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工匠观后感(汇编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国工匠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工匠观后感1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工匠用汗水换来的辉煌。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主要讲述了彭祥华,张冬伟,胡双钱,高凤林等各个行业中的工匠中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事迹。大勇无惧,大术无极,大巧破难,大艺法古,大工传世,大技贵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工匠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兴茂。他们用行动体现了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而大国工匠中的工匠则是工匠精神的实质体现。
彭祥华是我记忆中最深的一位工匠。他是一位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在川藏铁路的修筑过程中他和工友们需要开凿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他们在隧道开凿过程中最怕遇到的困难——山体中的蓄水大量涌出。在经过多方组织的研讨会之后,他决定亲自实施爆破。他无惧冒水塌方在软弱豆腐般的岩层中精准爆破最终取得胜利。他所见证的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立。
另外还有两位工匠我也印象深刻。他们就是马宇和张冬伟
马宇是一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兵马俑在地下深埋两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环境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平衡状态。为了避免突然出土环境变化对兵马俑造成二次损害,大量修复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的。而马宇苦练多年用时光作为粘合剂,毫厘之间,重现旷世兵马俑。这位修复者把这份工匠式劳作变成了艺术和学问,他是一位国家文化使命的`有力承担者。
张冬伟以大匠境界焊缝“氢弹”内胆。他手工焊缝长14km。厚0。7cm“氢弹”内胆,先修“心境”而后达“技境”的大匠境界。建造一艘LNG运输船的难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LNG船的殷瓦钢内胆壁的厚度只有0。7厘米而且非常娇气,必须非常小心。张冬伟心如止水,手如拂羽,身如渊渟岳峙。体现工匠精神。
我国科技还在发展,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公正的努力。只有我们青少年背负起老一辈工匠的精神与责任。才能使祖国的科技更加进步。
大国工匠观后感2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有此两能,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感受到了正是这些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进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画出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越精神化。”《大国工匠》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大国工匠观后感3这天晚上,我在网上看完了最后一集纪录片《大国工匠》。当时,我盘腿坐在宿舍的床上,正被中国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细节、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所缔造出的强大技术生命力感到震惊和激动不已。我认为,这些大国工匠们都是超越非凡的“圣人”,在这个神话与现实结合的特殊日子里,我是隔着屏幕在和这些创造人间奇迹的“圣人”们进行着隔空的对话和相望。
观《大国工匠》后,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作为一名专科学院的大学生,我们更加应该清醒地看到祖国建设多么需要能工巧匠,这也是我们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要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关注关爱同学,勤奋钻研,背负,为未来的”能工巧匠”铺平职业人生的宽广大道。
我喜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诗句,每次读来都有气清神稳的`感觉。我常对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想,人的心灵深处那个不竭的“活水源泉”,可不可以称得上就是“匠心”。古语说“文不按古,匠心独运”,我认为,在企业里,无论做什么工作,不要说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哪怕做一名文员、后勤保洁工或者保安,做专、做精、做细、爱岗、敬业都是所要共有的精神。这种精神看似抽象,其实是我们干好本职工作的“魂魄”,它每天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之所以感到遥远,感到陌生,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对待工作还不够专注、执着,还缺乏一些的精益求精。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能将胡辣汤做成品牌同样值得敬仰。我认为,只要大家珍惜和敬畏目前的工作,不管你是什么工作岗位,只要能把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不断追求极致,脚踏实地一直干下去,那么你就一定能称得上“工匠”,你所展现的精神,一定就是大家佩服和赞扬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观后感4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让我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我作为一名职校学生,未来的技术工人,不禁反思我与他们的差距,不禁梦想向他们靠拢。
当我看完大国工 ……此处隐藏7067个字……p>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历,正在向中专、大专冲刺。来到轻工学校之前我曾说过不管考没考上高中也一定要念下去,坚持不去职业学校,但最后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实现承诺,踏上了人生另一条路,但在念书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什么样的学历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将来老实本分的坚守在岗位中也应定会活出你自己的出彩人生,就算是大学毕业的,不一定也会有好工作,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不用担心,只要将来我们努力上进,就不怕拖国家的后腿,在国家的角落我们也可以为他挣出一个永不褪色的荣誉。
所以,我们不要放弃,朝着太阳前进吧,就算明天不算美好,我们也不要放弃,未来在等待着我们,国家正在企盼着我们。
大国工匠观后感13自20xx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记录性节目《大国工匠》,节目分为八集,分别讲述八个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中国工人。他们是劳动的楷模,有着愚公那份坚定不移的精神。
