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星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星空观后感1在还没有上映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很想看来着,评价甚高。平时离艺术实在远得没法说。最近的距离,也就是几年前,因为见客户,趁机看了雷诺阿的画展,买了一本明信片和一个手机壳。
电影开头这句话,就确定了基调,我很想拍照,但怕被人骂。(后来看到豆瓣的评论,很多人从头拍到尾。)
我心藏瑰宝灿烂如歌,
唯有画作可为我吟唱。
中间看得还是比较费劲的,因为不习惯看油画,更别提会动的油画,还要盯着字幕。但不妨碍感动。
有个画面印象深刻:
描写梵高看到一只乌鸦,在吃他的午餐。旁人说:“我想这个人是多么孤独啊,一只乌鸦也能让他这么开心。”
他的内心:
或许我死了对谁都好。
在世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是无名小卒,一副无足轻重,又讨人厌的样子。这样的人在现在,以及将来,在社会上都难有容身之处。总而言之,我就是最为低贱的下等人。可是,就算这已成为了无可争辩的事实,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昭示世人,我这个无名小卒,这个区区贱民,心有瑰宝,绚丽璀璨。
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
我问自己:
我们为什么触不到苍穹上的点点星光?
莫非人类可以通过死亡之路,去往那一片繁星?
这么说来暮年的安详离世,该是朝着星海的徜徉漫步吧!
夜已深了,我该上床安歇了。
祝你晚安,也祝你好运。
与你亲切握手,
来自挚爱你的文森特
关于他的死:
我和陈sir都觉得是他杀。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
从小不被家人认可
尽力去做家人想让他做的事,但总是失败
28岁才开始画画,只画了8年,800幅画
写生时,被人扔石头,仓皇而逃
受精神疾病折磨
衣食住行,包括买颜料,都是弟弟接济的
得知弟弟时日不久,他歉疚懊恼
穷困潦倒,死前只卖出一幅画
想到麦兜太太的话: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想去看看《亲爱的提奥》,是梵高写给最爱的弟弟提奥的信。
星空观后感2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抬头仰望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
——题记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慢慢消失着长度的夏天。
两个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和一个夏天的时间。
相遇,相恋,相别。
忙碌的站台川流的人群,显示牌在飞速的翻转,忽然间时钟静止,天空中徐徐落下晶莹的雪花,在薄雪覆盖的站台前,小美仰望天空,飘落的雪绒花经脸颊滑落成泪滴,滴落在车票长,泛起水晶花,时钟开启。
视野转到圣诞夜晚小美一家三口幸福地分享晚餐,可是却被一通电话打断。影片讲述了女主角小美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后来却因受到爷爷突然离世和父母离婚的打击,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拥有以前的天真。这一切,直到她遇到了一个和她一样无法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小杰。他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办板报叠纸动物。
后来,小美和小杰离家去看星空。他们踏上了去阿里山的小火车,火车承载着富有幻想的两人,漫游在星空画卷中,开始了新奇的旅程。他们找到了爷爷的小木屋,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舟准备欣赏那美幻的星空,但是小美发烧了,小杰背着小美,在回木屋的途中,小杰看到了闪烁的星空,那个传说中的星空,闪亮而迷人。
醒来后小美已在医院,生活还在继续,小美返回课堂,此时小杰转学了,妈妈去了法国,小美和爸爸继续生活在一起。高中的生活望着同学们远去的身影,小美感慨,发现他们的夏天正要开始,而自己的夏天却已提早结束了。十三岁其实非常脆弱,也相当坚强,当面对残酷的世界以前,希望人们能温柔的对待,其实要求真的不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点头再见,都是中寄托与安慰,但是小美想要的再见,却始终都没有得到。许久后小美收到一封信,从信封中掉落了一片拼图,正是那星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当完整的拼完最后一片时,小美的星空也变得照耀闪亮了。
多年后,圣诞夜,小美带着自己的妹妹在法国的街头浏览,经过一间小店,惊奇的发现,所有的拼图都少了一片,小美好奇的看着缓缓走出的身影,脸上浮现出了星光。
影片中,小美和小杰虽然并没有在一起仰望星空,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共同走过了各自人生第一个低谷,而且把这份悲伤变成了一个一生难忘的夏天,也许这就是最圣洁,最无暇的爱情吧?也许时光不再,把这份美好藏在心底,不开心的时候打开看看,再抬头看看星空,就会觉得它没离开,它还在。
“但我永远会记得,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很喜欢几米的那句话: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向着光明的方向出发吧,在黎明未来之际。
我们痛着微笑着。
这样慢慢长大着。
星空观后感3看完一部电影《星空》,想找一个可以诠释心情的纸页来描述这种感觉,漫画版的《星空》大概是在半年前看的了,当时看到了孤寂,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星空 观后感。电影版的又是一种感受。
谈到孤寂,我想这不是小孩心中的感受,每个人都想拥有一颗被理解的心,那样,生活才会有人述说,感情才能被理解。我们期待一颗被理解的心,无论是快节奏的上班一族还是慢节奏的农民一族,我们都需要被理解。
我喜欢慢节奏的画面,因为可以给我更多想象的时间,生活本来就需要慢慢体会/静静体会。当时,快节奏或者快画面有着另一层的需要,只是,生活还是偏向于慢一点的频率。
我不知道看这样的一部电影为什么会难受,是我真的不知道还是我不曾试着问问自己。或许我应该问问你,my heart!
