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类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规划类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规划类实习报告 篇1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非常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一、实习时间地点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与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内容、目的
根据实习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选择江南水乡之都苏州市和
国际都市上海市内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全城人口的活动影响。
2、苏州市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模、位置与主要服务半径,从中了解各市整体的规划历程。并了解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处理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时所采取的成功手法。
3、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选址、开发建设与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的规模、形式、风格,以及、与旧城的关系。
目的:对苏州与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三、实习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苏州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瘦、透、露、皱”的四字精髓,同时体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浓浓的文人情思(园林文学)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意境体会);也使我们了解了走在中国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四、实习结果及报告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1)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占地5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拙政园,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该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如图1)
(2)拙政园特色: 图1(拙政园一角)
进入园中,首先映我们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尽收眼底。东南面即为假山屏嶂,假山东面有起伏的云墙,西南面是一条回廊,沿廊望去,曲桥修阁,高亭远树,景物幽远,层次重叠,纵深感非常强。
远香堂: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
总结起来,拙政园所独具的特点有:①因地制宜,以水见长②庭院错落,曲折变化。③园林景观,花木取胜。
2、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
苏州市展示馆曾作为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址,迎来送往过许多国内外嘉宾,今天她以精致的结构、精彩的主题展示着古城历史的记忆、城建的智慧。(如图2)
(1) 展示馆总用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68平方米,其中仿古建筑3427平方米,人防地下室5112平方米,绿化率50%。展厅总面积6650平方米,会议室2155平方米,茶歇区150平方米。
(2) 功能定位:展示馆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展览公示、咨询交流、宣传教育与休闲旅游。 这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市民以及游客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了解苏州。
3、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人民广场市府大厦东侧,北靠人民公园,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从底层大厅至四层展厅可供展示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并拥有一百余米长的市民休闲街。它是展示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它集展览、旅游、洒会、商务、休闲于一体。规划馆既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人民广场地区最新的都市旅游亮点。
(1)展馆外部
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如图3)。
(2)展馆内部
规划馆的展示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发展”。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上海至20xx年的城市未来蓝图,整个规划馆极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融历史与未来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一楼的“序厅”,通透明亮。中央的“艺术模型”,集上海新老标志性建筑于一体,象征上海的历史、文明延续发展;位于夹层的 图3(上海城市展览馆外观!
“昨天”, 历史文化名城厅,集中展示了上海的浓缩了上海近七百年的发展历史,侧重于上海开埠至1949年的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二层的规划成就建设厅,张张精美的图片讲述着上海50年的规划与成就。厅内另有“虚拟城市景观”系统,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大上海的变迁;三、四层的总体规划厅,展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专业模型,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人畅游上海美好的“明天”。
