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迹男孩》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迹男孩》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迹男孩》观后感1一部一看预告就知道整部剧走向的电影,但是我依然愿意去电影院去静静地感受它的美好。
小男孩、小男孩的一家、小男孩的朋友、小男孩的校长,所有出场的人物几乎都是那么的可爱、正义、富有同情心以及美好。就连所谓的坏人物也只是匆匆过场,主旋律依然是平淡生活中的美好。
许多人说它写的太美好太平淡了,不好看。
那么,我想说。很多人平淡一生,却已然觉得倾尽全力拼命努力才能生活下去了。
所谓的平淡人生,却每天都有很多琐碎的麻烦、令人厌烦的话语、令人痛苦的现实。少年天马行空的烦恼,中年郁郁不得志的压抑,老年天不遂人愿的痛苦。我们虽然活的像蝼蚁那样细小平凡,但是每天都在面对细碎的BUG斗争啊,时间长了,总有一些BUG我们无法修复,总有一些BUG我们无力再承担。这就是我们平淡的一生啊,无奈之余,扪心自问,你能依然不忘初心努力有爱地富有同理心地美好地生活下去吗?
再看看电影中,那面墙上的27次手术的标识,那是代表着怎样坚强的父母与孩子啊;小男孩面对这么多遭遇依然性格如此幽默风趣可爱,这说明父母、姐姐平时对他的爱以及他有多坚强多令人怜惜啊;姐姐面对问题理智有爱又有挣扎的做法,让人敬佩。
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爱又有趣的灵魂让人动容~
它给予每天面对小BUG的我们以慰藉、温暖以及勇气。我们不一定会感动地留下眼泪,但也许我们会眼眶微热,心头暖暖。
《奇迹男孩》观后感2这个假期,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奇迹男孩》,认识了一位相信自己,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奥吉。因为电影,我们去找了R.J. 帕拉西奥所写的同名书本来阅读。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做奥吉的男孩,他一出生就换上了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使得他面目丑陋,经过2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矫正后才可以自由呼吸,变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因为他长得丑陋,周围的人都把他当作怪物看待,10岁前他都在家由家里人教导陪伴。但是到十岁那一年,他要去上学。
一开始我看到奥吉是带着宇航员头盔的,因为他担心别人嘲笑他的丑陋,后来上学后不能带才没带的。但是他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并不高兴,因为同学们都嘲笑他,没人跟他做朋友。后来他的第一个朋友是杰克威尔,一个长期获得奖学金的学霸,还为了奥吉跟朱利安打了架。虽然中间奥吉和杰克之间也发生了一点误会,后来也解决了。
奥吉虽然长得丑,但是他的家里人从不觉得他丑,他的妈妈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每个人脸上的痕迹都是他一生走过的路。”就像他妈妈脸上的皱纹一样, 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东西,这些鼓励给了奥吉极大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奥吉用自己的勇气和自信赢得了更多同学对他的认可。
从奥吉身上,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因为我在班上比较小,所以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总是不敢发言。但是妈妈会一直鼓励我,说我很认真,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比别人厉害。一开始我觉得可能只是因为我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才会这样说。
但是后来有一次考试,因为我努力复习了,所以语文考得比平时都要好,数学也很简单,而且我也发现,原来班上学习好的孩子也是经过不断努力才会获得好成绩的,我只要付出努力,我也获得了好成绩。我开始有点相信了。
接下来,我又加入了合唱队,跟着合唱队一起努力,站上了舞台,跟一些歌唱家一起表演,我更是产生了莫大的信心。原来任何事情,只要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像奥吉一样,更可能创造奇迹。
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相信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付出努力,我一定能收获奇迹。
《奇迹男孩》观后感3小男主奥吉走到学校门口,因为面部畸形害怕被同学嘲笑,姐姐走到他身边轻轻在耳边告诉他:“他们要看就让它们看吧,你无法融入他们,因为你天生就脱颖而出。”特别喜欢电影《奇迹男孩》流露出来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没有过多矫情,而是让主人公用于面对现实,并且与其抗争。
电影《奇迹男孩》改编自全球畅销小说《奇迹》,与那些注重特效、大场面的好莱坞电影不同,《奇迹男孩》则表现出了难得的朴实,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进入普通学校,并重拾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当然,后者中也有特效,只不过是主人公奥吉的脸部特效化妆。最好的特效是让观众看不到特效,非常明显,在《奇迹男孩》之中,如果观众没有提前了解影片信息,非常难想象那逼真的面部缺陷竟然是特效化妆的功劳。