我读到了什么?
读到了寂寞孤单,想到了自身的幸福
读到了某个频率的笑,想起一个叫么么茶的人
读到一个人的陪伴,想到周围人的关心
读到一种成长的孤单,想到路上的同
我们唱着儿时的歌谣,迈过青春的门槛,回首望青春的时候满是不舍和遗憾,观后感《星空 观后感》。我也曾年轻过,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遗憾呢?是青春的爱情令我羡慕,还是一些青春的友情令我憧憬,是青春的活力激荡我的心田还是青春的善感让我鄙视长大后的冷漠?遗憾,我们终究留下了什么遗憾?
或许我遗憾的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岁月吧????如果十全十美是一个完美的句号,那么抱歉 ……此处隐藏7378个字……久不能平静。
影片《仰望星空》记录了钱老从立志求学救国到经历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并作出各类贡献的事情,从钱老的一生中我主要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首先,我们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的荣辱与祖国的兴亡强盛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要拥有我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并时刻准备着充实自己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意向。钱老青年时在国内求学期间,正值日本入侵中国之际,面对被日本飞机轰炸的国土,面对每日从学校上空飞过的日本轰炸机,钱老深刻感受到祖国的被动,从此立志出国求学,要用自己的学识拯救中国。钱老这种为国而忧,从小将国家的兴亡与自己联为一体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我。
其次,成大事者要学会取舍。“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钱老已经在美国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但新中国的成立,对他产生了无以伦比的吸引力,他毅然决然的准备放弃在美国打下的一片天地,携妻儿回国为祖国贡献力量。钱老的这种,一心靠近祖国,大义取舍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再次,世界正在走向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钱老的夫人蒋英女士的回忆来看,钱老几十年如一日,每日饭后一杯茶,独自一人进入家中的小书房,学习到晚上十二点,这样的坚持震撼了我。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飞速更替,要求我们时刻学习着,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拥有一席之地,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也才有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钱老经历了回国之前的软禁之苦,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十年动乱,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为祖国设定的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也因为国家的动乱而推迟,以及好有的去世等等,都给他带来了比较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倒下,也没有动摇自己立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决心,这种不放弃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映像。与钱老比起来,我所经历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了,我应该学习钱老这种坚韧的精神,这样,我才会更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小挫折。
钱老已经与世长辞了,但他留给整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财富确是无可比拟的,他将在人们心中与世长存。
星空观后感13《星空日记》讲的是一个乡下孩子,从小有一个摘星星的梦想,但却一直被人嘲笑,在现实和梦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学习了经济学,天文学,俩个完全不同的学系,代表着他的现实和梦想。纠结徘徊中他渐渐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渐渐一点一点的糅合这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整个微电影中,现实,梦想,爱情,亲情交替,一点一点阐释了北大精神,
微电影开头,主人公说自己来北大之前已经成功忘掉自己的梦想,可是果真如此吗? 那一段孩童声音的梦想“摘一颗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个夹子,星星很烫,不能直接用手摘。”虽然听上去很幼稚,也有一点点可笑。可是这却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梦想,一个很朴素却又很伟大的梦想。可是,毕竟这只能说是一个梦想。在那个乡下的环境里,没有人会把天文当做是一个职业,更多的只是当成一种笑话。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着,而这在父亲知道他要上天文学时体现的一清二楚。摔书本,摔笔,生气,这也许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处。
十八岁,母亲去世,家里欠债,大学志愿改报经济专业。那是,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我想,这眼泪里,包含的不仅仅是对他对母亲的不舍和思念,还有他对梦想的放弃,对现实的屈服。
大学第一年,报到,主人公想,从那时起,不会再让人笑我,北大将是他新的起点。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张全是对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张满满对勾的表格后面,我想隐藏的确实一颗空虚全是叉的表格吧。因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这样去定义一个人?是他所处的位置?不是!是他前进的方向。可是方向到底是什么?在北大那个有无数可以随时进去的课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梦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学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却能很好的阐明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梦想真的如此遥不可及吗?
