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嗝嗝老师观后感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嗝嗝老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嗝嗝老师观后感1昨天晚上,带着两个宝贝去看了一场电影《嗝嗝老师》,因为看着评分很高,所以想着应该挺好看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患有图雷特综合征的奈娜从小就被同学,老师歧视,大家都视她为怪物,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上学,直到遇到一个校长,他能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她,并且能接受她,让她在他学校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奈娜就立志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当她双教育学位毕业后,她就开始去应聘教师,可是,每次都是因为她那不受控制的打嗝,抽搐,让各个校长都认为她不适合当一名老师,但是,她却没有因此停止她的梦想,整整持续了五年的应聘教师的时间,直到遇到一个机会:能教一批贫民窟的孩子,但是他们不被学校,老师公平对待,所以一直捣乱,怨天尤人,然后赶走了一个又一个老师。而奈娜用她的爱心,智慧让那一群孩子得到了转变,获得了学校以及其他同学,老师的尊重,并且最后还和学霸班级一起参加了全国科学竞赛获得了金奖。
在这部电影中,一个个场景都很朴实,但是又很感人,可能与自己是一名教师有关,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那种心境,只要学生能好,能进步,能被尊重,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前提!所以,整个一部电影,我被感动了好多次,特别是联想到我遇到一个学生,原来也是在我课上很是调皮捣蛋,直到有一次我很委屈,准备了一节课,但是他却在课上不仅不听,还故意捣乱,我当时就很生气,一股脑把自己的委屈都吐出来了,还偷偷地哭起来了,从那次以后,那个学生居然有所改变了,课间看到我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课上还会帮我一起管纪律,帮助我做一些小事情等等,明显的让我感觉到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有时候,老师的满足感,成就感就在这小小的时刻,看到学生一点点进步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不因名,不因利。
嗝嗝老师观后感2今天,我们小记者团组织看了一部富有时代教育意义的电影《嗝嗝老师》。
故事的主人公奈娜老师是一位图雷特综合症患者。此奇怪的病,使她不停的抽动打嗝而糟受了太多异样的眼光,庆幸的是奈娜老师通过自已的克苦努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圣帝克学校的老师!
不幸的是奈娜老师接手的是“学渣”9F班!这个班全是由学校出了名的奇葩组成!但奈娜老师并不气馁,始终认为: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的理念。在面对这群调皮学生,她更多的是包容与理解!并决定深入学生生活,真正读懂了学生,引导9F班走上了正轨,最终走上了领奖台!
记得以前我也是一个谈“兴趣班”色变的典型!不管啥兴趣班一律是“no”!在妈妈以买十本书作为交换条件,我才勉为其难地报了“大梦作文班”。
可就是这样误打误撞,在这里,居然遇到了我的写作真帝——黄老师!他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用独特的教学方式一步步让我找到了存在感并真正走进了我的内心,化解了多年来对作文的恐惧,也激发了写作热情!让我最终从一个“惜字如金”的作文恐惧者蜕变成今天“洋洋洒洒”的作文小子!当然,这变化还得感谢老师的因材施教和耐心教导!虽然我谈不上什么千里马,但能有幸遇上伯乐也是大快人心的事哟!
奈娜老师有一句话非常深刻: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擅长领域的天才,可你们却在做自已不该做的事——怨天尤人!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有拋掉怨天尤人的心情,不懈努力才能拥有更美好的自已!
嗝嗝老师观后感3这部电影,适合家长带小孩去看,很感人,具有教育意义。
印度题材的电影,讲究的是直达人物内心深处,让你有感而发。
说的是上学时代,差等生一个班级,高等生一个班级。也就是分班,普通班,重点班!
人物不管在哪里,都是由社会地位,金钱所划分了。但上帝是很公平的,给你关门,就会给你开窗,看你是否愿意透过窗户发现外在的世界。
老师小时候的成长过程,是很悲哀的,她父亲,只懂一味的给予,而不知女儿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认识当下的自己,认清楚就好!