饰演奥吉的小演员雅各布每天开工前都要进行一个半小时的面部特效化妆,这位曾经在《房间》之中有着出色演出的小男孩,在这部电影中同样大放异彩,在特效化妆的帮助下,将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内心演绎得极其真实可信。特别是他的童稚与真诚真的是感染了观众,演技惊人。电影之中有非常多关于奥吉充满童心式的想象与浪漫部分,他十分热爱《星球大战》、外层空间探险、科学和万圣节。而电影中奥吉戴的宇航员头盔,既象征了他保护内心的渴望,又蕴藏了他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片中还不时出现《星球大战》中的楚巴卡,充满童趣奇幻色彩。
作为一部以身体缺陷为主角进行叙事的电影,电影中最难为可贵的就是导演对叙事视角的把握。咱们之前看过的大部分同类型、同题材的电影,基本把叙事都集中在身体患有缺陷的主人公身上,来表现他的悲惨经历,以此换取观众的同情,整个故事也都是围绕着这个主人公为核心,其他人都沦为他的陪衬。然而,在《奇迹男孩》之中,导演不仅从小男孩的视角写他遭遇的歧视,以及如何面对解决这个问题,还从小男孩的姐姐及同学的视角出发,写他们在面对主人公时,内心所经历的情感变化。从这个叙事视角可以看出,《奇迹男孩》表现出了对每个人的尊重,无论你是身体健全的还是不健全的,视角非常客观。
比如,电影之中父母将太多的关爱都放在奥吉身上,而忽视了对姐姐的照顾。所以,有一个视角便从姐姐出发,描写她在面对弟弟时内心的情感变化与波澜。有对父母的埋怨,有对弟弟的嫉妒,这都是特别真实客观的,这种视角的呈现,也让观众认识到更多关于爱的表达。其实,导演在电影之中并没有将奥吉当成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表现,导演更多的是展现一个孩子在面对困境磨难时候的反应与表现。
作为一部融合了家庭、励志元素的电影,《奇迹男孩》在情感的处理方式上并没有走进刻意煽情的窠臼,而是相对含蓄内敛,用一种喜剧温馨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一种善良、勇敢与温暖。观众看到片中的小奥吉,眼里也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充满了爱意与温暖。《奇迹男孩》靠着温情细腻的故事与演员们扎实的表演,在这个冬天温暖了观众的心,也赚取了 ……此处隐藏4238个字……脸无关丑陋。
大时代小人物,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亦都是伟大的。每个人都是普通的,都值得我们站起来为他鼓掌一次。而且伟大不等于力量的强大,它在于正确和自己的力量。
各有各的精彩,每一个人都值得大家一起来为他鼓一次掌。
《奇迹男孩》观后感9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非常感动,看完之后,却有一种很释怀的感觉,说实在,《奇迹男孩》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煽情片,反而是非常淳朴和细腻,甚至观影完毕之后,心情大好,这是为何呢?
《奇迹男孩》在去年好莱坞跟《正义联盟》同期PK,最终拿下了1。29亿的美元绝非偶然,电影拍得很真诚,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具体故事其实源自自R·J·帕拉秋所著的同名畅销小说,电影最终让人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温暖的,一个面部畸形的孩子都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
这样题材,如果放在中国,我们几乎可以猜得到电影会怎么拍。小男孩“身残志坚”,最终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某某壮举,最终感动中国。没错,这是我们熟悉的励志,常规操作。
但《奇迹男孩》最特殊的地方,就是电影中的小奥吉,除了面部畸形之外,并没有完成什么“壮举”,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有过困扰,有过失落,最终积极的面对生活。就像电影结尾,小奥吉获得学校颁发了一枚勋章,小家伙一脸茫然,他不明白为什么给自己颁发这枚奖章,自己明明什么也没做,才是最感人之处,小奥吉是单纯的,他不会知道,正是他,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
《奇迹男孩》围绕着小奥吉的一条主线,分化出多条支线,父母、姐姐、姐姐的闺蜜,还有奥吉的小伙伴。但在他们的故事中,每个人,不论年龄、性别,在成长都会遇到质疑、泪水、冷眼、谎言、误解、痛苦、嘲讽、挣扎、阵痛。他们一度迷失自己,一度把自己封闭起来,面对这个世界,感到茫然。而他们,都是正常人。
这是全片我最喜欢的地方,没错,电影就是用这个面部有缺陷的男孩的故事,来反衬我们所有人,进而产生共鸣和感动。我们被感动的,不是小男孩自己的故事,而是我们自己的影子。一杯水能让光影折射,一个男孩能让善良被选择。奥吉是杯水,折射出每个人的善意。
所以这就是西方家庭电影的特殊之处,《奇迹男孩》主张人心向善,电影拍得非常温暖,一度让我怀疑不是真的,可恰恰这个源自真人真事的故事有着极高的感染力。归根结底,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都是不存在的,对待奥吉这样的孩子,是善良包容,还是歧视欺凌,关乎于人的内心。相信最后还是会通过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接触,大家也会终于认识到奥吉同样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只是长相有点吓人罢了。
而对于其他角色来说,这样的“认识”是双向的,当他们发现小奥吉的内心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在一点一滴的融化着小奥吉的内心,他带着头盔,把自己封闭起来,想象出来一个小伙伴——《星球大战》中的毛绒绒但善良的楚巴卡。他最初是自我封闭,也正因为他这样的选择,才让这个世界远离他,也让所有人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他。
