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时间:2022-09-20 00:10:52 收藏本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

今天几个朋友闲来无事一起闲聊,有人提出可以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鉴于过年期间《流浪地球》豆瓣评分不错,决定一起欣赏下这部被外媒誉为中国科幻片起点的影片。

影片主要讲述在太阳即将毁灭的情况下,人类想要推动地球旅行,寻找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的星系。在这个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为了生存团结一致,不断挣扎,积极面对出现的不同困难,以便完成这场持续一百代的地球流浪之旅。

在这之前我也曾看过许多国外的评价很高科幻片,例如《阿凡达》、《黑客帝国》、《降临》、《星际穿越》……毫无疑问,相对于国外的科幻片,中国确实存在不足。但不能否认,这部国产电影给我们新的希望,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什么是科幻片。相比科技特效场景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剧组为了找到跟国人有情感链接的工业设计,特地找到了具有苏联美学风格的外骨骼装甲设计的。无论是救援队员的装甲,还是宇航服都设计的非常棒,科技感和美感一流。但是地下城的生活场景却显得很是草率敷衍。有些情节方面不连贯,这应该是剪辑的问题,此外有些地方缺少理论支撑。

那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想应该有过人“心理”的原因吧,中国一直以来缺少自己本土的科幻片。这部电影的出现弥补了国人心中的缺失感。可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在其他方面也足以满足国人的自豪感。特别是在观影《流浪地球》之后,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在硬技术上确实已经可以比肩好莱坞了。

在最后我要用在大学时教授曾说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有水准的观众准备好了有水准的作品才会诞生。不同的群体意识形态自然会创造出与之匹配的文化作品。

《流浪地球》观后感2

选择希望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当启动发动机计划失败后,刘启、李一一等选择的是用火箭发动机点燃木星氢气的计划,当这个计划也实现不了时,刘培强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用航天器燃料来点燃氢气的计划,正是因为对希望的坚持,对希望的不放弃,最后才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地球上的人类。

回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大多数人爱的出发地和归宿,对家的留恋是每个人都有的情怀。在得知地球将要毁灭的时候,刘启和朵朵唯一的念头就是“我要回家”,许许多多的救援队员,他们也选择赶回家中去陪伴亲人。对家的爱、亲人的爱必要时可以用生命去换回。社会是众多家庭元素的集合,为了地球人类这个大家,刘培强不顾儿子的反对,牺牲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驾驶航天器点燃氢气,使得地球获得重生。

安全教育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台词在电影中数次清楚地播报,萦绕在全国观众的耳边,可见安全意识要成为我们工作的第一意识。学校须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

文化教育

影片中有大量的硬科技,电动汽车、AI、离子发动机、领航员空间站、先进的武器、点燃氢气推动地球等科技文化知识会激励更多学生学好当前文化知识,为将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规则意识

影片中的人物有诸多情节无视规则,弄虚作假,一意孤行。哥哥刘启为了和妹妹升上地面,扰乱公共秩序,制造停电混乱;韩朵朵逃课;韩朵朵边听课边吃泡泡糖;刘启制作假的身份卡片、保暖服通过安检;刘启冒充姥爷韩子昂无证驾驶卡车;刘培强违反空间站的规定,非法唤醒,用酒瓶破坏并烧坏空间站设施。这些做法缺乏规则意识,未成年人观影后会受到负面影响,可能会效仿其中的做法,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起到正面的影响,学生观影后有必要加以引导和教育。

《流浪地球》观后感3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流浪地球》,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本书作者为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这本书创作于20xx年,之后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在今年寒假期间上映了,我也和爸爸妈妈去电影院观看了改变过后的电影。

