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生产实习报告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产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产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亲身感受现代农业背景下的水稻新型育秧以及栽培技术,初步了解早育秧技术,认识到早育秧技术的优点及其应用的必要性,能够初步掌握旱育秧技术的基本流程与要领,对这一先进技术达到一个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认识。
通过老师以及汀沙现代农业公司经理的介绍,了解、认识几项旱育秧发展的新技术:简化旱育秧技术、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机插秧旱育技术、工厂化育秧技术等。通过现场观察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的观察,认识并了解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无盘旱育抛栽)技术、机械插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几种新型水稻栽插技术。
通过对郫县韭黄生产基地的参观,反思现代农业中“未来地有谁来耕”的深刻命题,促使大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农业上创业,既成就自我也能为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
二、实习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农业大学郫县试验田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韭黄生产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汀沙工厂化水稻秧苗生产基地
三、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2日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农学院农学10级、农本11级
五、实习主要流程
1、参观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①参观旱育秧基本技术田
②参观机插秧旱育技术田
2、参观水稻机械化栽插大田、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田
3、参观汀沙工厂化育苗基地
4、参观郫县韭黄农业合作社
六、实习内容及技术要点
1、参观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旱育秧 、软盘育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三种方式 ,旱育秧和软盘育秧是当前全面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室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艾培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时、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①本次实习所参观的大田采用集中育秧的方式,在苗床技术方面经过“选择苗床地→培肥→调酸→施肥→作厢”等流程做好苗床准备工作。其技术要领为:于春季或播种前10~15天,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Kg/m2,优质猪粪1.5~3Kg,过磷酸钙150~200g/m2,均匀翻耕混入10~15cm土层内。在播种前25~30天,调节土塘pH至6.0以下。播种前3~5天,施尿素40g/ m2,过磷酸钙150g/ m2,氯化钾40g/ m2,同时施入“呋喃丹”4g/m2,杀死地下害虫,并均匀翻耕入10~25cm土层内。作厢规格:厢面宽1.2~1.3m,厢沟宽30~40cm,厢长8~15cm,厢高5~10cm。秧本比(实际):1:10~20.
在播种技术方面经过“浸种→苗床浇水和消毒→精细播种→盖土→除草→盖膜”等流程做好播种工作。其技术要领为:按每亩田用杂交稻精选干种子1kg晒种,药剂浸种消毒。在浸种48小时冲洗干净后播种或催芽播种。播种期实际确定在3月20日到3月23日。播种前浇透底水,是10cm以上的厢面土壤湿透,充分吸收水分,达到厢面可见积水,厢边有水溢出为止。待床土浇足水分后,再用“敌克松”粉剂2.5g/m,兑成1000倍液喷或泼施予厢面上,或者用“施保克”、“甲路宁”,杀灭土壤病菌。注意要根据厢数和播种量计算,分厢确定播种量。播种后盖上0.5~1.0cm厚的过筛细床上,并喷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
在苗床管理方面,重点注意以下5个时期:a 出苗期,保湿保温,控制膜内温度不超过35℃;b 立针现青期,开始揭膜炼苗,1叶1心时,大中苗2用“多效唑”喷苗控长;c 二叶期,通风炼苗,促进根系生长;d 三叶期,适时揭膜换气,炼苗控高,追肥促蘖;e 四至九叶期,注意防治秧苗各种病虫害2~3次,施用追肥2~3次。
