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篇

时间:2021-08-17 02:05:45 收藏本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

一口气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是爱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孩子考虑。从校门开始,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只有两棵矮矮的绿色的树,所有深邃的教育思想就是从这两棵绿色的树开始发芽,从孩子的心灵出发,给他们一个心目中的学校。于是,电车成了教室,每天的课程从各自最喜欢的课程开始,喜欢作文的在写作文,喜欢数学的在做算术,喜欢物理的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这样的一天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以快乐为开始的一天。吃饭了,营养学的搭配以简单的一句话来教育:海的味道,山的味道。

孩子们的饭是自己带的,那些在陆地上生长的,比如牛呀猪呀鸡呀就全归入山的味道,而鱼呀,红烧海味就要归入海的味道去了,而校长也总是这样拜托家长:请给孩子们带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而每次吃午餐的时候,还要唱上这么一曲歌曲:好——好——嚼呀,把吃的东西, 嚼呀,嚼呀,嚼呀,嚼呀,把吃的东西……每天还轮流有一个孩子在中间讲讲他乐意讲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有趣的午餐哪个孩子不喜欢呢,哪个孩子会认为这样的午餐不是人间的美味呢?而联想到我们孩子的吃饭,我们以古训教育孩子:食不语。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不味同嚼蜡呢!下午,如果上午的课程都学完了,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去散步,在散步中,老师会借此机会给孩子们介绍各种昆虫和植物的知识,在孩子们完全放松的心灵里播种下生物学的各种知识。

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有一次,学校里要运来一辆旧电车作为教室,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大的电车,没有轮子,怎么可能运到学校里来呢?他们很想亲眼看看这一重大而又神秘的搬运过程。电车是在晚上运来的,于是,校园里出现了这奇异的一幕:当电车被巨大的牵引车运来的时候,那些为了看这神奇的一幕而特意带着毛毯睡在学校大礼堂的孩子被老师喊醒了,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电车,那时候,还没有起重机,人们在电车下垫上粗大的圆木,让电车在圆木上一点一点滚动,慢慢把电车从牵引车上,卸到了校园里。校长乘机解说着:好好看看,那个叫“滚轴”利用滚动的力量,就能移动那么大的电车。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他们穿着睡衣站在清晨的阳光里,能够看到这一情景,孩子们从心里感到幸福。

学校,不应该只是文质彬彬的知识传授,它应该创造各种活动,让孩子经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么当孩子们终于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回忆曾经的学生生活时,不会只是记住了几个词语和几篇文章,随着记忆飞弛而来的,还有那和纯真的童心相交融的各种欢乐的经历!巴学院组织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帐篷露营活动,虽然那帐篷是搭在礼堂的,但是当孩子们终于支好帐篷的时候,他们在各个帐篷间飞快地穿越而过时,当他们从帐篷里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听校长讲各种国外经历的时候,你能说,孩子们还没有找到那种“露营”的感觉吗?为了让孩子们试试自己的胆量,学校开展了一个“试胆量”的活动,几十个装扮成妖怪的孩子躲在墓地里,其余的孩子去找妖怪,孩子们终于出去找妖怪,在找妖怪的路途上,他们也终于测出了自己能忍受多少的恐惧。

那些扮妖怪的孩子因为躲在墓地里没有人去找他,有的吓得哭了起来,被老师领了回来,有的被蚊子咬了,但无论是谁,都并不后悔,即使那些哭的孩子,很快也破涕为笑了,这泪水浸透了孩子成长的欢乐。还有很多这样的活动,像到海边游泳的温泉旅行,请来农民老师教孩子们去田间劳动,到名胜之地去野炊,为参加战争的校工阿良开茶话会……所有一切的一切,让孩子们经历了多少的欢乐与激动,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成长起来,伴随着这种成长的是孩子们各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一颗慢慢长成的敏感丰富的美丽心灵。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林宗作校长,他是巴学院的精神领袖,代表着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他虽然是校长,却本着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思想,始终和学生站在同一层次的精神层面上进行着各种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当小豆豆的妈妈领着被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院报名的第一天,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的考核就是让小豆豆随便地说说自己想说的事情,这一说,就是整整四个小时,而校长就在旁边饶有趣味地听了四个小时。听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讲了四小时的话,就是孩子的亲身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日理万机的校长却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做到了,也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能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而这样的事例简直太多了,他拜托家长让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里来,为的是让孩子不会受好衣服所累,能自由活动,也不会因为衣服弄坏而受家长的责骂。小豆豆因为钱包掉在了粪池里,便用长把舀子从厕所的掏口舀,舀出了很多脏东西,校长看到了,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放回原处。而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却折射出校长多少深厚的教育思想:孩子总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干一些我们大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就是走进儿童的思维方式,引领孩子以这种思维方式合理地干完这件事情,直至满足他们的需求与好奇。

为了让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再长高的高桥君树立自信,体会成功,校长举办了一个运动会,有很多项目就是专门为高桥君设立的,比如只适矮个子孩子的“钻鲤鱼肚子”,比如“一级级爬台阶”比赛,都是高桥君夺得了第一。高桥君就是在运动会上从心理上长高了个子,体会到了他以后也许永远体会不到的成功,而他的自信也从他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高桥君一定会走出自己生理的阴影勇敢地直面他今后的人生。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本书是黑柳彻子自传体小说,书中发生的故事大都是真实的。而文中提到的各种人物作者都在后记里作了补充交代。高桥君后来担任一公司的“协调工作”,职位非常重要。从巴学院里还走出了很多成功的人士:小豆豆是著名的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大容君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鉴定专家。阿泰成为美国一所著名的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对只有五十几个学生的巴学院来说,出了这么多社会精英实在是非“了不起”所能形容。

面对这样的一所学校,面对这样的一个校长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它简直是教育上的一个乌托邦,但是它又的确存在过,而且是在几十年前时二战期间的日本,避开了战争的炮火,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活与学习上的世外桃源,于斯时寻找净土,于次地觅天堂,小林宗作校长做到了,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记得肖川博士曾经这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次令他们乐此不疲、废寝 ……此处隐藏9488个字……园”——每一个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建立一个这样的乐园呢?

