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这本书买回来已经很久很久了,而且放在我的床头柜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随着豆豆的成长,我才感觉到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力不从心!
她每一天的进步和反抗,以我的原有能力已经无法应对,我已经不能再单纯的陪她玩,现实迫切地需要我去学习,去学习如何来应对她的成长所带来的困惑,去学习如何在陪她玩的过程中引导她走向健康正确的道路!这不单单是为她负责,更是为未来的社会负责。一栋楼盖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地基没有打牢固,那么它将容易倒塌。育人同理,喂她吃饭,她会长大,喂她精神粮食,她会更加丰富,不单单是吃饱饭那么简单,所以,我又拾起了这本书,仔细阅读。
妈妈是朋友,陪着孩子玩耍。妈妈是老师,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本书的作者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从书中的案例及作者女儿亲身实际成果,我也赞成作者的观点。孩子从小爱上阅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阅读中可以体会故事带来的乐趣,可以增加识字量,可以拓展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提高写作水平。书中也指出了现实教育中的弊端,一味的追求作文分数,而死搬硬套,僵化学生的思维,写不出真实的作文是多么失败的事情啊!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看到这一观点,不要再扼杀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写作热情!
对于孩子的品格,是影响她一生的因素,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她能淡然的面对人生,包容一切人世现象,不计较,不争求,做最简单的自己,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我们的各种希望,寄托,目的而背负沉重的包袱。在此,作者提到了“实事求是”四个比黄金珍贵的东西,是的!有人能做到实事求是吗?不要批评孩子,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是一张白纸,怎么画?是你谱写的!
如果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是不是该检讨下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呢?尊重孩子,把她当做朋友一样对待,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对待,她也是有自尊心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暑假期间,陪儿子去书店买书,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题目,把既是妈妈,又是教师的我吸引住了,于是买回来读了,书中有许多教育理念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把自己的女儿婷婷培养得很出色。她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写在这本书里,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并且书中描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轻松地学习。
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的一系列做法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特别讨厌一件事,又怎么能把一件事做好呢?所以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们在教育理论中经常谈到这句话,可是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此,我们要好好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如果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那么孩子会更加讨厌学习,所以我们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对孩子心理的成长小心呵护。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呵护,孩子经历的每件事,遇到的每个困难,老师都会帮助孩子化解,比如,美术老师对孩子画画的评价,让孩子体验到了很大的失败,是妈妈帮助孩子从新找到想象的翅膀,如果不是一个对心理学有着很深造诣的妈妈,我想是不会体会到的。同时作为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在对待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上也有很多困惑,这也更加的鞭策自己要多读一些幼儿心理方面的书籍,遇到了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解决,不仅要努力做一个睿智的家长,也要做一个睿智的老师。
三、关于阅读的一些问题。
这本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阅读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早就已经深知的,让我感兴趣的是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导孩子阅读的。读过之后,受益匪浅,发现自己居然在对待孩子阅读方面有很多错误。
比如,我要求孩子看书要认真,一字一句的读,不可以一目十行,有时儿子看书翻得快一些,我都要批评他。而老师在书中严厉的指出,“一字一句读的人是阅读能力最低的人。”指出阅读必须是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才能被整体的把握和吸收,而一字一句地读只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善的。原来我犯了阅读的另一大忌,看来得赶紧纠正,应该还来得及。还有,我不停的买书,但孩子却看得很少。老师提及她的孩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租来的,一来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二来可以锻炼孩子阅读的速度。确实,我家书架上有很多书其实没有必要一定要买,用借或租的也可以,这样还不会助长孩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学会懂得体谅大人挣钱的辛苦。
读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是啊,不管家长也好,还是老师也好,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太多的功利性,而缺少对孩子的爱,所以我们的施教应该溶于对孩子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在唐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刚读就被书中的序言深深地吸引,被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16年的教育经验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如果不谈学习,还是蛮可爱的。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 ……此处隐藏7966个字……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9当我们从一些表面现象去评论法国多数人民素质有多高,文化底蕴有多深,亦或是文化生活多丰富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法国有多重视全民阅读这件事情。
在巴黎生活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除了街区、商场和学校里的各大图书馆,法国每个居民社区都有社区图书馆,所辖社区的居民每人都可以免费办理图书借阅卡,随时可以去看书、借书。社区图书馆书籍从学龄前到成人的各领域科目都能涵盖和涉及,非常便于百姓阅读。
在孩子教育方面,想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培养琴棋书画类的“小技”,更不是用打高尔夫球、骑马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绅士风度”,而是尽快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博览群书,提高阅读力,从书中汲取养分和知识。
