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实习报告

【必备】毕业实习报告四篇

时间:2021-09-30 12:05:55 收藏本文
【必备】毕业实习报告四篇

【必备】毕业实习报告四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毕业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毕业实习报告 篇1

一、 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它不仅要求自身独立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专业服务技巧的学习与实践。在这三年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做过很多志愿服务工作,包括老人、工友以及药物滥用者。然而从这些我充分意识到专业技巧的缺乏,因而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多加家政服务中心实习又是一次新的尝试,接触儿童教育,亲子互动,大学生英语角等,不仅是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实践,更是实务技巧的锻炼和提升。

二、 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单位简介:多加亲子阅览服务中心是一个非牟利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书籍阅览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家长互助组等。其创办背景为一位女士名“多加”发起,源于“多加”亲历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与父母的冲突、孩子的无助、以及家长与老师的无奈,这一切都源于孩子的早期管教没有及时和不得其法。因此“多加”萌生出了创办家庭服务的想法,以便帮助更多家庭重建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在这里,家长们学习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以及如何按自己孩子的特性去培养孩子,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二)、岗位介绍:我主要是帮助绘画班的老师维持课堂秩序,同时向老师学习如何同孩子打交道以及如何启发孩子的思维。同时,我也会参加中心举办的关于大学生英语角、亲子联谊的相关活动。

三、 实习概况

(一) 多加服务宗旨

全人发展,健康家庭

(二) 多加服务理念

家庭是个人最核心和影响深远的场所;

人们都渴望被爱、被接纳、被尊重和肯定;

人们都有无限的潜能与自我改进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

(四)实习内容

我于每周六去多加实习,上午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下午则参与英语角活动。最先开始接触画画班的时候我也有疑问,在画画班实习能学到什么技巧呢,后来逐渐意识到跟孩子打交道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很难弄清楚他们小小脑袋里边装了多少奇特的思维,当我的价值观和他们的发生严重冲突时我也不知该如何保持中立。并且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我知道的多加绘画班的特殊之处。我们知道,传统绘画有很多优点,但在教学方法上儿童绘画方式仅限于临摹,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张画。到底如何开发儿童大脑,他没有体现出来,只不过是让孩子机械的模仿一张图,而多加绘画班让孩子在绘画中,发散孩子的思维,通过引导——联想、想象——脑图像——绘画——讲解自己的想法——老师给予点评。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达到独立思考、独立作画、独立讲解的目的,学生们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开发思维。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才慢慢学会如何同孩子建立联系,如何去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保持孩子的纯真和自然。

另外,大学生英语角的最初筹建工作我也参与过,从最初的几人发展为几十人,逐渐成熟和完善,新人不断加入进来,参加人数涵盖了武汉的好几所高校。不过在英语角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很多人不一定每周六都可以参加英语角,而每周又有新人加入进来,这使得参加的人之间彼此不熟悉,难以建立较深入的联系,长此以往也容易打消大家的积极性。针对此情况,我和多加的工作人员制定了系列活动来增强大家的参与者的联系,如烧烤,露营等,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亲子互动上,最先开始时跟孩子的父母很难交流,也不知道该如何找话题,只能干着急。每次家长都会送小孩来上课,有的还会陪着孩子上画画班课程,帮孩子洗画笔,画画之类的,这反而不利于孩子自主动手和创作。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相处,跟家长也能说上话了,另外,我认真聆听多加工作人员同家长的沟通,记下每个家长或孩子的兴趣特征等,才能更好的寻找话题。建立较深的联系后才可以建议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洗画笔和创作,以便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家长平时忙于上班,缺少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孤独,缺少玩伴,多加每周六的画画班基于孩子自主选择,不是强迫性的,多加也有很多少儿读物和益智玩具,方便孩子开拓视野,若是将多加的画画班拓展成4点半课堂,对孩子来说,则是更好的去处。

四、 实习总结

从20xx年11底接触多加开始,每周六都会坚持去多加做义工,最先开始介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对小区环境的不熟悉,二是难以同小孩子及家长打交道,三是信仰的差异。然而中心的工作人员十分和善,布置也采用家的模式,氛围非常温馨和谐,这才使我有坚持做下去的想法。这个义工服务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同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绘画班孩子都建立了较亲密的关系。不过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最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价值中立” 。

首先,参加绘画班的孩子大都来自经济情况很好的家庭,这使得我在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时有些退缩,但是我知道要想了解孩子,帮助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必须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后来逐渐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同他们交谈,才能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其次,我发现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价值中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我的价值观同我服务的案主有明显差异时,我该怎么办。比如有一次实习过程中,一个孩子因为与另一个孩子抢玩具而动手打人,作为成年人我知道是她的不对,打人就更不对,我很耐心的对她说道理,但是却发现这样的说教没有一点实际效果,因为孩子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而也不会听从我的劝告。最后,由于中心是由教会筹资组建的,里边经常活动的也都是拥

有相同信仰的人,不过庆幸的是,通过三年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可以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他们。

这个实习的机会是由我的学姐介绍的,而她也是在已经毕业的06级学长那边传承下来,以后,我也会将它介绍给下一届社工的同学。其实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不同的群体,体验不同的生活,虽然还缺乏很多实务技巧,不过我却真的相信“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着参加不同机构组织的不同服务项目,由最初的热诚到质疑到最后真正的坦然、释怀,我终于可以体会到社工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施比受更有福,有爱的生命更美好!

