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时间:2021-10-02 23:05:50 收藏本文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1

通过观看攀登者这部电影得知原来世界之巅峰是由英国测量并命名埃佛勒斯。1960年中国登山队在在条件恶劣,途中历经艰险,队长牺牲,并临危受命于方五洲为队长。方五洲他们三人最终登山了世界最高峰,并在山顶留下了五星红旗。中国人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土地的世界最高峰,并命名珠穆朗玛峰。

因为登山时为了拯救队友而丢失了相机,所以不能成功拍摄珠穆朗玛峰的影像。因此中国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事实备受国际争议,并得不到认可。期间印尼和中国争珠穆朗玛峰的边界,并以是否成功登上山顶为依据。

于是15年后中央批准再次成立珠峰科考队,对珠穆朗玛峰进行高度,气象等综合科学考察。国家各行业的精英响应国家号召云集珠峰,并在珠峰营地进行了系统的登山训练。在登山途中大家深知登山有可能为此会付出宝贵的生命,但是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大家欣然选择奋勇前进,因为大家知道要为国家争一口气。

经过了几次登山,大家都不怕牺牲,甘愿为国家献身的精神,队友们历经万难,九死一生,最终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并成功插上了五星红旗。世界最终以中国测量的高度为准,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为祖国找回了尊严。

我们的民族曾经被外国人称为是东亚病夫。经过了革命先辈不怕流血的精神才建立了新中国,国人的腰杆才站起来。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如同攀登攀珠穆朗玛峰一样,条件艰苦,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人民从未退宿。

中国是苦难中成长的国家,经过数代人的付出才把祖国建设成为今天相对盛世、辉煌的、受人尊重的国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离社会主义真正宏伟目标还存在差距,所以需要我们像影片中人物一样,要有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的精神去建设祖国,去攀登世界民族之巅。

《攀登者》观后感2

感谢这部电影把珠峰登顶这段历史故事拍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英雄的中国登山者的事迹。画面还是很震撼的,登山过程的动作戏也好、剪辑也好、音乐和节奏也好都非常棒。比较可惜的是,爱情部分似乎变成串联主线,并且两段爱情故事也不出彩,并没有给人物的刻画添多少力。另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整个登顶珠峰的背景、过程、以及意义,诠释和烘托有点薄弱。对部分登山队员们的形象,刻画有问题。比如黑牡丹,作为唯一一位女登顶队员,真实的人物绝对非常出色和优秀,可是电影里看得人恼火,非常可惜。觉得会误导不明白历史的人,我认为对那位女英雄不够敬畏。章子怡这个人物,本来应该更丰满一点,她应该也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可是电影里她的选择也好、坚持也好、牺牲也好,似乎都是围绕着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去的,是围绕着爱情去的。我认为,他们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个人的强大信仰、双方的共同追求之上的。电影里表现得太弱了。

《攀登者》观后感3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4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不缺英雄。

——题记

昨天,经老师推荐后,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突发意外,致使相机丢失,未能留下登顶证据,这一次登山未获得国际认可。

13年之后,中国攀登队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励着第二代。在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重重困难后,中国队终是再次登上了珠峰之巅,将红旗插在了珠峰之上,洗刷了中国攀登者们近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这是第一代攀登者队长牺牲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句话语。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这是所有攀登队员誓下的诺言,只要不倒下,就坚持到最后一刻。

数次攀登珠峰,克服的是自然极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闪光的是无畏信念,铭记的是爱国热血。无论风暴,雪崩,冻伤,亦或是截肢,殉难,牺牲。永不放弃,勇往直前。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灭的民族精神。

当我看到张泽饰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扑在方五洲怀里,放声大哭时,我的鼻头也是酸的,无论身处何方,看到这一幕,都难免回心酸,眼泪是用情至深的证明。

其实,我们都是攀登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珠穆朗玛峰,都要面对风雨,碰过绝壁后,找到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伴随着爱与使命,责任与勇气,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们看这些电影,不单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英雄,更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英雄不老,品质长存。

《攀登者》观后感5

电影真实再现了1960、1975年中国登山队勇登珠峰的壮举,电影才开始10分钟就让人泪目,算是第一个小高潮。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又是在祖国70周年华诞上映的献礼片,这部电影的表现可以算是很不错了,就像在映后交流时两位老师说的那样,这部影片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稍有不足的地方个人感觉有两点,一个是配音和演员口型有时候会对不上,有时会让人有些出戏。

另外一个是感觉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在有限的时间(120多分钟其实不短了)和影片的剪辑上会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

……此处隐藏2259个字……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20xx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20xx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攀登者》观后感10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