最重要的是,《奇迹男孩》中的每一位主要角色,最初也是这样的。整个故事的温暖格调,其实就是让奥吉也好,其他角色也罢,大家都怀着无比巨大的勇气,迈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步,才会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比如内特决定听从把奥吉送到学校就读的建议,伊莎贝尔继续自己过去曾经为家庭而牺牲的学业,奥吉学会交朋友和原谅他人的过错,维娅体会到把握自己对各种情感的期待,杰克·威尔认识到知错就改和维护友情的重要性,米兰达愿意坦白说过的谎言和照顾他人感受,这些无一不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事情。
一个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关,茫然未知的结果让人望而生畏,有所踌躇困顿也是难免,能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这份勇气,无比珍贵,不光来自于自己,还来自于身边人的爱与信任。
归根结底,小奥吉的故事,反衬了我们所有人,人家可以敞开心扉,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因为我们身边,基本都有这样“朋友”——就像楚巴卡一样。
《奇迹男孩》观后感10最近的色彩让自己也开始思考以后回国的问题。诚然对自己来说以后回国工作生活是自己在国外求学的念想,期望着有一天学成归国能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且自己相对来说对国内的职场压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也没有太大的抵触,虽然国外的生活确实很惬意很舒适,但是就是感觉少了一点东西,有点类似归属感或者文化认同感的东西。这个问题在自己出国一年左右就想明白了,果然根还是扎在国内的,就像当初给自己写推荐信的老师告诫自己的一样,当然不真正自己出国也是不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
这部电影确实会让人感触美国基础教育的人文关怀真的是太好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但是就像影片呈现的那样,每一个人其实心里也都是温柔的,都是善良的。对比国内屡屡爆出的新闻,差距真的是太大了,会突然觉得自己回国对自己以后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一点,真的希望祖国能够快一点好起来,我知道很多事情的改善是需要时间的,但还是会想能不能再快一点。我以为这也是很多人希望的吧。
有点扯远了。回到电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段情节(大概意思)是
1)母亲对第一天上学后哭着回来的男孩说,“你一点也不丑”“那只是因为你是我母亲才会这么说的,别人都取笑我”“那我这样说难道就不重要了吗?正因为我是你的母亲,我最了解你,我知道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一点也不觉得你丑,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老是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长大了之后才发现别人真的不会很认真的在看待你,他们只会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只有自己最亲密的人才会真的去关心你。
2)姐姐由于不得不接受父母都围着弟弟转的情况,自然会有一些想法。就像她最亲近的外婆说的,“我最喜欢你了, 你弟弟已经有了一群天使给予的爱,而你是我最喜欢的我,我的爱都是你的。”然后镜头拉回,物是人非,外婆去世之后,孤单的姐姐一个人坐在海边流泪,让看电影的自己也留下了眼泪。每个人再坚强总是会有被人爱,被人关怀的需要,这一点在国外待了两年多的自己感触也特别深。虽然也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平时也一直忙碌于学业,但是到了万家灯火,家庭团聚的节日还是会有一点空落落的。前两次的经历也让自己意识到朋友再好,再多,再热闹也不能取代心里缺失的那一份家的温暖。
3)姐姐的朋友米兰达在一个暑假之后突然就和姐姐变得陌生了起来,刚开始自然会觉得是米兰达变坏了,但是影片还特意用米兰达的视角叙述了一下事情的前后原因。然后会觉得人真的是太有趣了,明明在外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父母离异问题,但是在当事人看来却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回想每个人的青春还不都是这样的嘛,那样的年轻和稚嫩值得我们去理解,去关怀。所以有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出问题了,虽然从每个人自己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做让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化的行动,但是从两个人的关系来看就会有问题了。现在想想爱情,友谊都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两个人去好好经营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意愿就能够完成的。
会觉得电影真的是一个让自己去经历别人的故事的很好的途径,会让自己从日常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去思考,去体验不同的人生,这也是留学生涯为数不多的让自己能够暂时忘掉现实生活而陶醉在另一个故事里面的途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