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时间:2021-10-02 22:05:52 收藏本文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问西东》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无问西东》观后感1

听朋友说《无问西东》是讲民国的文艺片,看别的影评说电影讲到了西南联大的大师,觉得应该是感兴趣的题材,所以下午去看了。

总的来说,说是一部文艺片定位不错,整个故事拍得场景看上去很美,人物很热血,那么多句“真心”真是大写的尴尬。

在民国、抗战那么困难的时候,电影场景物资竟然如此充足,都显违和。

民国大环境总体应该表现的是沉重的历史背景与大师背后不屈从命运的心和爱国的情怀。但是电影拍得轻飘飘的,不算多雷,也不算多好,好歹迎合了小清新的心吧。这个题材,本可以拍得更好的。钱穆当年写《国史大纲》是以为中国要亡国,编史以作为日后复国的基础。这样伟大的情怀,电影没有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导演功力不够,表现不出来吧。

影片各个主角,都在各自的人生、各自的命运中做出选择,表现了追求,表现了无悔的心。除了尴尬之外,也算不错。

叙事方面,各个故事线穿插得很凌乱,四个时代,每个故事线都有关联,但联系不是很明显,而且时间上也很乱,总觉得在讲述方式上表现得过了,抓人眼球的效果虽然体现了,但故事线太多、显得凌乱。《西伯利亚理发师》七条线齐头并进,都讲得那么清楚,是导演功底不够之过呀。

有两个小细节表现得很好:1.章子怡演的女主角在明白过来被心爱的人抛弃的时候笑了,从死亡线挣扎醒过来看到黄晓明扮演的男主角反而痛哭,永不在逆境、敌人、众人前示弱,是坚强的表现。

2.西南联大的时候,教室盖得不结实,屋顶又漏雨,风声雨声与飞机的轰炸声盖住了老师讲学的声音,老师终于在黑板上写“静坐听雨”字,然后静坐,听雨;学生也明白过来老师的意思,也静坐,听雨。现在少见的是这样的师者,以及能够明白师者“静坐听雨”之心的学生。有这样精神的老师和学生,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又算得了什么呢?中国到底不亡。

总的来说,不踩到雷的电影算少见的了,推荐。

无论怎样,都是无悔的一生呀。

影片末尾挂出了众大师的一生,站在屏幕面前眼泪止不住地流,那是一个多么璨烂的时代,多么伟大而令人敬仰的一生呀!

《无问西东》观后感2

无问西东,我特意没有关注题材,之前看到章子怡宣传无问西东,甚至还以为是另一个综艺节目,这几天总是看到宣传说反响不错,甚至有人说比前段时间的《芳华》还要发人深省,于是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机会就踏入了电影院。

不谈电影手法,只谈感悟,只谈启发!刚刚回家的时候,特意翻了一下评论,确实是说西说东的都有,两极分化严重。看到最多的还是各种角度的吐槽,什么卡斯阵容,什么清华北大,什么应试作文,什么牵强附会,各种吐槽,不一而足;当然也有深刻思辨,也有客观解析,也有灵魂共鸣;令我深深体会到当今影评界的乱七八糟和异彩纷呈,不管怎样,这是一种好现象,至少好的东西坏的东西都会有人来起哄,有人来造势,这样就会有人来深思,有人会顿悟,有人得到意想不到的灵魂升华,甚至得到远远大于电影本身的很多很多东西。

电影本身无论怎么蒙太奇,最后的点题其实异常明确,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爱之所爱,行之所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还是有莫大好处的一个心灵鸡汤,事实上,当下年轻人大多也是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诸多牵绊和妥协。

主题中心思想不做过多讨论,其实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角度的心灵鸡汤。开始让我想到这里来的是由女神米雪饰演的王力宏母亲,听到他要当兵的消息后不远千里特意过来劝他迷途知返。她所阐述的那一段关于功名利禄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这也是我最近几年比较关注的一个思想导向。之所以在这里有比较大的感触,是因为对比太过鲜明,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懵懂和无知,而那些被很多人仇视的富家子弟却早早就明白了关于人生的很多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一辈子可能都不懂的道理。再结合自身,结合当今社会环境,我认为应当被重点提出来,穷人子弟已经很穷了,已经很不幸了,在这个网络时代,应该得到这些唾手可得的道理来指引人生,避免走过多的弯路,早日让人生境界得到升华,哪怕在物质上仍然很穷。物质可以穷,精神不能穷。沈母的那段心灵鸡汤,我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人之为人,这是一个值得追求和追寻的方向。人世轮回,不足百年,当珍惜自我,体会人生喜怒哀乐,最后归于沉寂!沈家三代五将,名门望族,独生子逝去,确实令人唏嘘!但是在大趋势的影响下,人想独善其身,确是异常困难的,这里就有了人生更高境界的顺势而为,让生命短暂的怒放,发光发热!

