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时间:2022-06-01 12:05:36 收藏本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最近的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之后不得不感叹,国漫真的越来越好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展示的很丰满,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

哪吒,他走的是典型的苦逼热血动漫主角路线:本来给的是成仙的命,却因为申公豹作祟变成了魔丸转世,出生就被陈塘关百姓当作妖怪排挤,接受他的只有父母和一个不靠谱的师傅太乙真人。好不容易交到个朋友,最后却不得不成为宿敌。但是这样的悲惨命运才突显出哪吒的精神:即使被众人排挤,也想斩妖除魔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使承受着魔丸转世危害世间的命运,也想成为英雄保护陈塘关的百姓;即使有机会躲避天劫,让父亲李靖承受,哪吒也酷酷地留下一句:“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连累别人”。

不认命是哪吒的命,这是电影最后一句台词,是哪吒传递给我们的精神。电影中哪吒顶天立地喊出那句“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这也正是哪吒教会我们的要与命运斗到底的道理。

电影中还有很多很感人的地方:当我看到李靖想用符咒替哪吒承担天劫,被仙人问道哪吒是你什么人?回答,“他是我儿”时差点流泪。三年时光很短,却值得一个父亲心甘情愿的交出他的全部生命。李靖对哪吒说:“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父亲的教导和鼓励,才让哪吒勇敢地去与命运做斗争。而相比之下另一位父亲龙王就显得有些惨,他把全龙族的命运压在了同样只有三岁的敖丙身上,却从未考虑过他的感受,才导致了敖丙的悲惨和计划的失败。这同样也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人生的重要性。

其实整部剧最引起我深思的是申公豹这个角色。在我看来,申公豹不是反派,他给我们指明了这个世界的反派——对妖怪的偏见。申公豹是个可怜人,他之前也像哪吒一样,不满自己妖怪的命运,努力修炼,想有朝一日可以摆脱豹子精的身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仙。可到了天上他才发现,天上的仙也看不起他是妖怪的命运,无论申公豹怎么努力,师傅一直不承认他是弟子的身份。到最后只能无奈的说一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被哪吒打脸,被弟子背叛,被师傅抛弃的申公豹被我们耻笑,可我们却忘记了:他曾经,也是哪吒啊!我们可以歌颂哪吒不信命的精神,但回归现实,我们其实都难逃过沦为申公豹的命运吧。毕竟生活中有多少人有像哪吒那样的力量去对抗命运呢?有多少人拥有无论你做什么都支持你的家庭呢?有多少人愿意忽略你的出身,忽略你的背景、忽略你的种种而只看你的实力和努力呢?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不过是申公豹而已吧。年轻时,我们以为自己是那个与天作对,一路斩妖除魔的哪吒。可长大后发现,有些天自己是顶不住的,有些魔自己是杀不死的。终于我们败给了现实,败给了命运,像申公豹一样想走一条更简单的路,想寻找一条捷径,把成功的任务降低,把改变命运的想法给了我们的后辈。终于发现自己成为了申公豹,或着说,我们本来就是那一只豹子精而已。

但反抗过、奋斗过、努力过,至少能让自己更好的去接受命运,也许是这样的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

我一时心血来潮去看那个《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票,没成想这部电影不仅是宣传的很好,而且这电影的确让我很有感触。

太乙真人是个胖子,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笑点几乎都是他触发的。对了,还有申公豹,他的口吃总是让人觉得很迷,就像抖音里的那个口吃大爷,话没说完,永远不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两师兄弟总是抖包袱,我后面的小孩都笑出了猫叫声。

李靖夫妇在这部动画里面是一个非常爱他们的孩子的形象。虽然没有看到金吒和木吒,但是就单单通过哪吒来看,夫妇俩还是非常的爱惜自己的孩子。(具体怎么爱还是通过电影来感受吧)

