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之子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之子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气之子观后感1《天气之子》一部由新海城指导的动漫电影,其实这部影片刚上映时,我并没有来得及去看,直到这部电影在各大网站都能播放的时候,我才去观看了它。说实话,在没有观看到这部影片的这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这部电影还是与《你的名字》拥有差不多的水平,毕竟都是一个导演。
但直到我观看后,我才发现《天气之子》这部影片的画风虽然与《你的名字》相同,但技术含量却远超出了《你的名字》很多。单从本片的场景设计之精美和镜头拉伸的高超都足以让人深深着迷,但本片吸引人之处不光有精美的画质,故事本身展现的魅力也非常大,就例如本片展现出的社会现实,就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是这部影片很有代入感,而且《天气之子》也并没有着重去展现主角的伟大性,片中并没有一个拥有伟大能力和智力超群的英雄,有的只不过是一个有自我意识、自己的私心的一个离家出走的普通高中生,也正是这点才让这部影片里的角色真正变得有血有肉。作者也并没有因为影片中将要被雨下淹的是日本的东京而将结局反转,从这点中我们也能看出新海诚导演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剧情的进行上,这点其实是很多导演都做不到的。
但其实这部影片中还有很多让人深思的道理,其中最打动我的一点还属里面的一句话:“世界都这么疯狂了,人为什么不能呢?”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我其实挺感动的,因为我自己为人胆小怕事,做什么事情都不敢于尝试,生怕出什么危险。但确实这世界如此疯狂,战争、歧视、阶层、竞争、自相残杀……都围绕着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那身为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又为什么不能也大胆一点、“疯狂”一点呢?又何必怕于自己未尝试过的事物呢,我们经常说他人非常的“疯狂”,但又有谁想过世界本就如此疯狂。
所以希望你也能去观看这部影片,也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敢于尝试敢于推倒权威的人,“疯狂”的生活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
天气之子观后感2新海诚此番历时三年的回归作品,别具新意选用“天气”为主题,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新海诚表示,“《你的名字。》之后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地极端气象愈发频繁”。因此描绘出一个气候错乱、阴雨不断的东京,在结合现实世界的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奇幻感。
剧情很简单,女主人公是可以有雨过天晴的魔力,但是会因为使用这种魔力而消失在人间,因为这种魔力可以带给人们快乐,所以女主人公为了这份快乐使用魔力最后消失了。一开始建议使用魔力来赚钱的建议是男主人公提出的,但是他并不知道会有失去生命的后果,最后为了救女主人公拼尽了全力,happy ending!
从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每个角色的力量,也因为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独白和呼喊而感动得落泪。每个音乐和剧情配合地天衣无缝,里面的光线运用得如此独到。
但不得不说,故事本身太弱了。首先,晴天女孩的能力没有合理的解释,所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该能力用多了晴天女孩就要消失,那如果这点不理解的话,我不知道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在干什么。其次,很多情节的转换在我看来很莫名其妙:我非常不能理解那位大叔在最后非要拦着小伙子去找那位小姑娘,因为这件事根本和大叔无关啊;我也不太理解非要制造小伙子和警察之间的矛盾,使得小伙子去找小姑娘有重重阻碍这一点。所以经常会不知道剧情怎么就这样发展了,会不知道一些角色在干什么,为什么会做那样的选择。
《言叶之庭》,《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是我认真看过的新海诚的三本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言叶之庭》,虽然它时间最短,大概40多分钟,在我看来故事本身却是最完整的,而且,我也很喜欢最后那个没明说却能令人憧憬的结局。
