前辈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坚定地走下去,让我们的社会因文明从此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祖国因文明从此更加精彩;同时也让我们与文明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