老师求职经历也是很感人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自己梦想一直奋斗。
老师求职应聘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在应聘老师的时候,因为疾病综合症,忘记叫什么名字的疾病了,属于神经失常,导致发生怪叫,校长还有应聘人员不看好她,其实不管好坏,任何时候都在教育,都在上课,不管是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不错。
电影很适合大中小年龄段的孩子看,只要还在读书期间,很适合,不失为一部课外读书教育片。
不足之处,就是导演的镜头,没能够更加细致的拍出来F班的几个人,后期的努力的过程,通往成功的道路肯定不会那么顺畅,肯定要艰辛更多,怎么通过自己努力克服的。
总而言之,电影很不错,不管是好孩子,还是成绩不好的,都适合去看,好孩子会看到自己对立面,人最会的就是自我照镜子。
嗝嗝老师观后感4教育给了我们宏大的舞台,更需要我们专业的引领。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做有“温度”的教育。
《嗝嗝老师》这一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自小患有妥瑞氏综合症的奈娜马图尔老师因病时常会发出嗝嗝的声音而被社会、同学嘲笑、嫌弃,甚至被学校劝退。在她最灰暗的日子里,遇到了可汗校长。校长的鼓舞改变了这个女孩的一生,从此做一名老师成为她最大的心愿。长大后的她即使应聘了18所学校,即使拥有理科硕士、教育双学士这样的高学历,但人们始终对这位打嗝的老师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被录用。当她再次来到她圣诺特克斯,有幸成为这里的老师时,她所要带的班级却是F9班一群被放弃、被嘲笑、被看不起,抽烟、喝酒、甚至打架的“坏”学生。在这里奈娜老师用她的爱感化了学生,用她活泼有趣、独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们学习,鼓舞他们重拾信心,获得成功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奈娜老师在这群孩子多次的恶作剧之下她还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她走访孩子们生活的地方,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的渴望。她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赋,他们当中有的擅长数学,有的擅长科学,并利用他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教育,使孩子们找到学习的方法,找回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我们应该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老师。用心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心去帮助孩子改善其不足。接纳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在生活中做“活”教育。正如影片所说:普通的老师只会教书,优秀的老师教做人,伟大的老师会让你知道教师的真谛。愿我们都能带着满腔的热情,满怀的爱走在 ……此处隐藏3806个字……责任。
《嗝嗝老师》中9A班的老师说“老师教孩子,老师教错了,学生考试会扣分,老师却什么事也没有。”而负责人的老师,却会为了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主动背锅。
嗝嗝老师(奈娜)会为班上学生,恶作剧的爆炸事件背锅,9A班的老师会为学生不光彩的“手段”背锅。
你不想当老师,是因为老师的影响力太大。
老师对孩子好的、坏的影响,都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奈娜小时候因为神经性疾病,被老师和同学们歧视,不停的转学,这种伤害一直伴随着她;因为校长的鼓励而重拾信心,这种力量也会一直支持着她,让她强大。
你不想当老师,是因为老师需要专业的能力。
知识的专业度只是基础,当老师更需要有教授知识的能力。可能考试的题目你都会做,但你不能只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去死记硬背。他们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背后的“为什么”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奈娜的课堂可能在操场上、在公交车上、在大海边,你可能只会照本宣科,告诉他们书上的.东西。
你不想当老师,是因为你不能容忍。
不能容忍他们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不能容忍他们“不听话”;不能容忍他们青春期的叛逆,更不要说他们扎心般的嘲讽了。
奈娜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但当她出手制止学生间的争执时,听到了学生的心里话“这是学校不是动物园”。奈娜扬起的手,最终还是放下。
总有一群人,这些顾虑他们都知道,但还是义无反顾投身教育工作。
我见过晚上11点后,教师办公室亮起的灯。
我见过中午放学后,还在教室“拖着”不肯走,帮孩子检查作业的老师。
我见过半夜因为学生问问题,从被子里爬出来,点亮台灯为学生解答的老师。
……
我见过很多很多这样的老师,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嗝嗝老师观后感13观看了《嗝嗝老师》这个电影,感触颇多:
一、是教育不完全是分数,更是育心!这14个孩子都是贫民窟的孩子,一直以来,外界都歧视他们,后来他们自己也自暴自弃。直到纳娜老师坚信他们会改变,孩子们才开始质疑自己,质疑过去,才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满意成绩。纳娜老师这一教育方法非常可贵,就连现在的我们,我们作为家长,是不是大部分认为成人比学分重要?我们的学校,为了升学率是不是更注重孩子的品行健康?同样是14位孩子,前后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会这样?
二、纳娜老师提出“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理念。我们不能自艾自怨,我们为什么不做出成绩来?我们为什么不改变现状?