天气之子观后感3《天气之子》的第一个画面,雨滴撞在玻璃窗上,反射着城市夜晚蓝绿靛紫的灯光,跳跃着溅开化成小水珠。撞在窗上雨声、落在水潭中的雨声、从地面反弹的雨声,呈现出不同的音质。影像的表情、声效的节奏感,致密而立体的场景描绘,充满现实感又仿佛穿越异世界,将人瞬间带入暴雨倾盆的东京。剧情展开之前,《天气之子》首先展示的是动画电影声画表现力的进化形态。
新海诚能否在新作中完成自我超越?《你的名字。》三年之后,每个人都带着同样的疑问去看《天气之子》。期待值与评价基准被无限抬高,人们屏息凝神,希望看到一部既深刻又精致,既娱乐通俗又具风格的电影。
面对十全十美的期待,新海诚的方向明确——《天气之子》无疑是一部精致而具娱乐性的电影。在继承以往的影像风格的基础上,将视听感官体验推上了新台阶。雨和夜景两个元素的大量出现,为《天气之子》中实现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展示台。《言叶之庭》的雨、《秒速五厘米》的坡道、《你的名字。》的神社,过去作品中的元素以更壮丽细致的样貌出现。雨滴的下落速度,水的质感、街道上的每一块看板、霓虹灯的明暗;大厦缝隙中的电线,树木间隙落下的阳光——对东京这座城市的细节捕捉,让人双眼无暇追逐。“壁纸狂魔”、“新海诚滤镜”这些称呼多少带着揶揄,而新海诚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并不惧怕“看腻了”的评论者,把细腻的画面发挥到极致,并尝试了更大胆的剪辑。长达数秒的黑屏,强化不安的情绪;近于航拍俯视东京的宏大视角表现整个城市的沉没,这是此前作品中没有的。
天气之子观后感4总的来说,《天气之子》是一部观看体验极佳的电影。
首先,延续了新海诚一贯精良的作画风格,画面中的色彩与造型极其精致,以至于出电影院后很长时间我都感觉眼前的景象灰暗单调。而且这部作品对光影变换的安排十分自然,减少了之前作品中常见的特写与人物的心情描述,故事的情节融合很巧妙,再加上广角和环绕镜头,营造出了与传统好莱坞大片完全不同的美感,《你的名字》《言叶之庭》中部分光影变换和写景镜头与之相比就显得有些僵硬,我认为《天气之子》的画面处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其次,这是一个典型的少男少女相遇相爱,最后冲破一切阻碍在一起的故事。故事围绕女主的“晴女”能力展开,在女主为了挽救异常天气牺牲自己后,迎来了男主不顾一切拯救女主的情节高潮。在“救世还是救人”抉择中,诚哥借男主之口喊出了“不管怎么样,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够了”这句颇富爱情浪漫主义色彩的话。我本来按照新海诚一贯的风格猜测,最后女主会永远消失,成为男主美好的回忆,但诚哥却来了个反套路,最后让东京大雨三年,我认为这步操作是引向主题的关键线索。
男主女主生活困难,两人萍水相逢后经历了一段幸福生活,却在难以挣钱生存、怪异的天气、不近人情的警察、莫名卷入的案件的四重压力下面临了巨大的危机,再结合男主“你们为什么要阻止我”的呐喊,作品主题指向就很明确了——世界很大,社会很残酷,自然的力量难以违抗, ……此处隐藏4488个字……p>
前半场我觉得他在讲,恋人也和这个世界相连,她同样属于这个世界,而不是单纯只属于一个人,两个人的靠近就像两个世界的靠近一样,彼此碰撞摩擦。
后半场就有点画风歪斜了,是延续了日剧一贯的套路,我们都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却在彼此眼中闪闪发光,还是在讲这个世界本身很疯狂,有你的时候才会有救赎和晴天?
说实话我不属于圣母的性格,牺牲一个救天下我还真没那么大的胸怀气魄。但是把人生至于这样的“特殊选择”之中,本身就像艺术手法一样,用夸张而明艳的色彩去碰撞情感和心灵本身,而与新海诚原先淡淡的忧郁底色,和成长之中本身细腻的情感矛盾却实在有所冲突。
看你的名字的时候,就算是高空和远景,同样是夕阳下的男主和女主,当时只觉浩瀚虚缈,寥寥几笔就把灵魂,神话传说,和我们联系起来了,流星的分镜本就寓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就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看见了同样的场景。甚至最后的结局,与马克李维《如果一切重来》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天气不是这样的。
虽然大家都是抬头仰望天空,但是云层的变幻恰如无根之浮萍。如果说流星的寓意是「恋人彼此千年一遇的心动瞬间」,那么我又该如何去定义这一场绵延不绝,范围广阔,淹没尘世,又艰难抉择的大雨呢?
仅仅只是想说,感情来的时候,荷尔蒙就如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天崩地裂?
拜托,我们不是在演凹凸曼。
而一段负责任的感情,要和这场大雨一样,绵延持续好多好多年?
如此说来,这个世界的确很疯狂。
天气之子观后感13三年前,随着《你的名字》的爆火,“新海诚”这个名字也进入了很多不看动漫的小伙伴的视野,而现在,新海诚又带着他的全新作品《天气之子》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
云层之上不可si议的世界,歌舞伎町窄长幽深的后巷,连日不开晦暗湿漉的东京街景……
这部作品有着明显的新海诚风格,直接来说就是“一股新海诚的味道”,单是视觉上那熟悉而又及其特别的光影,360度旋转镜头,以及那近乎于偏执的精致作画,都能让人马上想到,“啊,这是新海诚的作品啊”!