毕业实习报告 篇2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们必须经过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了解社会,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知识,受益匪浅,开阔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不如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丢掉对学校的依赖心理,才能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与竞争,敢于承受社会 ……此处隐藏2198个字……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

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小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毕业实习报告 篇4

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多年,大多会有种走上不归路的自我放逐感。当然,前提是他还在媒体圈子里混。我这人并没有多少高瞻远瞩,连当初进新闻系也是在阴差阳错的恍惚中完成。不过在这个准圈子里混了3年,自然也沾染了1些圈子里好大喜功的习气。

20xx年xx月,在教2那个明亮教室的讲台上,雷蔚真老师负责代表学院向台下2105个懒散且孩子气10足的学生宣布你们的实习开始了。我的位置距离雷老师不是很远,在这个重要时刻,雷老的表情被我很不小心但很忠实地记录下来。这是1种复杂的表情,1种过来人的故作镇定和1丝狡诘。台下这批学生的实习以及以后的命运,似乎早已在他的意念之中——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对于实习,台下的学生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不过实际上就两种:决定工作的,去央视新闻中心实习,为的是毕业时能在那里留下几个;想考研的,自己找个地方弄份实习鉴定有大红公章就行。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新闻人的试行放逐,为了见识1下我泱泱大国第1大台的风范,我没多想就选择了前者。于是在xx月中旬的1个下午,我被告知我的发配接收地是央视新闻中心编辑部时段1组。

所谓时段1组,就是早间组。所谓早间组,就是夜班。夜班组3班倒,也就是说干1天休息两天。这个待遇很是不错,搞得我上铺的小C很是艳羡。我得以将夜猫子的习性在夜间央视方楼2层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天则回到宿舍蒙头睡觉。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实在有悖人性。我现在回忆那段时光,马上感觉有千万个苍蝇瓮地冲进脑袋并将其吞食。人说睫毛长的人爱睡觉,我睫毛长,但根据多年生活经验,我了解自己并不是很嗜睡的人,我能1次性熬个48小时不睡觉,但我却始终没法适应没48小时就要倒1次生物钟的生活。我没有熬过几个班就开始疲倦并开始怠工。到最后虽然我的怠工并没有影响我留下的可能,但几个月下来我欠下的睡眠帐最终让我选择离去。

在早间组值夜班,所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其实我是有心睡眠而身不由己啊。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地方台用卫星传送过来的稿子放到对编机上重新编辑1下。这个工作没什么挑战性,因此我的斗志在无用武之地的情境下开始休养生息。说到这里要提醒诸位看官:想做事的兄弟,就找点挑战性的工作,不然斗志会很快消磨光,等哪天你想振作1下都找不到感觉了。我就在那里无意识地消磨着我的斗志。看看HBO的电影,翻翻栏目组的杂志自得其乐。每每自感无聊之时,就开始做起未来的春秋大梦来。我开始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钱多,活少,逍遥,有自己时间可以搞点私活。按照这个标准看,央视编辑部的日子也是过得的。只是最终我实在没法忍受那万恶的夜班,只得拜拜了。

在这期间,我还跟CRI的《世界新闻报》有过1段短暂的邂逅。1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她的招聘启事就投了份简历。后来就被通知笔试,然后面试。很轻松的搞定了1切,然后过去上班。主编对我也是颇为照顾,他安排我跟他做头版。在MSN上我跟他说前辈您要多多照顾我,他回话说没问题你很有灵气。现在想起来,在1个新环境中领导这种赏识还是相当难得的。以后我还碰到过1些领导就没那么好了。于是我又得出个结论:在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千万别瞧不起人家,等到你之后被另外的人家瞧不起时,你会很怀念被人瞧得起的时光。

这结论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很是重要,遗憾的是我当时竟以为有央视的夜班在手,工作便不用发愁,参加CRI的招聘只是练练兵而已。当然,报纸本身有它自己的局限,我知道这个事情做不大。于是带着半分糊涂和半分理智,我向主编提出我要回去考研。主编有些愕然,他肯定明白这是个托辞。当然我也知道在他看来,这无意于1种背叛。在我留下工作证走出CRI的大门1刹那,我有些莫名的怅然,又有点莫名的释然。 这种不痛不痒的日子1晃就是半年,我逐渐从央视夜班的迷梦中苏醒过来。

这里只会不定时地发1些钱,没有3保1金且不解决户口。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并没什么感受,难道就是央视3天1倒的夜班?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须要从头开始找工作。我被迫开始照相,做简历,去招聘会,到处乱撞。这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形势并不好,同在1片水深火热之中,我和所有人1样感到彷徨,绝望。而实际上我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心里并没底。直到深圳电视台的出现。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得知深圳台招人信息的。在1个阳光有些刺眼的下午,我去中关村陪1个朋友看笔记本,顺便去了趟北大。

在1个古色古香的木楼里,我漫不经心地填写了他们发给我的报名表。之后的第2天傍晚,他们通知我去深圳大厦参加笔试面试。我去了,依然是有些漫不经心。试的题很空,什么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媒体应该怎么有竞争力之类,都是博士论文的题目。我答起来竟毫无感觉,4道大题竟只用千把字答完了。接着就是面试,HR问我喜欢做哪类新闻,我说做时政类,他说做民生类你干不干。民生?我只在南方周末上看见有个民生版,似乎也有些深度,做起来也应该不难。于是我马上表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疾苦云云。HR略略点头,跟他旁边两位同伴说还需不需要问其他的,另两位均表示没有问题。临走告别时,1位副考官冲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好兆头。

《【必备】毕业实习报告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