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第二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2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 ……此处隐藏17938个字……,培养出自己的读书气。霍勒斯·曼说:“一所没有书籍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读书就是修炼内功,很好,而只读书不思考也不行。学而不思则罔,写作就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教师所谓的亲和感,就是要学会微笑。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孙蒲远说过:“教师的职业要求你不能把烦恼挂在脸上,这是职业道德。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沃尔顿先生创立的沃尔玛公司能够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一,不得不提他的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可见微笑的重要。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同时让自己收获幸福!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你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老师的微笑,让班中一些因为性格内向、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如今在微笑的信任感召下,胆怯的心理被融化,从此不再拘谨,大胆爱表现;老师的微笑,让原先沉闷的课堂在微笑的鼓励引导下,如今有了生机,学生可以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活力四射;老师的微笑,让一些厌学怕学的学生在老师微笑的启发辅导下,对你所教学科兴趣已日渐浓厚,学习越来越主动,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书里面有一句话很好,“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在做善事,就是说,按照他相应的智力水平,按照他的理性的理性的具体程度,做他认为似乎善的、有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时时事事能够以善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
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你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你的'智慧。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智慧即多动脑,多想方法。做人需要智慧,教育也需要。对待学生,教师需要智慧;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智慧。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教师之所以能够为人之师,首先是因为他心智聪慧,有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识的人,是注重充实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的人。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倡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一个睿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是教师的智慧。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15我很早就从网上买了关建刚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但是很久没有看了。上周,我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确实在书的前言里说了一句“你很幸运找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教师来说,读完之后心里膨胀。原来一个真正的老师应该这么做。
ign:left;">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教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教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
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7、8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流泪,但我知道他们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样,我们都应该铭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已经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了,也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报酬是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一个对工作充满厌恶和恐惧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其实工作是否单调乏味,是否毫无乐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让别人认可的工作成效来。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创造。一个人对工作没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那与机械性的作业有什么区别。
而每一个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也许正因为如此,管老师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放在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师来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我把管老师表白自己的话,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教育,是我存在的家。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师,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现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这个家,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有。那一刻,我产生了流泪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个游子蓦然回首发现为他亮着的灯火,他悄悄地蹲下来,静静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