《流浪地球》这本书主要讲了太阳即将毁灭,20多年后,地球将不复存在。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地球上的众多科学家在地球上安置了12000座行星发动机和12000座地下城,发动机可以产生150亿吨的推力,把地球推离太阳系,行驶到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并作为它的卫星。整个过程将要花费2500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旅程。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太阳不再是那个给我们带来光亮和温暖的恒星了,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每当地球行驶到太阳附近时,地球上的人们就开始焦虑不安,远离太阳时,他们才能暂时平静下来。这就像在玩俄罗斯转盘,只不过赌注是73亿人的性命。就这样经过了几次短暂的安逸,人们觉得太阳没有变化,于是用普通的天文望远镜看太阳,发现它和之前的样子没有变化,于是人们认为航天局是在骗人类,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数人开始背叛航天局。不久,航天局的人全被抓了起来,人们把他们冻死了。正当人们沾沾自喜的时候,太阳爆炸了,这时人类才意识到航天局没有骗他们。电影中做了一些改编也非常精彩!

《流浪地球》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从书中我了解到不少有关我们生存的地球、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了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作者刘慈欣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力,过人的知识面为我们展现了未来的世界,同时也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奇迹。而这个能力绝不是他天生就有的,一定是经过了后天的不断积累。我也要每天不断多读书多实践,努力成为和他具有渊博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人。

《流浪地球》观后感4

说起科幻片,无论你想到哪个国家,你都不会想到大陆的科幻片。但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电影获得好评如潮,让我很好奇什么样的电影能让观众赞不绝口。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太阳即将毁灭,威胁到地球的存在,于是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地球上架设了数百万个地球引擎,将地球推离太阳系。主人公刘启,带着爷爷和姐姐走出地下城,承担起了拯救地球的错误使命。最后,远在太空的父亲牺牲了自己,改变了地球与土星相撞的事实。

完整的背景和生动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当地球人被抛弃后,刘启等人依然没有放弃拯救地球。在联合国的呼吁下,已经献出生命的救援队加入了再次拯救地球的队伍。当无数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一起推发动机撞针时,这个镜头传达出团结的力量和在危险面前依然燃烧的希望。

世界筹集资金建造超级引擎,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名宇航员飞上太空。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救援队为引擎输送燃料,该引擎在最后一刻扭曲成一根绳子

如其所言,希望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DIA。希望是燃料,在故事里推动着人们前进,推动着地球走出苦难。在这样一个糟糕而悲 ……此处隐藏4764个字……阳将要在400年之内发生一次名叫“氢闪”的恒星级爆炸,随后将变成一个巨大的红巨星,而地球将在“氢闪”中气化。人类为了生存,在地球上建立一万座比珠峰还要高三千多米的巨型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驶向4光年外的比邻星,在新家园生存。在这过程中,绝望的人类发生了叛乱,地球发动机被叛军占领。就在这时,氢闪发生了,地面上的人被瞬间气化,幸存的人类重启了发动机,再次向4光年外的家园驶去

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他们那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太阳的生命大限将至,人类的末日来临,可在这么沉重的打击下,人类并没有绝望,反而迎难而上,建立起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奋斗到最后一刻,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希望。

书中人类那遇到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克服的精神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那年夏天,妈妈发愁的看着我一身的肥肉,无奈的说:“嘉威啊,你都胖成啥样了,运动运动吧。”妈妈想了想,又说:“游泳不错,减肥解暑还不易受伤,这两天你就去试试吧。”

游泳吗,不就是在水里扑腾几下子嘛,简单。我这么想。但刚一下水,刺骨的寒意就给了我一个“下水威”,游了不到两米,就喝了几口水,胃里翻江倒海,眼冒金星。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那以后的十几天,我都不敢再游泳了。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不断地进行自我训练:一有空就拿个放满水的大盆练习憋气,在床上练习游泳动作,想尽了一切办法让我学会游泳。我就这样刻苦练习了一个月。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每天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现在我可以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还可以做各种高难度动作,体重也减轻了不少。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不管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做事,只要能够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这句话,当我第一次在电影里听到班长用浮夸的背诵语气说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尖子生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该只是从课本上读到的。作为一个差生,韩朵朵对这段话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生命悬于一线的危机场景后,在恳求世界人类点亮木星,拯救垂死的地球时,我相信她对这段话的理解一定比任何一个所谓的优等生书呆子都要深刻。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单词练习。那些只知道在黑暗的地下城里读迂腐课本,面对木星的死亡威胁什么都不会做的同学,像她这样,谁还真的抱着人工智能苔藓所谓的零希望,和救援队一起发射锤子点燃木星?她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是当之无愧的。