②机插秧旱育技术其主要技术流程为“精做秧床→配制营养土→铺放衬垫物→铺平底土→均匀播种→覆土→覆盖地膜→苗期管理→起秧移栽”。其技术要领为:按照秧本比1:80~100准备秧田,秧床宽1.4米,沟宽0.4米,沟深0.15米。每亩本田秧苗需70公斤营养土(供约25个秧盘使用)。提前取肥沃菜园土或疏松稻田土浇入人蓄粪尿,并加过磷酸钙1公斤堆沤,然后风干打碎过筛。采用软盘育秧,横排两行软盘,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贴,确保秧盘不变形,不翘边角,在衬垫物上铺平底土,厚度为1.8~2cm(约2.5公斤营养土),铺好后,用木条刮平,铺土后用洒水壶浇湿底土。每个秧盘(58cm×28cm)播种60~80克,播种时要按床或秧盘面积称种,做到细播,匀播,分次播。以已经备好的未加状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盖土厚度以不见中种子为宜。竹片起拱,竹弓间距100cm,弓高40—45cm,盖膜。播种到出土前,一般不灌水,播种到两叶前,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温度过高,应通风降温;两叶期开始看天气通风炼苗,在3叶期左右彻底揭膜;出苗后,视旱情洒清(粪)水。为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在两叶期钱喷药1—次,移栽时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做到边起边运边移栽,保证不变形、不断裂和不伤苗。
2、参观水稻机械化栽插大田、高产示范田
机插秧群体起点低,栽插适宜基本苗的情况下,应当适当降低栽插穴数,以保证群体优化。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通过调节穴距,一般亩穴数为1.4万-1.9万。在我省条件下,一低密度1.45万更加有利。同时要提高栽插的均匀度,减少漏插率。漏插率与秧块质量、成苗的多寡、抓秧量、插秧机性能、机手操作熟练程度诸多因素有关。
机插水稻的大田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机插秧移栽的时候,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不高。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等耕整机械将田块进行平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不超过3cm,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整天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空穴。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确保基本苗数。机插时水层深度为1-3cm,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具有防高温、蒸苗的效果。机插秧苗小,以浅水湿润灌溉为主以利返青成活。
3、参观汀沙工厂化育苗基地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农机 、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而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自然条件育秧下,雨水、病虫危害等容易影响秧苗质量、秧板质量、栽插质量 ,从而影响机插 ……此处隐藏37598个字……日,在连铸区的实习场所主要是在主控室和连铸机生产现场。宣钢有6台连铸机,各连铸机流数不尽相同。老师将大家分成两小组的.形式分别前后在主控室和连铸现场学习。在主控室里,我向里面的师傅们了解到了很多宣钢连铸生产中的工艺设备和参数:每吨铸坯耗钢量1016t左右,大包容量为130~140t钢水,大包下面采用2个中间包承接(每个中间包下面有6个浸入式水口,其中5个用于生产),每个中间包装钢量为23~24t,开浇温度为1570℃,中间包温度为1546℃左右,结晶器的振动采用偏心轮振动,结晶器入口水温度39℃,出口水温度为44℃,宣钢的连铸机都是弧形连铸机(弧半径为9m),保护渣厚度一般为20~30mm,中间包的保护渣采用的是碳化稻壳,液芯长度一般在12~13m,冶金长度为30m左右,小方坯设计拉速在3.5~4.0m/s,实际最大拉速为2.5m/min。连铸现场的参观实习是按照连铸生产流程的顺序进行的,从大包钢液—中间包—结晶器—二冷段—拉铸坯—铸坯切割—铸坯成品进入轧钢区……黄老师带着我们小组在现场参观的过程非常耐心给讲解每个设备的工作原理,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
周末过后,8月2日,我们的实习转移到了宣钢炼焦厂。由于我们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对焦化部分的涉及较少,因此老师要求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焦化厂的生产流程:火运、汽运煤—煤厂—堆取料机—配煤仓—贮煤塔—炼焦炉—推焦—熄焦—焦炭。随后,在焦化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炼焦流程中的各设备厂房。
8月4日,我们的实习任务是参观宣钢型棒厂和宣龙公司高线生产线。在宣钢炼钢厂部门会议室里,宣钢的一名技术员用PPT给我们讲解宣钢“型棒厂型、棒车间工艺及技经指标”。讲解的条理很清楚,第一大部分是棒材车间棒材生产线简介,第二大部分是型材车间的型材生产线简介。从会议室出来后,我们来到型棒厂参观,依次参观了加热炉、主控室、轧机,观看轧机将小方坯轧制成圆棒材的过程,途径了角钢、钢筋的存放车间。下午,我们来到宣龙公司参观高线的生产过程。宣钢高线共有3条生产线(一线于20xx年投产,年产品量35万吨;二线于20xx年投产,年产品量45万吨;三线于20xx年投产,年产品量为60万吨)。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参观了三线的生产车间,三线共有18架短应力轧机,采用蓄热式加热炉,加热能力为150t/h,开轧温度为1020℃左右,吐丝温度为1030℃左右(视钢种而异),初轧采用降温轧制,精轧采用升温轧制,整个轧制过程耗时70S左右。
四、总结(实习体会、意见或建议)
