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汇编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看这个电影了。
影片讲述的三位主人公成长的经历每次都会感动到我,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了成功的结果,而是他们在阴云密布的重压下如何突破阻碍,破茧重生。
其中最耀眼的那个人,叫兰彻。他似乎什么都不怕,所有的规则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在大家都在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沉浸所爱,活得逍遥自在,一边做自己喜爱的事,一边静静等待成功走上门。从第一次看开始,我就对有一幕印象很深刻:兰彻瞎编了两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寻找定义。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在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兰彻却反问:“你们在知道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过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吗?”
每次我自己都会被这个问题带入沉思。
整个电影有好几个巨大的转折,第一个是他的两个朋友发现兰彻当初是在代替一个富家子弟学习。大家上学都是为了学历为了学历背后的辉煌人生,而只有兰彻是单纯想学习,简单的就想要那些知识。第二次,是在十年后发现兰彻原来是一个蜗居乡村学校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经典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会找上门”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但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兰彻,不会在人生路上那么早就发现自己的特长,可他身边的两个伙伴改变,也许是我们大部分人会面临的。
毕竟兰彻从头到尾都没有变,真正在成长的,是他的那两个朋友。
在他们两人中,有一个人是有自己很突出的特长,但被规则和期待压的喘不过气;另一个是其实很有能力,但是身上担负了太多的恐惧。他们在兰彻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直面内心的恐惧,越过规则的束缚,走向适合自己的人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告诉自己,一切都好。
现在再也看不见放学后趴在地上打弹珠的孩子们,看不见孩子们跳房子……因为现在家长都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考一个高分,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压力。今天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就体现了学生的巨大压力。
影片中有三个兄弟,一个叫法尔汉,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他的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只能顺从;还有一个叫拉朱,他们家庭非常贫困,但是他们家中唯一的希望,她总是担心,明天以至于他总是无法过好当下;最后一个是蓝澈,他热爱学习,但他不像别人一样,他学习只求学会,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只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真正能做到像兰彻一样的人,又有几个呢?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们却不知,孩子们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如今的各所大学,通通都只看分数。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因为这些老师和家长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学生有了压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是学生也只是个孩子,让他们去承受,连大人都不一定承受的了的压力,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轻生,这就造成了我们身边一幅幅悲惨的画面。
虽然我们身边并没有太多这样的事例,可如果我们只向影片中的“消音器”一样,对于新知识只会死记硬背,那么学习效率就不畏那么学习效率就不会高。可如果像拉朱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成功,有时只担心远方,却忘了避开脚底下的坑,也不会成功。只有像兰彻一样,真心热爱学习,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事就放弃,我们应该记住兰彻的话:“你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起初是因说此电影是印度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二,我果断忙里偷闲卡点儿看完此电影,感触很深,个人角度稍稍作评,《三傻大闹宝莱坞》是阿米尔汗领衔的三个幽默搞笑的大学生用幽默搞笑的方式狠狠地批判了印度本国的教育制度,这显然是本国今后的教育革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片《我的个神啊》也是由阿米尔汗饰演外星人来以幽默的方式批判了印度的信仰与神坛,这无疑是让我大跌眼镜,不可思议的感觉,谁都知道,印度是宗教信仰浓厚,各种教派泛滥的国度,而PK同志无一例外的把所有的宗教的教义与制度批判了一遍,这算是电影界前无古人还不知有没有后来者的壮举,这也是此前电影还未在印度上映就遭官司的原因,戏里戏外如出一辙,在不畏强大的舆论谴责甚至杀身之祸而勇敢的心灵革命队伍的此电影上下剧组,也真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尽管,我自己也是信仰之徒,但我不是要以无神论为伍,批判宗教与信仰,此前有位台湾作家,就有深深亵渎我藏民的愚昧信仰,起初我也是以愤青的身位很想反击这位作家,可细想,心静自然凉,我佛本就该宽容一切罪孽。PK说的对,我们不是完全不信任和摧毁神论,而是我们相信大神,去诋毁和排斥小神神棍,信仰信仰,就是信真仰理,信真就是唯信宇宙万物的真实真相本真。仰理即是仰望宇宙万物的规律法则道理。当我们饥渴了,挫折了,困难了,心中默念六字真言,祈祷佛祖保佑,这是我们内心对大神的渴望保佑并精神领域的自我安慰且得到暂时的精神安慰,这何尝不好,金钱买不到的真理,而我们要诋毁和谴责那些仗着宗教信仰的尊贵而去欺骗和忽悠人们的神棍,我希望人们有信仰,那样活的真诚,淳朴,善良,但不希望迷恋又极端,甚至愚昧。
今天是藏传佛教日萨嘎达瓦,祝愿万物生灵皆平安!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阿米尔·汗、马德哈万、沙尔曼·乔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联袂出演。20xx年12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
影片打造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寻找,一条是回忆。在交织中,观众看得到的是三人从过去到现在的两个时间段的生活画面。这样的交叉剪辑,很难让观众感到乏味。而另外一条寻找的线路,又变成了公路片的模式,三个人一路上开着车寻找Rancho。
“All is well!”这是电影中Rancho的一句座右铭。出生卑微、天资聪颖的他,在这所印度最好的工程学校里,充当起了反叛者的角色。但这种反叛,并不是Rancho故意使然。相反,他无意去充当任何的意见领袖,只是简单地跟随心灵的方向。在Rancho看来,一切都是理想的,顺畅的道路最好不过,但艰难困苦亦不在话下,心中只要没有了恐惧,成功便是手到擒来的。
看吧,这样两句忠告,多么的符合时下中国大学生们的遭遇。面对理想,我们屈于现实,面对现实,我们又不甘于此,矛盾永远地存在着。有些人勇敢地踏出了向梦想的那一步,而 ……此处隐藏4625个字……也好,学习也罢,他都应该是对我们整个人生有益的,可以让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2这是关于三个“傻子”间的温情故事。电影的开头就不同寻常:法汗听说兰彻回来了,装病紧急迫降了一架飞机;拉朱听到兰彻的消息,急的出门忘穿了裤子和袜子。那么兰彻是谁呢?他呀,就是拉朱和法汗的好兄弟,一个完完全全的.“天才”科学家。然而是谁告诉他们兰彻的消息呢?是消音器(总与兰彻作对,曾约定10年后与兰彻一决高下。因为他总是吃奇怪的药丸,导致他总是放屁,但他并不知道是自己,还总是怪在拉朱头上)。
