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3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观看了电影《首席执行官》,百感交集,内心汹涌澎湃。电影开头,执行官面对空空的厂房,临危受命,去跟外商谈判,说服其购买冰箱生产流水线。在外方工程师来工厂考察时,几百名员工站满了厂区,几百双眼睛中迸射出渴求的目光,震撼了外方人员。如果领导人没有号召力和人格魅力,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砸冰箱这种场面,非常壮观。在那种物资奇缺的时代,一切都是买方市场。可是,企业家却站在了非常高的位置,洞穿了五、十年后的市场经济,把产品定位在优质产品,不惜牺牲眼前利益,去交换宝贵的客户利益。用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给全体员工上了一堂成就个人终生,扬名企业名声的课。事实上,就是这种气概成就了海尔,从此,海尔跳上了更高的舞台。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当年的海尔也极其相似。从天康到韶华,我们完成了惊人一跳。这一跳是硬件和胆量的大飞跃,但我们的人员和软件还没有跟上这种飞跃,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天康打工时的状态,没有把工作当事业干。借助合众公司的培训,我们希望能让员工完成这次思想的跳跃。
当海尔小有钱时,CEO再次高瞻远瞩,决定建八百亩地的海尔工业园。总裁想不通,要求开公司会议商议,这时CEO却力排众议,发誓要大干快上,机遇不等人。银行不支持,他们就自己想办法,硬是靠每年5000万元利润建成了需要15亿元的现代工业园。这时,外国公司想通过收购、控股,使其度过困难时期。但他们没有被诱惑,放弃控股权,认准的事坚持做下去,靠毅力和倔强,终于达到目标,建成了工业园。这点是值得我学习的,企业在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可以讨论,但机会不容错过,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要紧抓机会。
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海尔做的很出色。欧洲要三年,日韩要一年,海尔竟然承诺90天就可以完成,实际上只用了45天就做出来了。干事业的劲头令我们汗颜。与海尔相比,我们更像一头乌龟,行动缓慢。如果我们不立即改正,快速反应提高效率的话,迟早会被晒死在火辣辣的太阳之下的。市场如战场,你不主动出击,没有人会主动把利益送给你。
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海尔也不愧是一个战略家,精心挑选了一批精英,经过培训派向全球。他们有胆有识,有勇有谋。靠顽强作风终于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人才,是法宝,要选好人,培训好人。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给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勇敢的去飞翔。怕了,给他们鼓励、大气;困了,给他们一片宁静。我坚信,只要你用心去应对,没有达不到的高度和广度。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2昨晚的选修课,老师给我们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很不错,今天中午我自己下载又仔细看了一遍,我真的被凌敏的胆识和魄力折服了,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一个小企业,能从一个濒临破产,且亏欠147万元的冰箱制造厂,突破成为一个民族的品牌,国际化的大公司,海尔公司,真是一个奇迹。这部影片里的案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创业的经典范例。给我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冲击。每一个公司的起步都会收到同行企业的排挤,随时都会面临的破产倒闭的风险,也正是这时候的最考验一个人的判断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能在企业最艰苦的时候和你比肩作战的人才值得你的信赖,在利益面前,情谊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人很容易被一些看似不小的成绩而满足,而凌敏却不是如此,我在想,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执著,17年如一日的全力付出,应该是一份民族品牌的责任感。当很多人都沉醉于海尔冰箱热卖取得巨大的利润时,大多数人都已经很满足了,而凌敏感受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危机感,企业不搞多元化生产,在强大的外企进驻中国市场时都可能面临被兼并的风险,于是才有了海尔工业园的构想,才会有到美国办厂决心,观后感《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没有大胆的尝试,又怎么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从引进德国的生产线,邀请德国技术人员,狠心砸冰箱,再到抓住机遇建工业园,到美国建厂,每走一步都很谨慎,每个决策都充满智慧。他的思想都是走在时代的前沿,真是不可思议。仿佛他早已看到未来的前景是如何的了。
每做出一个决策都会收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绝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东西,自然不会想到机遇背后的巨大利润和前景。我很佩服向华女士,没有她对凌敏的绝对信任和支持,凌敏的各个举措都很难实行。虽然向华女士的想法跟不上凌敏的,但是她对凌敏的信任成就了今天的海尔,在企业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作为partner,她懂得如何支持一个大胆的决策,这就够了。
一个项目,能不能做,不是看它的风险有多大,而是看你能不能抓住风险的机会。当然,每个决策前都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才可以这样说。善于抓住发展的机遇,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海尔壮大的主要原因。