胡双钱,一个专门加工大飞机零件的工人,是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技师。35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曾面对其他高薪资好工作的诱惑却无动于衷,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加工过数十万个零件,零件的精密甚至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大小,而所有的的零件中没有一个是次品,他被称为航空"艺人"。日日夜夜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岗位,对家庭的照顾少之又少,也获得无数奖项,是对家人的安慰,年老的他依然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多做十几二十年的贡献。
同样为航天事业献身的还有高凤林,与胡双钱不同的是,高凤林从事火箭方面的工作,他被誉为火箭"心脏"焊接人。0.13毫米的焊线误差,一次焊接工作就要数万次点焊,工作的艰辛有时候让他十分钟都不敢眨一次眼,连呼吸都很小心。高凤林,国家高级技师,每一个焊点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梦想,这些梦想随意火箭飞向太空,探索宇宙。
捞纸大师周东红,三十多年置身于捞纸的过程中,是宣纸工艺高级技师,每做一张纸就有上百道工序,每一天数不清的纸张,每一天都是重复着捞纸的'动作。所有的纸都被他捞出了质量,捞出名气。正因如此,国内许多著名书法家都点名用他做出的宣纸。从业多少年,敬业多少年,把每一件产品都做出最好的质量,同时也把自己的技艺练得深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会有那么一种精神:奉献自己,贡献他人,贡献社会,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岗位。
看了讲述这三人的节目后,我感触很深。这些人是多么伟大,多么敬业,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小我,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他们的细心与执着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无畏的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劳动最光荣",无论劳动者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是光荣的,他们的工作都是神圣的。
"五一节",国家统一节假日,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劳动者的存在,劳动者的不容易。美好未来靠劳动去创造,放下安享,让自己种出劳动的果实,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他人多做贡献。
大国工匠观后感14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大国工匠》让我明白了,置身于灯红酒绿的世界中,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诱惑,我们要守住心中的小岛,以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去做事、去生活。
《大国工匠》节目,介绍了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心有理想,身怀绝技,爱岗敬业,匠心筑梦的感人事迹。王津,39年如一日,专注修复钟表。“铜镀金乐箱水法双马驮钟”,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的钟表之一。如今已经二百多岁,机芯老化、部件缺损。经过他的“妙手回春”,54根水法、28个人物造型、4套音乐、上千个零件,在他的手中复原如初。大国工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远离名利场,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守住心中的小岛,一生只做一件事。
守住心中的小岛,需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庄子》“庖丁解牛”和欧阳修“卖油翁”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工匠,不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瑞士制表工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匠的眼中,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正是守住心中的小岛,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全球、成为传承百年的经典典范。
守住心中的小岛,需要稳住心神,耐住寂寞,经住诱惑,守住清贫。“速成”是匠心的克星。守住心中的小岛,必戒“速成心”,必戒“差不多”。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悲剧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与里奇伯爵准备决一死战,决定谁来统治英国。决战当天,理查派马夫去准备战马。铁匠在最后一只马掌上只打了两枚钉子,马夫认为两枚钉子应该管用。结果,理查的马在战场上掉了一只马掌。理查被马掀翻在地,被里奇伯爵活捉,他的王国也随之崩溃。后来,西方流传一句民谣:丢失一个钉子,亡了一个国家。
有人说:“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朋友,让我们守住心中的小岛吧!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努力用自己的匠心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国工匠观后感153月1日,昌赣项目部组织各部室、各架子队人员,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是由30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著名劳模代表、资深媒体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委会,经过严格评审,从候选人中评选出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可以说他们为国家真的是做了巨大的贡献。每出场一位“大国工匠”人物时,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如果说今天看的不是现场直播,而是文字性的说明,那么震撼的场面我也是想象不到的。
“大国工匠”人物中,使我记忆最深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工人陈行行。陈行行,让我震惊的是,他年仅才29岁,这个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按正常伦理推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肯定是资历超深,相当有经验的老前辈们,但是未必。陈行行拿过15枚金牌,考了无数个证书,真的是活在书的海洋里。让我印象深的还有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谁,而是我要为这个世界做什么”,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飘荡,同样的八零后,感觉他的眼界真的高处同龄人不是一丝丝的差距,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在打问号,他29岁都为国家做这么大贡献,而我们呢。突然觉的差距好大。
陈行行从事保卫祖国的核事业,是操作着价格高昂、性能精良的数控加工设备的新一代技能人员,优化了国家重大专项分子泵项目核心零部件动叶轮叶片的高速铣削工艺。所获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
还有一位印象特别深的“大国工匠”人物,煌研究院石窟壁画修复专家李云鹤:他坚守文物保护第一线,修复保护壁画63年,无论天气如何,都不会妨碍他维修壁画和雕像,像他老人家已经86岁的`高龄,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吗,可是他却说:“只要我能干动,我就还要接着干。他常年在石窟里修复壁画,热衷于自己的职业,不仅这样,他还让自己的子孙来继承他的这份事业,他的这份精神真的是可歌可泣,无私的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他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一句简单又朴实,又充满力量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