星空观后感14照例看完喜欢电影之后的观后感。习惯看文艺,然后看介绍,再然后写写观后感。
今天是《星空》自上映起就发誓要看的电影,因为只是一部预告,就已经吊起了胃口,小清新。
故事几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青少年从童年向青春期的转变,遭遇到各种不平衡。但是却不简单的情绪。迷惘、幻想、朦胧、甜蜜……
各种萌点与清新,各种梦想与憧憬,各种温暖与期待,各种忧伤与恐惧……很图画,很炫目。导演着力想完成一幅电影的图画,将色彩调试得绚烂纯净。就画面来说,基本就是我的菜。看来我越来越无法否认我就是个喜欢小清新的文艺小青年。
总体基调真的很温暖,很柔和,很几米。只是有些细节处理不够,生硬和突兀了,如果人们文艺范装一点,恐怕是体会不到导演的用心良苦,感受不到13岁的青春。
吐槽完毕,开始真正的感悟。
是否想过,十三岁的天空,那一线射入心灵的炫目。十三岁,那懵懂的年纪甚至都没有考虑过梦想和未来。以为自己的寂寞就是全世界的寂寞,自己的喜悦就是全世界的喜悦。
不爱说话,不爱搭理人,为了证明自己,不知为什么理由,打架、偷东西、哭泣……这不是青春,也不是童年。是介于两者之间,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无法前进,更不能后退。
这就是十三岁,不知道爱是什么,不明白幸福是什么,只是想要关心,却又拒绝关心。内心变得矛盾,挣扎,大人们的世界插不上话,身边的朋友似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烦恼。十三岁的苦闷应该找谁述说,十三岁被遗落在离岛之中……
其实,那个时候不需要父母的过度关心,不需要同学的打打闹闹,只是希望有一个声音说,其实你并不孤单,你并不是唯一一个看着星空渐渐消失的孩子,你不是不幸福,你不是没有人在意。
仰望星空,世界变得很大很大,自己变得很小很小,小到不用再去关心无缘无故冒出来的情绪,不用再去害怕自己变成一座孤岛,不用再去担忧学校里老师又来告状,不用再去考虑喜欢的人会不会讨厌自己。
十三岁其实很脆弱,脆弱到任何的风吹都能将人刮跑;十三岁也很坚强,坚强到恢复的伤疤都不记得曾经有过;十三岁虽然很模糊,但很美!
躺在床上,青春期的礼物已经到来,那一份接近爱恋的初次欣喜,那一份略带苦涩却又回味许久的期待,那一份蓦然回首颜色已经褪去味道却依旧清新的生硬,一份敞开心扉赤诚相见的坦然。
我们在变老,甚至不记得这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看着穿越亿万光年到达地球的星空,我们真的很小很小,但那一年却很长很长,那些记忆很久很久,却忆得很清很清。
如果再重逢,我会泪流满面,却温暖地微笑着问,你还记得,那一年我们十三岁吗?
你略显尴尬地笑笑,怎么会忘记,那是好久好久以前了……
星空未变,
记忆未变,
场景未变,
只是我变了,只是时间变了,只是我们变了,我们长大了。
又想说记忆如同琥珀了,也越来越喜欢琥珀了。长大了自己文艺腔调少了很多,我又在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