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时间:2023-03-07 00:05:02 收藏本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

“傅雷夫妇不愧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究竟是哪一股力量推动傅雷写下万字家书?我想是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吧。不错,如果没有他的苦心指点,对大儿子的应材施教,那也就不会有如今让中国引以自豪的钢琴巨星。

子承父业是中国旧社会有史以来的规矩,傅雷明明可以逼迫傅聪做翻译,然而他不仅没有让傅聪继承他业,反而对儿子的音乐前途甚为重视。在他留学波兰,英国时,他不管自己身体的衰竭,同样废寝忘食的写信指点傅聪去拜访某一位音乐家,以及去参观博物馆。

甚至连傅聪欣赏的每一个音乐会,他都会从钢琴家到曲子做一番详细的评论,就连演奏家的`小小动作,他都会为此引出相当于一封信的篇幅的讨论。傅雷不仅是儿子的良师益友,更是以一个令人啧啧称赞的好父亲的形象留在世人心中的。

在傅聪出国的十二年间,他一共写就了两百三十五封信,平均十八天就写一封,其频率也算高的。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在书中精选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信对自己以及家中的事都是草草了之,而对傅聪及家庭却无微不至,特别是对待傅聪的健康问题,几乎有十来封信中提到让傅聪出去多接近大自然,简直不厌其烦,我想这也就是父爱的力量吧。

在傅雷身上,不仅能看到伟大的父爱。在1957至1958年间,傅雷被捕入狱。为了不影响傅聪留学时的心情,傅雷夫妇始终不告诉儿子实情。单单从这一件事中就不难发现傅雷还具有强烈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精神。

如果他告诉傅聪事实,那么傅聪的心情一定会有波动,也就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学习,如此将来甚至可能会影响事业,辜负国人的期望。在傅聪看来,父亲说的这些话只是唠叨,乃至当成耳旁风。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我看来,傅雷说的句句是真言。比如他建议的理财方法:把每一天的开销记录下,月底统计对账,到年底在对账,然后制定出一个新的预算。这种方案不只可以减少比必要的开支,更能提高对未来的规划能力。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傅雷家书》。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上说,这本书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通过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可以看出,傅雷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也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书信中写到: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首要垂直,人要站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开始一看,以为只是普通的一句话。但你细细的.去品会发现,这里面蕴含着满满的父爱。从一个小的生活习惯上,告诉儿子礼仪、礼貌。而这些将会一生受用。

傅雷不止在小细节上提醒儿子,并在精神上帮助了儿子。例如: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傅雷在告诉儿子大道理时,用到了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希望儿子可以从失意中走出。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这些都很难理解。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心理平衡,开心时,不浮躁;失意时,不沮丧;这样我们的身心才会健康。

这本书,傅雷从做人的基本礼仪,到音乐上的问题,再到人生的大道理上去,教育了儿子该如何做。这不止是望子成龙,更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每一位做父母的,哪一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呢?尽管有时他们的表达方式有问题,但那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家长,看完这本书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改变;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看完这本书后,对自己的音乐之路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学生,看完这本书后,里面许多人生的大道理一定会让我们受用一生。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3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其长子是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本书将傅雷夫妇在儿子傅聪出国深造时的家信整理成一本书。信中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妇与傅聪的精神交流,再现了傅聪成长的家教背景,展现了傅雷的家风。既有对文化艺术探讨,又有思想上的交流,还有生活琐事的"唠叨",厚重不失轻重,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篇篇家书是对儿子的惦念,也是对傅雷其人形象的再现!

这是一位爱国的父亲。文中"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将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傅雷再三提醒儿子心系祖国,担起为国争光重任。在他看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展露出他充满忘我奉献精神的高远人生境界。除此之外,每当傅雷谈到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傅雷总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在他长久的`熏陶下,傅聪无论身在何方,其精神、血脉、思想,始终与祖国相连。

他是一位合格的文亲。“但是一个有些成就的人,即使事实上不骄傲,也很容易被人认为骄傲的(一个有些名加地位的人,就是这样难做人!),所以在外千万谨慎,说话处处保留些。”这句劝导,是傅雷人生中的切实体验,他吃过亏,因此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我说了那么多,又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心实行。”明知儿子听腻了,却仍要时时提醒,生怕他有半分松懈,这句话凝结着父亲朴素而又深沉的爱。除文化及文艺方面,就连生活上的琐事,傅雷都十分看重。

他觉得真正的强者不是在绝对高度上俯视他人,而是心怀天下,舍己为人的人,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修养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拥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才是做一切学问之基础,不仅是狭义的做人,而是爱国,爱苍生,爱同胞等大是大非。

读《傅雷家书》,读的不单是家书,更是傅雷其人。家书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傅雷超凡的人格魅力。他,既狂放又能冷静,既率真又深刻,既高傲又不失谦卑,不卑不亢,铮铮铁骨。他身上所显现出的,便是中国典型文人的秉性,谦 ……此处隐藏5693个字……

《博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感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预料到儿子的这种情绪了。紧接着又说“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安慰儿子,向父母诉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谁也难免的。作为父亲不能教条主义地说,这不能,那不能,连用了几个形象的比喻,告诫儿子,不要过分悲伤、消沉。如“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就是朋友式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比山还高大,比海还宽阔。还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经历鼓励儿子正视现实和挫折,勇敢地战胜它。从而教育儿子要学会坚强,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3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说里的,不是普通的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很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而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八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给我许多启示:的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的快乐。他们的为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手段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们有没有想过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这一点,于是与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两种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但是在我们家就没有这种气氛,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_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家正是缺少这种沟通,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正是这样,他说的话我不能反驳。导致了我们的感情变得陌生,从这里可以想到,沟通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在读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