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讲另一个心灵鸡汤,关于趋势,关于大势所趋。毅然投身军队是一种趋势,被文革牵引的思想激进也是一种趋势,而当下市场经济引导下的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也是一种趋势。年轻人往往是其中的主力军,是参与者也是被利用者,往往醒悟时已经时过境迁,大势已去。随波逐流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选择,独善其身,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选择。我想说的是,无论做哪一种选择,尽量明心明目,尽量保持清醒,尽量避免被人利用,被趋势利用。

芳华上映了,无问西东经过五年的努力也上映了,这非常好,说明上层对于那段历史已经选择了不再避讳。其实以前我是不愿意看这方面的资料和故事的,同很多人一样往往选择逃避。直到08年看了这方面的一本小说,当时我就想以后有机会把它改编成剧本,当时我就认为这种题材足以振聋发聩。芳华和无问西东,都应该好好看看。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有太多,可能我们往往读不完人生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中国百年历史兴衰,真的应该认认真真地去读,这一百年跨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跨越了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思考,反省,借鉴。

做一个相对明白的人,即便随波逐流,当不枉此生。

愿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得到启发和共鸣,人生路上,更加淡定从容,更加精彩纷呈!

《无问西东》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胸中也沉重无比,使我久久不能平复!

整个电影采用的是片段穿插的方法来进行叙述的。刚开始我有点迷糊,可是后来我渐渐看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剧中人物也刻画的地淋漓尽致!影片由现代职场张果果与四胞胎的故事拉开帷幕,随着镜头又移到了清华老师带领学生来到云南边陲办学授课,然后又引出了英雄飞行师沈光耀的感人故事,从而造就了坚定,严谨的原子弹科学家陈鹏的默默无私奉献。而剧中的王佳敏善良优秀,可带着满满的虚荣心,骄傲,导致了最终的灭顶之灾,却因为蒙上了纱巾看清了人性,得到了安静平和的心……一个个人物鲜活地出现在屏幕上,无不令人唏嘘感慨!

整部剧中,令我最难忘而又难过的是身处战争硝烟中的沈 ……此处隐藏7713个字……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了吗?我想这个电影就是想告诉我们,思索生命的意义,是值得花时间去思考的,永远不放弃真诚,对自己真实。

《无问西东》观后感9

和曹妈一起去看了《无问东西》,看完电影下来的电梯里,就有人在讨论好不好看。有个人说:反正他没有看懂,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看吧!我听了微微笑了下,曹妈说最后那几句话很有寓意,我深深地点了下头,是的!整部电影,讲了四个不同年代的清华人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最后又交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整场让我最震憾的是,战乱年代,清华搬到云南,成立西南联大,在茅草屋的教室里,外面瓢泼大雨,教室里亦雨声大作,教授讲课的声音,几乎被雨声遮盖了,教授身上都淋湿了,然后教授在写满板书的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这是何等的情怀!还有就是王力宏出场,哇,那是真得帅!哈哈,原来帅到无边的帅哥出来,我还是会偶尔犯点小花痴的,呵呵!

看完电影首先我感到的是自卑,这种自卑是一种羞愧的自卑。是美好时代把我们麻醉了,在小的时候,憧憬向往清华北大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过,那时候我认为,清华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它在京城。现在看来我真的错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大师的灵魂是坚强的,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在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把知识传授下去,为了祖国能强大起来。更是拥有者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都是佼佼者,都极其优秀,无论条件如何他么都会刻苦的学习,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清华吧。而现在,身为一个大学生,拥有者极其优越的学习条件,而我们的大学生活是松散的,精神是懈怠的,每次看书只是因为期末不要去挂科,老师讲课都是多媒体读重点。对,我们进步了,但思想却落后了,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中,把自己麻醉的像行尸走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撩个妹,爱的死去活来。看了电影发现那不是爱,是自我精神上对自己的一种麻醉,是自己强迫自己认为那是爱那是情怀。错了,我们做不到不离不弃。跟他们比我显然是没有什么文化,跟他们还差的很遥远,但每个人都有权利花点时间去思考人生,每个人都要用一生时间去琢磨什么是真实的。也许我们的勇敢只是自我麻醉的无所畏惧,真正的勇敢真正的爱应该是无问西东吧。