这个巨大的上海市模型展示了内环线里主要的建筑和道路。我和另一位同学沿着看台俯瞰模型,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我们置身其中的城 ……此处隐藏12319个字……之意。现在,寨内居住着大约百十口人家,把原本布局合理的大宅院分割的面目全非,不过从单个的古屋子明显可以看出年代的久远,一些明清两代的古建筑随处可见,这些建筑基本上山墙里都嵌有类似于加固作用的红石,红石地基蓝砖为主体,窗子形似南方的小木格子为装饰,石板雕刻着大方而又华丽的图案,有的已经蚀迹斑斑,经历了百年的风雨虽然略有沧桑可是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原汁原味的生命和真谛,它往往在宁静中为我们无声地讲述着鲜活的历史,丰满着人们的心灵。
12月13日—15日,洛阳
参观了王城公园,周王城广场,洛阳新区,老城丽京门,洛八办,山陕会馆,龙门石窟。 王城公园:位于洛阳市中州中路北侧,是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 公园由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组成,既有深厚的传统意境,又不乏浓郁的现代气息。古文化区中,由“纪胜柱”碑林、“神元台”殿阁及“纪成殿”、“怀周亭”、“明德门”等组成的仿古建筑群,回廊环绕,结构紧凑;韶乐台建筑古朴典雅,内设编钟、石磬、管弦等古代乐器,再现了周文化的博大精深;九鼎壁和河图洛书石雕则反映了中华民族祖先卓越的智慧和才华。动物馆在公园北部,这里栖息着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丹顶鹤等50多种珍禽异兽可供观赏。 公园内最有名的就是牡丹区了,这里由几个大型牡丹花圃组成,栽种牡丹万余株,在300多个品种牡丹丛中,有一尊洁白的
牡丹仙子雕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每年的牡丹花会期间,王城公园都是古城的赏花佳处。
王城广场:原西工游园,随着市政府搬迁,现遗址发掘改建。位于洛阳市中心的周王城广场,东临中央百货,是洛阳西工区最大的公共广场,广场分为两部分,中州路横贯其中,中州路以北广场较小,主要的建筑为“天子驾六”雕塑和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其他为市民休闲草地和园林路。中州路以南广场总体设计简洁、大气,广场分北入口区、历史长河区、洛邑王城区、南入口区、林阴休息区5个部分,其中洛邑王城区将建造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设计、充分展示周文化的“周公营洛邑”大型群雕。广场中央的圆形水系及广场上设立了迷人的灯光喷泉。至于为何周王城广场以周文化为主题,并修建了“周公营建洛邑”雕塑,主要原因是: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中,周朝最长,达717年,占洛阳1500多年建都史的近一半;广场北部的“天子驾六”雕塑和“天子驾六”车马坑,已经浓重反映了周文化的内容延续和统一势必要反映周朝的历史文化;周王城是真正在洛阳市区建都的第一个都城。周公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网规划城市的第一人,比西方提出的方格网城市理念早600年;周王城建设所依据的《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三礼图,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蓝本,其规划理念极大影响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城市建设;广场中间还矗立着周公的雕塑--这位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的伟人。
老城丽京门:丽京门 —— 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后不幸毁于战火。经过重建,在明清洛阳西城的遗址上,又出现了一身青砖灰瓦的丽京门,如今踏着青石板,便走上了洛阳的古街巷,店铺的门前招揽顾客的幌子依旧飘荡,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引发了我涟涟思绪。
洛南新区:洛阳新区又称洛南新区,位于洛阳市南部,和建成区隔洛河相望,北至洛河南岸,南至郑西高铁客运专线,东起焦柳铁路线,西至西南环高速路,总面积约71.3平方公里。整个洛阳新区由六块功能分区组成,分别是:隋唐城遗址22.1平方公里,滨河公园
4.9平方公里,关林分区10.8平方公里,洛南中心区11.19平方公里,大学城及体育中心8.5平方公里,市高新开发区洛龙科技园13.9平方公里。其中隋唐城遗址为文物古迹保护用地,为非建设用地。随着洛阳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相信洛阳必将重新振兴,重现王城风采。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风景秀丽。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春秋时期称“阙塞”或“伊阙”,隋以后称龙门。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段,奉先寺摩崖像龛南北宽30米至33米,东西进深38米至40米,高20余米,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个伟大时代的象征。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
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艺术家在这里雕造了栩栩如生、具有不同性格和气质的群像,主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9尊大像。
佛教里的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龙门石窟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但由于龙门石窟自开始营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以说是损毁严重。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具有头像以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没有面目,难以见得其面部神韵。而卢舍那大佛的双臂也被人砸去,难以见其整体造型,但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其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以后更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管理和相关法规的设置,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为后世子孙留下这难得的文化遗产。
四. 实习总结
通过两个星期的参观实习,我们感受到了书本知识的重要,进一步了解了一个城市的布局形式有很多决定因素,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状况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规模与程度。所以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相协调。在规划一个城市时一定要统筹考虑,极力促进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为城市建设做贡献,为祖国的城市化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