(1)实习体会:在酷暑难当的实习期间,两位老师非常辛苦、认真负责为我们班的实习联系实习单位、商量实习的各种繁琐事宜,我觉得国老师和黄老师为我们这次暑期生产实习付出了很多辛劳。在实习过程中,国老师和黄老师始终贯彻保障大家安全并尽可能学到更多知识的原则给我们灌输安全意识、安排实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于马上要进入大四阶段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炼铁学、炼钢学、凝固原理与连铸工艺等专业课,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扪心自问,我们对于踏上钢铁企业参加工作、或是继续前行做研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生产实习是一个增长我对专业领域见识的平台,是一个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在本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枢纽。
从自身的体会来讲,我有种特别强烈的感受。大三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而大四的专业课程也并不是很多,不管在大学的这几年学习成绩如何,我认为仅把它当做一种阶段性的对自己付出努力的短期回馈才合适。眼前最重要的是在毕业前放平心态,重新给自己定位,着实梳理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向,我不免有点茫然,而且我相信其他同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实习之前,对于高炉、转炉、精炼炉、连铸设备所知道的在实习之后才发现竟是那样的少,比如说对高炉的进料系统、热风炉的工作原理、热风炉如何往高炉内送热风、针对高炉悬料的解决办法等并没有清晰地思路;还有比如说转炉在脱碳过程的操作流程、溅渣护炉的具体操作、散料的加入顺序和加入量等,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一时难以真正吸收为己用的知识;精炼炉和连铸机也同样,老师们在课堂上不断重复给我们讲解,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现场亲身感受,对与这些设备的工作情况的理解永远只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很难深入其本质去分析问题。我记得在转炉区观看宣钢4#转炉出钢过程,在实习之前只会用“出钢”二字概括了这个过程,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事情:经过取样合格后,挡渣机装上挡渣球(成分为铸铁加耐火材料)推向转炉,然后倾斜转炉倒出钢水(倒钢水过程由于碳成分不合格还要加入生炭进行拉碳),钢水在出钢口位以下时将挡渣球堵住出钢口(防止转炉渣随钢水一同流出)再倒完钢水,最后溅渣护炉,再将挡渣球推入转炉的剩渣中一同倒出。这个放挡渣球的时间也是相当关键,若时放得太早则由于挡渣球密度介于钢水和渣之间的缘故而不能停留在出钢口,并且挡渣球由于在钢液中停留时间太长会融化在钢水中,影响钢液的成分,若放得太晚,由于出钢太多,钢液面在出钢口位以下则会导致大量钢渣随钢水流出,只有在恰当时间既能出钢又能挡渣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生产实习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千金不易的查缺补漏的机会。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走向实习地这样的岗位,在这之前,我们提前去“体验”钢铁企业的工作环境,可以增长我们对钢铁领域工作场所的接受力,为以后真正投入工作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一次生产实习,我明白了自己仅在学校里学习的不足,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都不懂,对冶炼的大部分数据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习过程中,每天都要接触非常多的工艺参数,虽然不能仅依靠这一次实习掌握,但是在不断的重复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这次实习让我发现了自己欠缺的地方,幸好还有一年的大学本科生活,这一年我更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扎扎实实弥补之前学习中留下的空缺。
(2)一些建议和意见:我认为这次的实习覆盖面比较广,这对拓展我们学生的视野很有帮助。但是,由于实习地的设施条件等的限制,比如宣钢的炉外精炼只有LF炉、转炉和高炉规模不是很大,这样对这方面的知识吸收就难免会有一定的瓶颈,所以在以后的实习中如果可以见识各方面更为齐全的企业生产线对拓展视野会更有帮助。在实习安排方面,我觉得这次我班由国宏伟老师和黄福祥老师搭配带领实习比较好,他们的研究领域分别是炼铁和炼钢方面,这样有助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更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和提高实习效果。虽然宣钢目前的生产设备还不是特别齐全,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宣钢的热情接待,非常愉快地度过了一次充实的生产实习,鉴于这次宣钢大维修的因素,我们不得不小心再小心,有些设备区只能跳过了,虽然有点遗憾,但是我们还是很理解这样的特殊情况。
五、致谢
我诚挚感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感谢宣钢工作人员的接待和帮助,由衷地感谢国宏伟老师和黄福祥老师认真负责的指导和带领我们实习,感谢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这么久以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你们让我在这个暑假度过一次难忘而又充实的专业生产实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