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一张旧相,一片流年. 今天终于下来看了它. 真的很好看. 很喜欢里面的曲子. 奔放,柔情.
个人的感情因素完全都能在曲子里体现出来, 真的很不错. 难怪它得了99年的最佳配乐奖.
Tim Roth.
Lie to me里的主演. 一直都非常喜欢他. 他有一股很强的个人魅力. 也许是那股痞性~
再就是结局.
又是一部让人很揪心的结局. max 最后还是尊重 TD的选择, 让他与船同沉.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让我实在难受.
我是那种不能看着朋友在我眼前挂掉而我还能那么转身离开的人. 更何况在那种那么平淡是环境中.
我觉得,要换做是我是max, 我绑也要把TD绑走.
但是这又会违背TD的意愿. 这种生离死别什么的是最不能接受的了.
这种类型的戏真的很好看. 很合我胃口. 演员很好. 剧本又能把人物刻画的很鲜明.
就像一首元素丰富的音乐加上一只素质很高的耳机.
所有细节都呈现的很清楚但是又不会失去整体感.
让人不禁会沉浸其中. 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好吧. 寥寥草草写了一篇不算观后感的观后感. 我不怎么会写这东西.
只是觉得好. 有必要记下些什么. 就写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海上钢琴师》,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影片。如果要向别人推荐此生必看电影,母庸质疑,它一定会被列入名单之上。该影片首映于1998年。近日,其在我国各大影院上映,反响良好。多亏这次4K修复版的引进,观众终于能在大银幕上重温这部经典电影。
影片由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杰作。豆瓣评分达9。2分之高。没有看过的观众可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钢琴师》中国区纪念版海报,由黄海操刀设计,灵感来自于电影中的经典一幕:“时隔多年,依然清楚记得,栈桥上的1900,选择放弃、扔出帽子、挥别纽约的一幕。”
影片以宏大的时间线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幻,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9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90。1990慢慢长大,有着无师自通的非凡的钢琴天赋的他,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不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
这部影片堪称是艺术创作者的终极浪漫,每一帧画面都是艺术。全片音乐和故事内核完美结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斗琴片段,全程高能。当1900弹奏着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见女孩的面容时,连曲子都不知不觉变得温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也许大部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的直观感受便是:孤独。拥有着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灵魂的1990独居于他的海上乌托邦。影片最后,殉身于大海的1990真正诠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真意。或许我们不需要为1990的孤独而伤神扼腕,1990只是忠于自我,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孤独反倒成就了他生命的丰盈。
不得不说,《海上钢琴师》连台词都极为经典。“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宁愿一生孤独,我不愿随波逐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销魂的船长,但是可以让梦想起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此处隐藏5712个字……,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应该是它的配乐。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空阔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激烈弹奏,爱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多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髓。无论是激情四溢的,还是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在餐厅的那一场随着海浪拍动而进行的华尔兹钢琴舞,让人大开眼界;与爵士乐大师谢利的琴键上的较量将整个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仑美奂!惊叹不已!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该电影命题时只选取了典型的命名法,即影片要素:地点在海上,人物为钢琴师。可以感受到导演的拍摄初衷是一种启发式精神输入,从高潮、结尾亦可感知影片的拍摄更侧重记述、讲究一件事情,而非主张一种观点。
由此,我们大可将影片的掌握度由所述之事开始。为了讲好这件事,由角色、场景、情节、色调、音乐的空隙,扩张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单看镜头上,值得细谈的好角度便有很多。
比如,1900婴儿时期被老头丹尼发现时所在的船舱餐厅,后面男二(友人)迈克斯亦穿越来找已准备迎接死亡的他,无论是那个找到他出生后他的老头,还是去找死前的他的友人,都是一二载破片一样甚至后来前来单挑的爵士创始人,也颇给我以如此疑惑:这世间有些人是生来只为了作为天才的记录体而已的?有多少存在只是为了成为供火光一现的落地烟灰而已的?
其次,女主透过窗看到的模糊的男主,和当年幼小男主透过窗看到的展厅有得一比,一墙之隔,真假不易。当初,男主在船上(阶梯之上)看到并结交了阶梯下岸的迈克斯,后来,男主却不能在阶梯上接受去到岸中的自己,音乐的界限在哪里?甚至存在吗?文学有政局阻挠,画作或相片有保鲜期设限,它在共鸣中唤起欲望,它背后有一种在本片所有死去的人身上共有的东西:理想主义。
灵魂死寂的爵士乐创始人,为理想所杀,他并非败于技艺,而是尽头比天才短。
生命死寂的丹尼,以为他爱这孩子,这孩子爱他,死在他自己充满父爱的世界里,对“TD”的妄想里。
1900,于光影对比、冷暖色调里,他始终更像一个音乐的初学者而非大成者,他太单纯,一如给他的镜头基本都让他待在某一纯色里。他又不全是“音乐”的海绵,他对船的留恋出于凡性中的乡情,显然,他最后已无法再走更多追究,有人纯粹只成了记录他的器具,而天才终有不再的记录更全更多整个艺术的容量,1900是有限的,我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在理想主义的眼罩里自以为是灵魂的倾尽者,实际上只是艺术的工蚁、美学的针管、一切的餐盘?而我们拼尽全力留住的,尚有杂质的音乐唱片。百年难见的天才牺牲凡人所铸造,大生大死的艺术牺牲天才护养。观众无法成就作品,理想亦无法成就作品。
1900的自尽,我大抵会效仿,但并不出于明白他的理由,只是在归去时犹如没有理想过,将我的一切理想留在人间,还给艺术,不必带走一物,如来时两袖空空。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单位同事热情的授之以鱼,让我很快的如愿以偿,看到了儿子极力推荐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
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归之于大海。严格讲是属于那艘能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是浩瀚的大海给了他灵感,让他无师自通地成为出色的钢琴师,88个琴键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来挑战的爵士乐鼻祖谢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会他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着左右手笑话的人是不会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了船上那样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讲,1900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就应出此刻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就应是它的配乐。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空阔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激烈弹奏,感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剩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髓。无论是激情四溢的,还是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在餐厅的那一场随着海浪拍动而进行的华尔兹钢琴舞,让人大开眼界;与爵士乐大师谢利的琴键上的较量将整个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仑美奂!惊叹不已!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