就这样,三人踏上了寻找兰彻的旅途。在途中他们回顾了大学时光,找到了真正的“兰彻”,了解到他们的兄弟是园丁的儿子,因为热爱科学,代替真“兰彻”上学,帮其拿到学位。知道兄弟位置的拉朱、法汗,又踏上了找兰彻的旅途,他们突然想到了兰彻大学时的情人——Pia,得知其要与一个爱财之人结婚,连忙调转车头,就要抢婚。将Pia抢过来后,他们直奔兰彻所在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学校,一所兰彻心中的理想学校,这里的孩子都爱科学、爱工程,将科学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在这里,一行人找到了兰彻:消音器并没有兰彻(旺度)成功,拉朱、法汗见到了几年未见的兄弟,Pia收获了爱情。每个人都十分圆满。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兰彻接生婴儿的场景,Pia的姐姐临产,却遇上了暴雨,兰彻与几位同学就地制作仪器,将Pia姐姐的孩子顺利生出,最后又通过“All Is Well”,将孩子唤醒。这件事让“病毒”真正认可了兰彻,将那只耗资千万研究出来的笔,传给了兰彻。
兰彻是真正的傻子么?他不是,他支持法汗的梦想,让拉朱不再恐惧,他是唯一一个将科学运用到现实的人,他并不像书呆子一样死学,他真正爱学习,享受科学,认为科学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好的。他并不傻,反而他是一位智者。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星期五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的感触很深,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分数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为毕业后领的那一张写了墨水的纸、领一本破本子,就让那么多人承受着他们还撑不起来的压力嘛?”
也许,一个学生的成就可以衬托出一个学校的教育。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成就的学生背后又有多少个学生因压力过于沉重而倒下,一个家庭的改变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顺利的毕业,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领一张写了墨水的纸,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过上好日子,只会使他们盲目的去读书,堕落在压力之中,体会不到世界的幸福,没有时间去体会朋友之间的快乐,轻松的去过一天。
学习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实践中,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把一切的定义都背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也许就像兰砌说的一样,在学习上,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兰砌他不会因为学习而过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实践,探索他需要的知识。
从电影中我认识到。在学习上不要太过分的压迫自己,篡夺自己的快乐,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与压力。在生活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老师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迫力,这只会使一个个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中倒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可以说已经充分地诠释出了应试教育的特点。电影中,兰彻可以说就是冲击这个应试教育的领头人,他认为动手能力,比所谓的理论更重要,不要让学生束缚于分数,才能做出更好的机器。
还有令我形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剧中的“消音器”,他那埋头苦读的样子可以说正是广大高中生的缩影,我们在中学阶段又何尝不是像他这样,为了提高一分,甚至把书“吃”了都愿意。
诚然书上的东西,理论确实也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书上的理论,在高压锅中学习,这样的效果并不会达到最好,动手能力也很重要,要不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思考,什么东西都按着书上来做,这样又怎能达到学业上的更高的高度呢?
以喜剧的形式,折射出社会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不忘初衷,做好自己想做的。
在当今物质的社会,让自己依然拥有着一个充盈的灵魂。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喜剧,但它并没有很刻意地制造笑点,电影呈现出来的快乐往往建立在悲伤上,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不自觉地思考自己。
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学习,但不只是为了成绩。我们这一生,很多时候都在为别人而活,走着别人走过的路,模仿别人的成功。引用一位智者的话: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受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兰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拉朱与法兰的一生,同时改变了“病毒”校长的旧观念,在兰彻追求自我、追求创新的渲染下,法兰为了追求自己的初心与父母交谈,内容虽朴素,但真实有感,拉朱也不愿去不适合他的公司工作,校长的二女儿为了兰彻逃婚等等。我不禁在想自己敢不敢像他们一样改变。
兰彻对待朋友真实善良,对待事物敢于探索,这些都令我向往。
就以兰彻的话结尾吧: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顺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这是一所印度的传统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帮”中的拉加想成为工程师,法罕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在兰彻的影响下,他们最终都梦想成真。
影片精神:影片最值得嘉奖的是永不放弃和乐观的精神。影片不仅有喜剧剧情与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情节。该片讲述的是兰彻对梦想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izz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观心态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会离成功更近一些。该片还涉及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
该片成功之处还在于它使大家认识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显,兰彻的两位好友就是受到了兰彻先进的思想影响,才会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仔细想想,要是没有兰彻,他们俩将会怎样?这也是在告诫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发展的话,就应该交诤友,与正义的人交朋友。不要与那些思想邪恶、道德败坏的人交朋友。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有深度教育意义的影片,它所关注的问题包括教育、制度、理想与梦想等问题,还包括友情、爱情与亲情,真不愧是获得如此多奖项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