三、救赎。这是在电影结束时,给我强烈的感受。纳娜老师虽然对老师这个职业痴迷,对孩子们容忍,其实她对自己父亲是误解的,父亲对她的爱也是有偏见的。直到孩子们找上门来,父亲才完全释然,不再逼女儿做老师这个职业之外的事,而纳娜也在父亲袒露心思后与父亲冰释前嫌。这是一环套一环的情感递进,是彼此间救赎。最关键的是,纳娜老师对孩子们的付出,把孩子们引到更加自信的领域,至少这些孩子们比他们的父母要更好一些。正因为纳娜老师的付出,也改变了圣蒂克学校领导人对这群孩子们的偏见。在9A班“学霸”用卑鄙手段迫害这14个孩子,9A班老师得知情况后,把学生做的错事说是自己干的,既还了这14个孩子和纳娜老师的声誉,又侧面教育了自己的学生。“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一环扣一环地释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四、因材施教,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学
五、家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从而了解行为原因
看完这部电影,我以后会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暗淡的生命换发不一样的光芒。举起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向外,面向北极星,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嗝嗝老师观后感14《嗝嗝老师》看了开头就能想到结尾的剧情,却还是被感动了一把,真是年纪渐长,经不起一点感动。看过之后同为教师的我,也有一些小感触!
患有图雷特综合症的奈娜老师和一群来自“贫民窟”的孩子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开始了A班和F班的对决。奈娜老师使劲各种方法,无论在教室,在校外,她总是利用身边所能利用的切资源当做学生学习的工具。(所谓“教无定法”也莫过于此了吧。)她去到孩子们所生活的家庭,全方位的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优势,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鼓励表扬学生。(现在似乎不怎么提倡挫折教学了,能表扬绝不批评,看来表扬的作用真是不容小觑。)最后一个镜头奈娜老师芳华已逝,拄着拐杖,当年的孩子们拥上来的一刹那,我想,奈娜老师的幸福感定会油然而生。(瞬间想到了自己上周出去培训三天,回来之后,孩子们一起拥上来的感觉,一个个抱着不愿松开,对这个班的归属感以及孩子们情感的抒发确实会让作为教师的我有种职业幸福感。)
其实孩子们并没有好坏之分,生下来环境的不同,习惯的不同,造成了孩子们各方面的差异。确实,对待不同孩子因材施教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新手老师,这也确实是挑战。面对我们班最皮的孩子,其实孩子心是善的,但是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的空白期,使他在步入一年级时显得格外出众。现在似乎也在慢慢变好,最起码打架的次数变少了。我坚信,用心凝聚起来的班级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们也会越来越好。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的马老师,加油吧!
嗝嗝老师观后感15《嗝嗝老师》同《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都是典型的印度教育类型的电影,在风趣诙谐的语言及情节中,让我们体会其中蕴含的巨大哲理。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也反复问自己,如果我是片中的纳娜,我是否有勇气站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呢?
纳娜并不是一名普通人,她从小身患雷特综合征,抑制不住总要“打嗝”,因而被身边的人视为怪人,被孤立、被嘲笑,直到遇到圣蒂克的可汗校长,才使她的人生发生改变,可汗校长在全体同学面前向她承诺,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她,并且也使其他同学接受她,认同她。就是这样一位校长,让纳娜从自己小小的圈子走出。
长大后的纳娜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尽管连续被18所学校拒绝任职,仍旧坚定信念,最终,她被圣蒂克学校录取——作为9F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一个特殊化的存在,正如小时候的纳娜一样,不被周边老师、同学所接受,14名来自平民窟的学生,被学校所抛弃,也被他们自己抛弃。开始时,他们嘲笑纳娜的“打嗝”、恶作剧、打架等等,向这位“特殊”老师展示着他们的放纵。但是,当他们闯下大祸时,是纳娜为他们担下责任,扛起一片天。也许是纳娜的坚韧、也许是纳娜发自真心的关爱,感动了这批学生,使他们开始正视自己的存在,相信自己。在教学中,纳娜因材施教,并不将学习固定在教室内,而是放到室外,拓展到生活中。种种做法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纳娜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天生就比别人“特殊”,但是,她并不因此自暴自弃,而是乐观面对。而这也为她后来面对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学生时,我们应该抛弃有色眼光,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其发光发热,也许一切正如纳娜所说:他们就是一群孩子,还能有多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