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社会实践报告集合八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实践报告 篇1随着XX年寒假的结束,我在江西省安义县中医医院为期两个星期的社会实践也结束了。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医院管理专业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里,将会是我从医生涯里最难忘的一段美好时光!使我对人生有了很深的感受!
二月三号,是我去医院的第一天。
天公不作美,早晨起来天就下着蒙蒙的细雨。
中间夹杂着南方特有的那种泥土味正纷纷洋洋的洒在大地上。
因为中医院离家里有着近二十里的路,骑车都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我必须起的很早。
但在农村没有早点买,所以我必须在家里吃,吃的是晚上留下来的饭。
我自己热一下后就匆匆忙忙的推车出门了,在爸爸妈妈的再三叮嘱小心下披着雨衣走了。
寒冬腊月的,路上的风很大,尽管我把车骑的很快,但我还是一直冷的发抖。
眼镜被雨雾遮的模糊不堪,骑上一段路就必须下来擦一下,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我骑车的速度。
雨在下个不停,但看表已经快到八点了,而路还不到一半,当时心里急的一团糟,我可是一个不爱迟到的人,我可不愿意在第一天就迟到,那样会给他们一个很不好的印象。
于是我还是拼命的蹬车子,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两只手和耳朵都冻的发红,后背的衣服以被汗水和雨水浸透了。
想想学医是多苦啊!
在骑了快2小时后终于到了中医院,我实习的科室是骨伤推拿科,这是我自己昨天亲自来医院,磨破了嘴皮子,对院长好说歹说才让他同意我留在这里的,因为平时如果医学院的学生要到医院实习的话必须得教实习费,他们当然不会随便让我进来啦!带我的是陈医生,他的年龄也只有31岁。
说实话,他很高兴能带我这个学生,就只因为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而且又是一个七年制的。
每个人都是爱慕虚荣的,陈医生也不例外。
在一个县中医院里,本科毕业的还没有几个,而我昨天又是对院长说我一定要到他这个科室里。
所以,本来没有什么名气的他,一下子使医院很多的人都羡慕他了。
这只是个题外话而已。
不管怎么说,我来医院里是为了来学习知识和增加自己的临床经验的,而不是来炫耀自己是一个重点大学的,陈医生也是应当的!因为有这么一种关系和情感在里面,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陈医生对我也特好,尽量的让我接触病人,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操作。
进医院不久,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人,也是和我一样来实习的。
年龄好象挺大的,开始我还以为是病人的家属,因为陈医生也没有介绍。
刚进来的时候他正在给一个病人按摩,但看他那有气无力的样子,而且手法也极不规范。
等陈医生看我缓过了刚才骑车的疲惫之后,就对我说:“小戴,你接一下他的吧!”于是我很高兴怎么快就能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了。
于是我拿了一块按摩步盖在病人那只脚上,心里特别的兴奋,所以用的力也比较大。
那病人就说:“舒服啊!就要这么大的力,我这老腿已经麻了好多年了,都快没什么知觉了,你就给我用力掐吧!”听了以后心里更加来劲了,而此时刚才那个人却不好意思的走开了。
好景不长!在我用力按了半小时后手腕就开始酸痛了,渐渐的使不上力了!虎口上的也没力带动拇指和食指按摩了!而那个病人呢?居然被我按的开始打盹了!看看陈医生,他也正在给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按摩,刚才那人也在边上帮忙,所以此刻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了,而且我也不能开这个口,那样会有多丢人啊!因为边上还有几位病人在看我呢,而且进门的时候陈医生就已经把我介绍出去了!此刻要说停下来休息一下子,那。
?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嘛!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等到陈医生把那个病人治疗好后,才转过来对我说:“行了,可以给他扎针灸了!”我也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并且扎针灸我也从来是没有学过看过的,今天终于可以大开眼界了!
接下来的一个上午,病人络绎不绝,但尤其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的人为大多数,这也是现代人的职业病吧!但这种病陈医生都不会让我们动手操作的,因为在治疗当中如果有什么闪失的话,那样会加重病人的病势,后果谁也承担不起,医院也是绝对不会允许的!于是我和他只能在边上看了,我和他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得知,原来他有这么一段不幸的遭遇。
他今年也是31岁,在五年前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幸福的生活从此远离他而去。
腿脚也变的不是很方便,也使不上什么力气,后来妻子带着女儿也和他离婚了,现在只有年满迈的父母相伴,但生活还要继续,父母还要他的抚养,所以他在消沉了几年后就开始来学习针灸和推拿了!听了以后我很同情他的遭遇,也开始佩服起这位兄长了!也庆幸他能够从新振作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人生无常,谁又能预料的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无法控制外面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啊!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生命中无论是大喜亦或是大背,时刻拥有一个平常的心,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那才是最最重要的!