《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师之路,同时也希望能像小林先生一样在学生的心理种下爱和欢乐的种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及早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发扬光大,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个性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编写而成的一本书,在一个个充满童年乐趣与启迪纯真心灵的智慧故事中,我与主人公小豆豆一起分享着快乐与悲伤,一起感受着小林校长的教育智慧。

书中的小豆豆是一个普通的一年级学生,但她又与众不同,在她身上聚集了许多小孩没有的个性:第一天上课因为觉得学校的桌子和家里的不一样,不停地翻弄课桌盖;因为喜欢宣传艺人,全然不顾老师的讲课而站在窗边大声和他们打招呼;没有宣传艺人路过,她就向小鸟问好;美术课上,不按老师的要求画太阳旗,而画起了各式军舰旗;明明被罚站了却还刨根问底:“老师,我被罚站了,为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坏事吗?”。

学校老师接受不了她的“调皮”,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就这样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而退了学。在一般人的眼里,小豆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她的成长令人担忧。身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有这样一位有个性的学生出现在我们班,我想大概我也会感到头疼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学生”,她却在一所全新的学校被校长称赞:“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什么使她成为了好学生?我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我想小豆豆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爱她、理解她的妈妈。都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的确,小豆豆的妈妈是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虽然小豆豆因为调皮而被迫退学,但是妈妈却没有对她进行训斥,而是帮她找到了一所适合她的学校——“巴学园”,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是一个开放、自主、平等、没有束缚的成长园地。这里的课程、纪律甚至学校的环境设备,都与正规的学校不一样。在这里,豆豆接受了适合自己的教育:学会了关心别人,懂得了平等尊重,理解了宽容真诚。

学校的大门是两棵非常矮的树,没有围墙,学校的教室是由废弃的“电车”形成的。整个学校就只有50多个学生,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根据孩子的喜好而决定的,想先上哪门课都可以。如果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去寺庙或田野里散步看蝴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些是在学校里永远也学不到的。校长还请了一个农民给孩子们上课,从除草到播种到施肥,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他们都拥有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树。这种教育让人很羡慕,是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学习的老师,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学习的时刻。或许校长独创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可在我看来,这种看似“乱糟糟”的教学方式却很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志向,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这才是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个性。

更幸运的是小豆豆遇到了一位很特别的校长——小林校长。和小豆豆的第一次见面,校长很认真倾听了小豆豆4个小时的“长篇大论”,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啊!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长看到后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小豆豆爱钻篱笆,衣服总是弄得一条一条的,为了让他们毫无顾忌地玩耍,校长请家长们给孩子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里来。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友缺陷的孩子他也都一视同仁。让人尊敬的校长唯一一次发火是小豆豆偶然碰上的——在厨房里,校长冲着一个女老师发火,因为女老师对残疾的高桥君说了一句欠考虑的话。想想我们自己,天天都在用言语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刺伤某个学生稚嫩的心,而小林校长却始终做到尊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们的个性,“以人为本”,看到这,我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

巴学园每天的午餐都必须有校长规定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而制定的营养午餐。到了晚上还可以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运动会的每个项目都是校长策划的,每个项目都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个在一般人眼中是残疾人的叫高桥君的孩子,在运动会上成了巴学园的骄傲。巴学园每天都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小豆豆可以在这个学校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对于小豆豆这样的“问题学生”,小林校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平等,以至于学生散步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排成整齐的队伍,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到了知识。校长高超的教育艺术逐渐激发着学生对老师、对学校以及对学习的热爱。我想,当巴学园里的所有孩子为听到“巴学园是坏学校”而感到愤怒,并把他改成“巴学园是好学校”的那一刻,小林校长应该是最幸福知足的时刻吧!

孩子探索未知的欲望总是很强烈,当学校宣布将有一辆新的电车教室到来的时候,孩子们的好奇心瞬间膨胀了。大家都在讨论这辆电车会从什么地方开到学校来,电车的轨道怎么铺设进学校,他们渴望能够亲眼见到。小林校长捕捉到了孩子的心,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知欲,允许他们带着睡衣和毛毯夜宿在学校,等电车的到来,亲眼目睹新的电车教室是如何进入学校的。这对于只有上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而言,夜宿学校肯定是一百个不放心,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可是小豆豆的妈妈却独有创新,终于小豆豆在那个晚上,亲眼看到了电车进学校的过程,这无疑是书上学不到的,是校长和妈妈让小豆豆获得了其他孩子不可能收获到的知识。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说过:不要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对立的强制的轨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我们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天真的性格,可我们成人却常常从自己的立场,从我们的视角,借着爱的名义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理解地蹲下来问问孩子需要点什么,因为不理解,所以我们常常站在孩子的世界之外。我们是否应该考虑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说教;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责骂;多一点宽容,少一点限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小豆豆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看完了整本书,让我欣赏到了真正理解孩子,给予孩子自由的母爱以及小林校长独特的、“不可思议”的教育魅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这不仅仅是小豆豆的成长旅程,也让我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电车之行”,这是这个暑假最有收获的智慧之旅。

“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这是小林老师说的,是的,要是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件件未经雕琢自然的璞玉,这些璞玉或许会有差异,但是,要相信,都是能成大器的,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能工巧匠,耐心,精心,赋予爱心的雕刻,这是一个漫长而重大的过程,但是却是那么美丽且极具意义。作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