这部电影,我看到凌敏的个人魅力和民族责任感,在一次次的质疑声中仍然坚持自己,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动摇,这份定力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强大的心里素质。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3海尔的崛起何等沉重,八百员工的生死存亡,当机会摆在面前时艰难抉择,发扬狼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打造海尔品牌走向世界,以下归纳几点以共勉:
一、海尔的质量意识。在八十年代,海尔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笑到了今天,海尔从生产之初树立造国际质量的冰箱这一大志,敢于砸价值20万冰箱的行为就更奠定了海尔今天的国内、国际级地位,造就了中国最标准的电器品牌了国际化质量管理道路。
二、海尔的国际化眼光。从生产之初,海尔瞄准国际化品牌、走国际化道路,从质量、渠道、标准直到海外建厂、海外营销令AE总裁也叹服的海尔,直到今天稳稳站在中国电器舞台,引领国际化的世界品牌。其领导的雄涛战略、果断坚韧的执行能力为海尔人打造一个全新世界,“好日子是苦出来的”让世人叹服。
三、海尔对文化的精炼与灌输。用简单朴素的6S脚印提炼出海尔文化,持之以恒坚决执行维护企业文化,一直是海尔的宗旨。海尔通过提炼、执行、传承将老一辈产业工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适应了市场、适应时代,这在整个国二十年的产权巨变过程中是罕见的,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从海尔身上可以得到直接的体现,其领导核心对企业文化作用的预见性和人性化管理令人叹服。
四、海尔的综合执行力。无严格的执行,战略、国际化、产业运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让制度维护执行、用文化强化执行、以科技提高执行,是海尔集团的考核机制。在20xx年的时候,海尔通过ERP的坚决实施,将电器开发生产从半年缩短到17个小时,就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实施应用ERP的成功案例,而海尔凭借天时地利打造出的重拳执行力,早已是国内企业界趋之效仿 ……此处隐藏5825个字……业文化成为我们企业远航的风帆,愿我们的集团永远向前,向前!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1张瑞敏是中国人的骄傲,为中国人打造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本片的主人公敢于接受一个集体制的烂摊子,不惧怕困难,永于面对用心的信念和坚持,让已失去信心的工人重新燃起对公司的信心。努力达到第一不容易,那么要保持一直的第一就更难了,主人公就是用这种恒久的信念让大家找到了热情。主人公面临烂摊子和失去信心的工人的双重压力,依然走出困境,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主人公的双重压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主人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清醒的充满信心的完成了每一个目标,这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标榜吗?我想主人公的精神不紧是我们的标榜,更是全社会的榜样。而恰恰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让世界超级大公司AE公司垂青于海尔,而AE公司看到了海尔的现状,但主人公相信,只要我们的信念在,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
海尔公司面临资金的压力,而面对第一批带有一点点瑕疵的产品,主人公毅然举起重锤,主人公做事的真诚、严谨、一丝不苟,打动的不紧是员工们的心,更是那些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心。一个公司只有做到这样才能长久立足于商战之中。真诚也是一个企业的长久之计。海尔就是用真诚到永远倡导着企业走向全球化,不断发展壮大。而张瑞敏本人,从一个带着翻译出国谈生意,一直到自己用英文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演讲,更懂得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商场上与AE进行谈判,斗智斗勇,当张瑞敏的朋友参观他的书柜时,当看到零点钟声敲响时,他才回到家吃饭,这一切我全明白了,没有不能,只有不去做,不去学!当海尔公司冲破重重困难逐渐发展壮大,走向国际的时候,海尔也是靠着严格的制度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立足于异国他乡,并成为今人瞩目的明星。企业而当他的翻译为自己没有选择海尔感到后悔时,张瑞敏也把公司的大门再一次向他敞开,翻译这样说:“我现是为钱而工作,但我找不到那种家的感觉以及自己内心一种创业激情和成就感。张瑞敏说:“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而在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时,企业面临更多挑战,也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空手来、空手去,想想人离开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但为什么拼命的工作,是为了——梦想”。
回想我来公司十一个月零六天的时间,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了更高的梦想、更大的目标、更多面临挑战时的心理准备。为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想我有更多的潜力和更多的激情来面对我的工作,当公司十年的时候,我踏入泰盈,也希望与泰盈这只大船一起扬帆远航。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2电影《首席执行官》讲述的是海尔公司创业初期所历经的漫长而艰苦的发展之路和奋斗之路,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每一位朋友一定都感触颇深。