小哪咤的形象非常颠覆我们的认知,但这种颠覆显然塑造得很成功,因为他的形象是跟他的性格和电影的主题相互搭配的。而这种成功也恰恰是团队制作的倾心注入心血的结果。我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也赞叹于他们的这种形象架构,两眼黑眼圈,带着痞子气息,又不失灵动可爱,以混世魔王(更确切地说是可怕,可憎的妖魔)的形象存在于钱塘关的百姓的眼中。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小哪吒,拥有天生神力,又是魔丸转世,被人们当做妖魔鬼怪来看。而人们的确非常惧怕他,他而因此受到了排斥。在他的反叛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心智不成熟,又得不到指导和关注的情况下,他注定是一个具有极度逆反的心理特点的乱世魔王的形象。正如他所说:“既然他们把我当做妖怪来看,那么我就做个妖怪给他们看”。而李靖也说:“我不想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到死了都被人们看作是妖怪。”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又怎么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呢?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属性,不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行为也从来不会为一个人的发展换取好的结果。而我们所认为的成功,其实也是别人给予的成功,至少在成功的社会属性的定义上是如此。而其实,人类,或者说生命的存在,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没有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展现了一个心性强的孩子从对抗世界到接纳世界的个人成长历程,对父母教育孩子很有启发意义。不仅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教育片,也可以看做一个自我成长片,可能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哪吒的挣扎,经历越是相似就越容易产生共鸣。看到电影的结局时我已经在期待第二部了,就等明年上映的《姜子牙之一战封神》了。

再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两个印象深刻的地方,一个是开头出现的瓦罐,上面出现的花纹真的跟博物馆里面的实物很像;再一个就是蠢萌的结界兽,分明是仿照金沙遗址的面具设计的,十分可爱。我最近也在想人应该怎么处理和命运的关系。有的人是纯粹命定的命运,有的人是自己创造的命运。太乙真人说不认命就是哪吒,我不晓得人应该是认命还是不认命,但有一点我很肯定的是一个追求进步求上进愿意动脑子思考愿意动手做事的人相信日子也不会过得很差吧,所以葛优瘫的生活状态是有一丢丢无耻的,放弃自身无论有没有的天赋用一种沉沦的态度面对生活大概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3

暑期档最火的电影,可能是被誉为又一部“国漫之光”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愚以为,其无论在特效,剧情,配音,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众所周知,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派系,一直以“人之初性本善”来支持人性本为善的论点,而荀子等人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日后的行为之善,都是后天的教育培养引导而来的。从 ……此处隐藏10745个字……做出“背叛家族”与“背叛朋友”的选择,这也是多么残忍啊!

这部国漫改编的精彩之处,不仅仅是上面说的用矛盾来吸引眼球,还有带入生活……

一开始的敖丙,努力修炼为了杀掉魔丸,背负了全族的未来;前面小半生的饺子导演,学医四年为了找个好工作,背负了父母的期望。可他们的心都并不在此,所以敖丙最后还是救了哪吒,饺子导演也做起了国漫。

用电影的一句话来结尾吧:“我命由我不由天,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2

今天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后感受非常深刻,这是一部生命觉醒的灵性电影。真心推荐大家看看,下面是我的观后感分享给大家。

开头讲述了元始天尊将混沌珠一分为二,分为魔灵二丸,其实讲的是人的本性,一个完整的人性里是有善有恶的。这种善和恶是一个标签,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有对比心而产生的。

魔丸转世的哪吒,被陈塘关的百姓视作“妖怪”,不让孩子和他一起玩耍,甚至是恶语相向,逼迫李靖夫妇将他“就地正法”。刚刚降生的哪吒做错了什么?难道就只是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连修正改过的机会都不给他。况且并不是他引来了灾祸,而是和普通孩子一样,渴望着有伙伴的陪伴。世俗的偏见,就将刚刚转世的他定下了“妖怪”的标签。就像申公豹的那句话一样: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但是母爱、赞美和肯定可以帮助人们转化掉一切的恶,就连哪吒这个魔丸转世的小孩也会被爱赞美和肯定融化,开始变好。其实不是哪吒变好,而是我们的内心转变了,哪吒就是我们本心的一部分。当我们的心遇到有爱的人(像哪吒母亲)我们的心也会变得有爱只是有时候不愿意承认。当我们的内心在面对别人的诋毁、侮辱和否定时(钱塘关的百姓)我们的内心就会愤怒,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本性已经存在的东西。

当我们得到爱、赞美和肯定等等好的评价后,我们就会心生欢喜,人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哪吒因为母亲和师父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接受了自己是灵珠转世,是来斩妖除魔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小定位,由于和太乙真人学了两年仙术,但是他的内心没有真正转变。“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一心想得到大家肯定的哪吒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无道的严重性,急于表现自己。

哪吒偷走了太乙真人的笔,走出了画的世界。一心去证明自己是可以的,自己能斩妖除魔。后来虽然经过重重的磨难抓到妖怪,证明了自己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抓这个妖怪把百姓的房子都破坏了,所以有时候好心不一定是在做好事,善良和慈悲是需要智慧的。