北平下了一场苍苍茫茫的大雪,你在雪中看远方,你在雪中听故事,你曾经在泥泞中挣扎,你在山洞里听课,你在阳光下操场上奔跑。你们一代代人有些责任与担当,你们都在自我中真实。

这是我们近百年来的青春,在清华园里,有一群最从容的人,书写着一场Young Forever的故事。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青春电影之一,这里有着导演最大的野心和诚意。将几代人的青春都连接在两个小时里,想来太过局促,却又恰到好处。

看似互不相关的几条线,却是从信仰危机开始的。一个人从开始思索为什么读书开始,承认并寻找真实的自己,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感情,有所同情,有所原谅,有所担当,享受生命中的时时刻刻。在思考生命的过程中,思考自我并不羞耻,反而有一种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有那么几个场景,镜头美到令人窒息。北平一场苍苍茫茫由远而近的大雪,所有知识分子相聚一堂的淡定和从容,泰戈尔演讲的诗意,吴岭澜上课的优雅,陈寅恪、闻一多讲课的风度,教物理的老师写到“静坐听雨”后,一人披蓑衣而坐,于瓢泼大雨中钓鱼的意境,沈光耀飞上天际的绚丽,光耀母亲,一字一韵的腔调。敏佳,清瘦的背影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充满苦难的泪花。梅贻琦校长的一番诗一般的话……

《无问西东》观后感10

在没有看任何宣传片的情况下,今天去看了《无问东西》这部电影。俩多小时看下来,感受就俩字,震撼!

不是那种激动得语无伦次的那种震撼,而是如一股清澈春水缓缓划过肌肤般的震撼。

这部电影如果有人说不喜欢,只有一个原因:

因为他没文化。

它不是商业片,不是文艺片,就是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是那种小时候在本周电视节目单上看到名字就期待着那天快点到的好电影。

如果谁再说“中国的电影人不会讲故事”,就可以尽情拿这部电影抽丫的脸。

倍极精巧,感人至深。

凭心而论,我觉得这部电影相比较前阵子大热的“芳华”,给人的思考空间更多,带来的感受也比较直观。“芳华”刚上映的时候,跟着热潮去看了夜场,全程都是我的泪点,整个影院就我自己哭的声音吭哧吭哧的贯穿了全场,林丁丁腐蚀活雷锋,导致活雷锋下放到连队我哭,何小萍疯了我哭,活雷锋胳膊没了我哭,萧穗子撕情书我哭,哭到散场。芳华是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影子,浓缩了一群人的青春在里面,着实感动,也有气愤,但留下的思考空间并不多,看完了抹把眼泪回家之后,它无法带来更多的思考。

而《无问东西》这部电影,虽然全程我没哭,无泪点,但感受却是比芳华复杂。

很喜欢里面的很多话,一些对生命的叩问。

也很喜欢里面的人性,有可怕的集体暴力,有真诚的个人,也有被恐惧和虚荣支配的后悔与最后的牺牲。很圆满,不是平面的感情,也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

辛苦供心上人上学后,心上人的变心,天天都是破碎状态的婚姻。不愿放手又天天撕开伤口给所有人看。最后害的无辜的人被毁容,自己也投进自杀。这样的人生啊,说不上来是自己的错还是别人的错。或许,这才是人生的复杂性。这也是我觉得比“芳华”更高级的东西。

看完后更被王力宏吸粉,其实,一直觉得王力宏颜值和演技在线。至今还记得他在《色戒》里,听说王佳芝被玷污了之后红着眼睛,微微梗咽了一下喉咙,那个表情。很喜欢王力宏和他妈妈的那段戏。“你所能到的名利光荣,祖上早就有了。那只是人生的一丝幻光而已”

也很喜欢里面的年代感,很喜欢那条长长的银杏树路。那么金黄那么温暖。每次看陈鹏(黄晓明)走过那段路,都会觉得那个会给我“托底”的人出现了。

他说,无论你怎么样,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更加喜欢里面的章子怡。她让我相信她就是敏佳。她好像也像我们所有人。内心有一点虚荣,但无伤大雅。而与她对立面的群众,也像是我们所有人,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话,一点的鸡毛蒜皮的所谓证据,就把人心想的太坏,太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挥舞着大旗,势必想把所有发现有瑕疵的人杀死。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仿似拍给文科生看的。结束后,内心竟然有一丝惭愧,同为文科生的我,好像真的一点文学性都没有了。

到底是年轻啊!多么尽兴啊!

而青春不过这些时日。

这些年,你爱慕过很多人,努力维护着很多情感和关系。但是却忘记了自己才是最珍贵的,所以,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

《《无问西东》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