但是,很多人看完之后,会感受到淡淡的失望,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的名字》的成功与火爆,让大众对《天气之子》期望值很高。
然而《天气之子》的表现,并不是大众所期待的那样。
因为《你的名字》的爆火,很多人对新海诚的印象就是《你的名字》,但其实,与其说《你的名字》是新海诚的代表作,倒不如说,《你的名字》才是新海诚作品中的另类,新海诚的作品,注重的是感觉而不是故事,看他的电影,最重要的是“共鸣”。这也就导致新海诚的作品一直偏向小众,而《你的名字》的成功,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样的前提下,配合上那精致的画面,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彻底引爆了这个电影。
而《天气之子》更像是新海诚这两种风格结合的“奇美拉”,在叙述的故事与共鸣的感觉之间,并没有把握住那种平衡的点,可能也是《你的名字》的成功给他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是投资方给他带来的压力,但不管是因为什么,《天气之子》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不够完整的作品,很多逻辑上的失误,也让整片减分不少。
《天气之子》虽然不是非常成功,但我相信,新海诚的实力不止如此,我期待着他的下一部作品。
天气之子观后感14本身作为你的名字的绝对粉丝,曾经创下自己影院观影次数最多的记录,可想而知对于此片是即激动渴望,也有点不安。毕竟看过新海诚作品的大概都知道,你的名字多少有点撞大运的成分。这个壮大运不是票房的运气,更多的是制作更精良,且灵感更好的意思。所以这部最新作,资源可能还是很好的,但创作灵感是不是还能保持你的名字那样的程度就很让人担心了。观影结果是,担心确实是正确的,至少我是这种感受。
总体的观感体验是,和你的名字相比,故事的完整性合理性都差了不少,而且同样是类似于神话传说日本民俗的设定,也不如你的名字来的清楚明了。而且更要命的是,情感的积累,在我看来是差你的名字很多的。而且音乐做的感觉也不如你的名字那么好听那么恰当。优点的话,感觉各种人物更加鲜明讨喜,画面也有了很多镜头语言的尝试。
故事方面,这部相比你的名字来说要简单明了。其实说白了,这部片子的故事并非像你的名字那么重要,全片大量的时间都是为了突出人设。一开始大量男主卖惨的内容就是为了突出男女主本是天涯沦落人的设定。中间三人各种找住处也是为了凸显三人的境遇悲惨。如果抛开这些看故事本身,就会发现这是一部用一句话就能完美诠释的片子。故事过于单薄,而大量的时间又是用来烘托情感和做人设,所以到头来当我看完走出影院时,脑子里是空的。
人设方面,虽然这部片子的人设应该比你的名字来的更生动,比如酷酷的社长侄女,长得有点星际牛仔里斯派克那样的邋遢大叔,又或者是早熟女性缘爆棚的小弟弟,其实都是那种很招人喜欢的人设。尤其是弟弟,平时看起来是个小花花公子,但是穿上晴天娃娃后的样子又可爱至极。但问题是,男女主的设定仍然有种当初看你的名字时的感觉,过多的情感而没有什么个性的描写。
天气之子观后感15《你的名字》距离发行至今已经三年了。新海诚导演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仍在持续。最新作品《天气之子》,和前作一样,写实地描绘了东京的街道,但无论在那里发生多不现实,只要是动画就能实现的大胆,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也有奇迹。我喜欢《天气之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唯美近乎苛求的刻画。也有贬义把这称为炫技的,你难道是为看那些云雨水滴上影院的?但我对日常细节的温馨描写的确是招架不住感动的,东京特有的各处城市景观,以动画画面呈现出来,代入感非常微妙。而我眼里那些写实却又美得丧心病狂的画面,换一个人来看可能无动于衷。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点本来就不同,经历太多麻木、经历太少不解、不论经历与否仍然相信感触,我是后一种。
2、并不华丽的男主女主设定。五官端正清秀、不夸张触目,邻家小哥哥小姐姐的日常感。人设符合细腻情感的展开路线,在唯美的背景光影云雨中也不显抢镜,调和均衡。在触发观众对花季怀恋的共鸣上,男女主的出演声优都是未满20岁的新人,纯粹的小清新本色致青春。
反而,配角各有亮点。要是把阳菜和夏美放一起站,差距不是一点点,夏美角色设定上明显多是男画师的笔触,满满对胸的执念,夏美女大学生谁信呢,都是套路哈。再说阳菜那相依为命的小学生弟弟,撩妹小能手加女装小正太,戏码不少。连路上捡来的流浪小猫都浑身是戏,说起来新海诚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猫出没,简直无猫不欢,这回还被做成了周边。
3、故事情节上弱一点也无伤大雅。猜不出,会有多少影评人,为剧情争议而大书特写。虽说走的文艺向,但毕竟是商业片一部。珠玉在前,不能超越前作的话就请导演你不要拉新片出来溜,这总说不过去。数部前作中,多有剧情无法饱满飞跃的遗憾存在,是粉的,大致能宽容这一点。不然何以从《云之彼端》熬上十几年才一夜翻红。要说换一个编剧达人来讲故事吧,那就不是新海诚style了。不是粉的,单以《你的名字》的影响力为起点和标杆,评判结果估计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