一个人真正觉醒是勇敢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当哪吒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魔丸时,他无法接受自己,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事实,他认为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骗他是灵珠转世,骗他在画里修行。这时候的他无法感受到爱,就连他父母都如此对他,于是他走火入魔开始大开杀戒,父亲就是第一个他要杀的对象,经过一翻的打斗后哪吒被降伏,他失望的走掉了,他觉得自己再也不会相信爱了。

但是当他得知父亲在背后默默无闻为他做了那么多事,甚至用自己的命来换他的命时,哪吒真正的感受到爱,因为爱把他融化了,他的生命开始觉醒了,过往的种种苦难都是一种力量,让他突破生命的障碍,觉醒生命。就是小草要破土而出一定要经过很多来自大地的压力等等。

在父母和钱塘关百姓面临生死的危机时,哪吒回来了,他接受了自己的一切,他开始与天斗,与困难斗,与自己的命运斗。在这个过程哪吒的觉醒又进了一步。

当他与灵珠和平相片时(当我们全然接受我们的好与不好一面时)他们变得无比的强大,哪吒真正的觉醒了,他不但接受了自己(恶)和接受了敖丙(善),是的一个真正觉醒的人就是全然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善恶,好坏,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本性,然后去转化。

这时候我们所谓的命运就改变了,智慧的老师说过:“只要命改变了,命基础上的一切都会改变。”愚者拼命,智者改命。影片有很多很多灵性觉醒的内容,我只是分享了一小部分的内容,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3

看了电影哪吒后,打动我的地方有很多,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寄托着全龙族人希望的敖丙、还有申公豹说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但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还是李靖和殷夫人,尤其大爱殷夫人,不同以往作品里的悲苦形象,这个殷夫人不仅是伟大的妈妈,还又飒又美,巾帼不让须眉,爱子如命,虽工作忙碌却尽力抽出时间陪伴哪吒成长,“晚上回来娘给你做好吃的”,披上战袍可以降妖除魔,回到家也是一枚贤妻良母,真真是完美的女强人形象了。

说到女强人,我总觉得社会上对女强人这个词的理解有时是带有偏见的,或者是不全面的,强指的应该是内心强大的强,而不是强势的强。

在各种影视作品当中描绘的女强人形象往往只突出了强势的一面,非常单一刻板:短发居多,职业套装,必踩高跟鞋,妆容精致,做事风格凌厉,如无必要一般板着脸,高冷性格强势,甚至晚婚晚育单身…影视作品需要靠视觉形象来打动观众,这是一种能让观众很快熟悉角色设定的塑造方式,但实际上很多国内编剧写剧本的时候对职场的见识很少,也很少能够见到真正强大的女性,这样简单粗暴的形象设定未免把女强人看得太肤浅了。

我认为,真正的女强人是殷夫人那样,不仅能力强,事业上能独当一面,在家庭上也是贤妻慈母。在现实生活中,也和影视作品里那种女强人被丈夫嫌弃婚姻破裂的戏码完全不同,高知女强人的离婚率相对较低,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社会职场闯荡多年的女性,思想比较透彻,眼光更长远,应对压力的能力更强,跟伴侣沟通、讲道理的能力也更强。

女强人身上有的不是男性的特质,而是强大的人共有的特质:理性、坚强、有逻辑、有进取心;进取心是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在学业和事业上力争有所作为,大多数时候,做妻子和做母亲与进取心都不矛盾,女强人是有能力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那些影视剧上事业有成但婚姻不幸福的女性形象都不能称得上是女强人。

这些特质都不是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女性特征,有些人认为女强人会婚姻崩溃,其实是一些人先入为主的一种偏见。但仔细观察一下身边和历史上著名的幸福夫妻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和小鸟依人的组合,绝大多数好丈夫在婚姻中都是信赖女性、尊重女性的温柔男人。

对于男人来说,好好沟通,努力去了解一个女强人,和对方达成一致,然后相伴和抚育后代,度过一生的这个过程,比找一个愚鲁而顺从的女人,让对方给自己生几个娃要有意思得多,跟内心丰富的人在一起生活会有说不完的话,一辈子很长,夫妻间彼此嫌弃往往是一方成长了,另一方却在原地踏步,造成了实力的不均衡;如果夫妻同时在成长,一起变得更加渊博和丰富,经过平等沟通达成共识,最终形成默契,那两人就拥有了强大的双核处理器,很难彼此厌恶。更何况,不论是卵子细胞质中存在一定的遗传物质,还是母亲会本能的投入更多的精力教育后代,子女的成长都是受母亲影响得更多。

对于孩子成长及人格塑造来说,有强大的父母做榜样,比陪伴、说教、上多多的补课班更简单高效。

男人自己的成长和后代的成长,都需要聪明而强大的女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