《首席执行官》是以一个谈判的形式开场的,当时的海尔还只一个负债一百多万的破旧小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冰箱不惜花巨资引进德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冰箱全部不合格,作为海尔当时的首席执行官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当着全厂的职工面前砸掉了78台不合格的冰箱。“让海尔人明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可以讨价还价”。正是这种对质量要求的执着,海尔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良好的企业信誉。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发展多元化竞争,为了走向世界,海尔毅然决然的要建自己的工业园。正如海尔执行官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正是他的果断决策和自强不息带领着海尔迈向国际大舞台,海尔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
海尔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离不开集体智慧、果断决策以及良好的人员素质和严格的企业管理。我们更应该从中总结思考并自我要求。
从名仕集团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具备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的勇气,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精神。发展多元化竞争,着眼于未来,展现企业的实力与品牌也是我们名仕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从名仕员工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是否也有着同样的质量意识和企业荣誉感呢?是否有着同样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呢?还是只是急着完成工作却很少考虑将工作做到位?很多职场人对待工作都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态,“把工作做完”的愿望总是胜过“把工作做好”的愿望,而忽略了工作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呢?如何体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呢?就像我们的企业文化所要求“每次给客户设计装修时都像给自己的新房装修一样”,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以诚为本,以质取胜,专业执着,精益求精,以名仕事业为己任。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名仕家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为公司创造效益为自己创造价值。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3主要讲述了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看完之后自己也有一种创业的激情,也渴望体会一下创业的成就感。
让我最感动的要数海尔人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了。80年代,海尔仅是一个小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冰箱,花巨资引进了德国的生产线。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当场将70多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海尔人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生产多元化的产品,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海尔要建自己的工业园。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15亿人民币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向同行寻求支援,向银行寻求贷款。但都因“企业尚小,风险太大”而被拒绝,甚至遭到热嘲冷讽。但是,海尔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和职工打成一片,携手共创自己的工业园。
也就是在这时,良好的工人素质,严格的企业管理,深深吸引了准备在华投资的美国ae公司。ae公司虽然愿意提供所有的资金,但因苛刻的合作条件,海尔人断然拒绝了。如果那样的话,海尔将失去自己的品牌,这又和海尔建工业园的目的相违背,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尊严。最后,海尔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打动了政府。于是,在政府的资助下,海尔工业园终于建成了。
一时间,海尔在全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世界上却无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海尔毅然迈出了跨国的步伐。
90年代末期,海尔首先在法国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显著业绩。这时,海尔产品的质量已经超过了ae公司的产品质量。于是ae又来了,他们居然想以低廉的价格买断海尔的四条生产线。否则,海尔将很难进入美国市场。有骨气的海尔人又拒绝了,打进美国市场的决心更坚定了。其中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但海尔人是吓不倒的!20xx年,它成功在美国建立了海尔冰箱厂。不久又在纽约获得金奖。从此海尔产品畅销世界!
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海尔人的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海尔人的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我们的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
愿我们的海尔永远如日中天,望我们的海尔人永远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