和韩朵朵一样,我们都是14岁,不能完全理解难懂的知识。上课不学习,考试两眼泪。在这个《流浪地球》中,我看到了学习者僵化的风格,只是为了拿高分,而忽略了知识的真正内涵。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我们所学的东西。虽然我们不能在地球亲自撞击木星这样的灾难中真正成长,但我们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工厂和田野,帮助有需要的儿童,向环卫工人献爱心,为慈善机构销售,来增强我们的信念,获得与DIA一样宝贵的品质。

季大力王庆奎,生来就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在这个寒假里长大的。新青葵志愿者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新文化报》都有报道,成为长春助人为乐的典范。他们坚持志愿者的高尚精神,量力而行,用爱心温暖长春寒冬的日子,尽最大努力为大家传播爱和希望。我们相信,无论是在现在稳定的时代,还是在未来地球时代可能出现动荡和流浪的时代,志愿者都是DIA的闪亮宝贝。在未来,我们相信青葵志愿者会像空间站一样,永远伴随着我们美丽的吉大利旺校园飞翔,成为DIA一样珍贵的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今天,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带给我很大触动。

《流浪地球》讲述了在未来人类面对太阳老化和木星撞击时所展现出的团结与努力。在那个时代,地面温度可达到零下80℃。人类只能居住在地下城。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一侧安装了几万个大型推进器。在宇宙中,人类还建设了太空监察站,随时观察地球的动向。

电影开头就说,“在此之前,人类不在乎火山的爆发,不在乎一种动物的灭绝,不在乎一场海啸,也不在乎一所城市的消失。只在乎一个东西——钱。为了钱,人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生命。直到木星即将碰撞地球,人类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我心里想:为什么只有在灾难降临才会团结呢?钱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值得把生命都抛在脑后吗?俗话说,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命只有一条呀!这也让我想起电影《美人鱼》中的一句话:“如果地球没有了氧气,你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世界真的是这样吗?只有失去,才会知道珍惜吗?人类真的全是贪婪、欲望和自私的吗?不,不是的。

蚂蚁就算无比渺小,但所有蚂蚁聚集起来,也能啃食掉一头巨狮。花儿就算再弱小,但所有花儿同时绽放,也可以组成一幅美丽的春景。世界就算再寒冷,但只要所有人抱成一团,总会有那么一丝暖流!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宇宙中的一粒星辰,所有星辰汇聚在一起,就可以组成无比璀璨的星河海洋!只有所有人团结在一起,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要团结合作,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电影刷屏了,很多人赞誉它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起点,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堪称一流。怀着好奇我走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xx年,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4000多台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发动机恢复了运作,但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面临解体,人类文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主人公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刘培强的牺牲下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心而论,在剧作和制作方面与好莱坞一线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价值在于:中国终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主题,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对“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东方韵味:为保住火石坠下深渊的无名司机;为了救韩子昂丧命的队员刚子;发现智能机器人“莫斯”叛逃后协助刘培强,不幸牺牲的领航员马卡洛夫;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不约而同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生死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清晰。

事实上,通过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思本身就极具浪漫主义,和中华五千年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对联合政府说出:“没有人,一切都没有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复杂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温度的,绝非空间站中储存的DNA图谱和电子档案所能替代。因此,当刘培强知道希望渺茫时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评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正是对整部电影最好的升华。

“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