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将这种能力发挥到各个学科和领域。当然,阅读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像才艺培训班在短期内可以看到明显的成效,但是阅读为孩子塑造出的各种能力会在他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以喷射式的力量显现出来。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力呢?在这里分享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睡前故事
从女儿1岁起,我便开始每晚给她讲睡前故事,以各类年龄段的绘本故事为主;坚持到现在,故事的范围已经扩大到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等等,她都非常喜欢。现在女儿已经5岁了,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会刻意地指读一些字给她看,目的是渐渐让她认识汉字,慢慢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营造读书的氛围
家长喜爱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的最佳方式,家长千万不要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说没时间看书。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哪怕每天只挤出1个小时来阅读,也可以对孩子起到有利的影响,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闲暇时间还可以带孩子多逛逛书店和图书馆。我亲眼见过法国家庭的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不是上网、不是玩儿手机而是钻进自己的房间看书,家长的床头也永远堆满各类书籍,每天如此。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从小到大、从家长到孩子点滴的渗透和影响,从而培养出的能力和习惯。
三、让阅读成为兴趣爱好
千万不要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去读书,而是家长带领着孩子一起去书中寻找乐趣,去探索和发现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充分地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如饥似渴地去读书。另外还建议一定选择适合孩子现阶段年龄的读物,过于生涩难懂的书籍会打击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善于总结和分享
可以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和孩子进行读书分享,家长和孩子互相聊聊最近喜欢读的书、喜欢的原因、有何感受和启发等等;在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也要畅所欲言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总结和分享,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哪怕是抨击和批判,也要支持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五、让孩子爱上讲故事
在女儿身上我发现,凡是她听过两、三次的故事,她基本上都可以完整的讲出来,或者是在我“随意发挥”的时候,会纠正我哪里漏讲了情节,哪里讲的不对。孩子的记忆力超强,可以试着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向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套书,我也第一时间买了回来,从头到尾认真的读了一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尹建莉老师以一个母亲的角度,结合自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为我们阐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作者讲述的许多案例,在我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这些场景我和孩子也都曾经碰到过或经历过,所以也引起我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总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表达对孩子的爱,给予他细致的照顾,恨不得帮他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一旦孩子做了让我们不满意的事,我们又总是忍不住大发脾气,给予他严厉的批评或责罚。我们甚至会抱怨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还是不听话,不懂事。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他所需要的吗,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
书中有一段话说的让我特别有感触:如果生怕孩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眼前看是在帮他,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我觉得我就是那个什么都喜欢帮孩子考虑周全的妈妈,总是会忍不住帮他安排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我的安排有时会非常抵触甚至会反抗。
有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为他早上穿什么发生争执,我为他准备好的衣服他有时并不喜欢,他自己选的我认为不合适,担心他会在学校热了凉了。虽然最后他都在我的强迫下屈服了,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情不愿。后来孩子开始自己在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认为这是对我一种无声的抗议。我也忍着不再去管他穿什么,即使他穿的不合适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不再强迫他换掉。
有一次天气很冷,我觉得他穿的有点少,但他觉得不冷,我也没有多说,只是告诉他如果在学校觉得冷了可以让老师给我打电话送衣服,后来我确实也接到了送衣服的电话。但从那以后他准备衣服的时候更愿意主动问问我天气,并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也再也没有为这类事情产生过争吵。从这件小事我发现只有当家长真正学会了放手,去尊重孩子的意愿的时候,孩子才能学会成长,也能够减少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在培养孩子的品行方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我们在面对孩子撒谎的问题上,很多时候都是生气地批评、指责甚至恐吓,却很少去思考孩子撒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书中总结了撒谎的两个原因,模仿大人和迫于压力,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撒谎是什么,更多的是大人曾经用假话骗过他们,所以他们也学会了说假话;当孩子懂事后,他知道自己犯错将会得到批评时,为了避免被责骂和处罚,也会选择去说假话。所以我们要学会体察孩子的谎言,找出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也许有一些家长认为尹建莉老师的理念和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适用,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像圆圆那样的孩子。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里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人专门为你家孩子量身定做写本书,读书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变,只是生搬硬套,那么一切知识和智慧都是无效的。所以我们读这套书需要把握的是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因材施教”,学会去理解和灵活运用书中的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因为我们永远找不到一本适用我家孩子的书,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去总结和反思,并进行自我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