在累了整整一个上午后,肚子也开始叫个不停,于是,在12点以后,我就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小餐馆里吃了一份家乡特色的米粉。
在北京这种东西很少。
在吃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生其实也就这样,任何事情,只要你认真的投入与付出,你就会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东西,上天是公平的,不会多也不会少。
回想起自己读书以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初三那年,爸爸妈妈借钱给我读书,为了对的起爸爸妈妈,更为了对的起自己,每天那样没命的学习,最后才进了县一中,如果不是高中的努力,又怎能进北中医呢?而今进大学以后,再也没有了原来学习的那种动力了,人也变的懒多了,生活也变的毫无规律,一切都在散漫中,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到底能学到多少东西。
记得高中的班主任曾经说过“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
而今是否又做到了呢?自己已经是一个医学生了,早就听人说过,学医是一件很苦的事,特别是学中医!因此很多同学都没有来学医而去了学热门专业。
学医并不是我的初衷,但现在却是我的最爱。
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有亲情,爱情的夹杂。
我的父母为了我能够走出农村就拼命的供我读书,于是,作为农民的他们只能够多种田才有收入,十几年来,繁重的农活已使他们一身的病,我是愧对他们啊!我只有给他们一个好的安全感,让他们能有一个安详的晚年才能对的起我自己的良心啊!如果到那时,我自己是医生,我就可以更好 ……此处隐藏11295个字……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习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平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社会实践报告 篇8车在山中快速行驶,树快速从眼前闪过,一棵棵小树。一片片绿色,我喜悦的坐在车上,好奇的气氛充满整个车厢,这一切的美好是因为我们要去赤城市第三中学体验生活与那里同学成为朋友,老天怜爱,让我们很快就到了那里。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贴在树上的彩纸“欢迎海外的同学”字写的并不好看,颜色并不鲜艳,但是这份情,是最真诚的。
我们来到了宿舍,眼前的一切告诉我这并不美好。屋子里只有几个上下铺和一个大通铺,这么小的地方要住下十八个人啊!而且这间屋子早被厚厚的土覆盖了,我和大家很快就开始打扫起来,不一会儿,一切就都收拾好了,我已经很累了,于是我和几个同学去打饭,当我走到食堂看见那些菜,那些装着菜的盆,胃口就基本没有了。不过,我还是将饭打回了宿舍勉强的吃了几口,打算休息时,老师来看我们了,老师告诉我们,教室都是校长带着老师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我们听课坐的垫子都是同学怕我们着凉把自己的垫子让给我们坐的,宿舍的床铺是三人睡两床给我们挤出来的;暖壶是他们自己从家带的,就为了让我们这些从北京来的孩子们有热水喝而做的。我们吃的饭已经是这儿比最好的饭菜了,当时,我的心里特别的感动也非常的后悔,后悔抱怨这的宿舍,这的伙食,这的环境……
下午我们开始听课了,我听的班是83班,走进班发现这里很暗,几个老式的日光灯都没有开,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想和我们上同一所大学,足足要比我们多出100分,所以他们每天5:10分起床学习,夜里一两点再睡他们的信念就是“我要出去!我要出头!这的同学很热情,还问我北京好不好,我知道他们都很想离开这里,去外面的世界。
当课外休息时,我看到三中的同学都在刻苦读书,很多人搬出椅子对着墙念书。我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他们没有我这样的好生活,6个人住一个干净整齐的宿舍,每餐八菜一汤,而他们却这样努力学习,我们拥有这相对奢侈的一切,并没有好好的珍惜,有了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刻苦学习,惭愧充满了整个自我。当你十二点出来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一幕,每个教室里都会有微亮的烛光,小小的身躯卧在课桌前不停地学、学、学!只有好好学习才可以出人头地离开贫困的家乡,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过上好日子。
通过来三中短短的三天生活中,我明白了很多,现在我拥有了很幸福的生活,但我并没有好好的学习,我应该珍惜幸福生活,利用我拥有的一切刻苦学习,三中的同学的那份热情我会永远记在心底,他们生活艰苦,但他们都克服了,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在高考考场上与他们在做比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三天中深刻的一切。
当我们离开时看见他们一个个依依不舍的样子,微红的笑脸,对我们说一定要常写信,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我的眼眶湿润了,一股暖流充斥着内心。我也在心中默默地想着:再见了,赤城的兄弟姐妹。你们教给我们太多太多,使我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