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时间:2021-08-16 19:05:29 收藏本文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1

今年暑假学校给老师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不再是盲目的了,这让身为老师的我很是欣慰。我们现在倡导“家校联系”,然而真正落实到实际,这个操作起来就有些困难。《正面管教》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和方法。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地惩罚孩子,是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

现在的很多老师小时候在学校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如何转变成新一代的教师,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细致的指导,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们自觉地遵守规则,教师和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有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你不完成作业是不对的!你怎么能不完成作业呢?”这样说的话,学生的抵触情绪肯定很强,即使他嘴上说的是“我错了,不该这样做”但是他心里面是没有真正地服的。所以一开始要先对学生表达你的“理解”。从理解入手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服气”,从心理入手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你所说的。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孩子,一切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当家长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骄纵时,孩子也培训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我们要意识到: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这样的感情体验,甚至连我自己都深有体会。在如温室般的家庭中长大,受尽了家里亲人们的宠爱,一旦不合我意,就会情绪崩溃,觉得“全世界都不爱我”。我想这样的情绪跟我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所以这些孩子们的情绪会崩溃,我能够理解那种心情,然而小孩儿还没有较好的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这种时候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同时还要给予他自尊。责骂他,只能让他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些孩子会因为做事情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么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为上。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这位孩子在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小孩”。在家人面前很暴躁,一点就燃,在课堂上或者在交友问题上会出现自卑的情绪。羞辱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提示我们所有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平时要多了解学生。“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心理健全的人。

这本书中,提出了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这是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的: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逇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的局面。

有多少家长代替孩子们做了孩子该做的事?而他们犯错的时候,却要惩罚孩子?家长们应该反省,你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切,你有没有在平时的生活中教给他?比如,你要教会孩子感知力和技能,那么你在做家务的时候,就不要以孩子把东西整理不好、把地扫不干净为由,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家长却帮忙做了。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这就涉及到了与孩子之前的规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之间肯定有规则。这些规则是如何制定的呢?是家长的要求?还是和孩子共同制定的?班级教育管理中,我们有班规制约学生,然而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还是老师单独提出来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两种制定规则的方式不同,学生的表现也不同。参与了规则制定的孩子,自律性更强;没有参与规则制定的孩子表面上服从规则,暗地里是规则的破坏者。从学生阶段过来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教育路上,我们要牢记:教会孩子们生活才能让他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正面管教》读后感2

因为家里有个青春期难折腾的娃,先吸引我的是《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之后又买了《正面管教》,然而一直未读,借助读书会将它加入四月份的书单,读的时候感触很深,句句在理,段段入心,每一章都有一些正面管教工具,而且最后都有问题帮助回顾。

我阅读的时间少、读书的速度又不快,一直想用本子记下特别有共鸣有帮助的内容,然而怕影响速度,只是在读的时候圈圈点点,认真回答每章后面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似乎也有很多收获。暗暗庆幸读到了这本书,甚至对正面管教讲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内容很丰富,久了又忘了,只记得它的核心——和善而坚定。书里面的很多工具很多做法适合记下来,熟背于心,想用时可以随手拈来。所以,我会再翻这本书,记下它对我有帮助的部分,然后去背下来。为什么要背下来呢?这半年,断断续续看了不少育儿书,总是觉得书中讲得真好,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真正遇到情况时,还是会使用“爬行脑”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儿子出现的状况,第一反应总会是“你怎么这样?你应该怎样怎样?”,缺少共情能力,多指责,陷入权力之争,将培养孩子的七项感知能力、帮孩子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抛之脑后,想要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而当正处于形成个性化阶段的儿子不服输态度强硬时,我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因此,要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反反复复的操练太重要!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希望我不懈努力,找寻适合的方法,营造好与儿子的关系。

《正面管教》读后感3

工作之余拜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实在是一次对自己日常班级 ……此处隐藏9798个字……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最后,尊重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老师把学生们作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周老师推荐的这本书,看了目录感觉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这些道理平时我们都懂,所以要耐心的逐字逐句的看下来起初是有些排斥的,但只要当你看完译者的话时,你会被书的内容吸引住了,因为译者表现出来的观点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深入人心。认真看完以后,我要说的是:要想改变孩子,你得先改变自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孩子永远和大人是会有代沟的,如何减少这个代沟的存在,并不是大人去适应这个社会然后教导孩子这是必然的结果才对,而是要和孩子共同去接受并且想办法让新一代更明确知道自己:我是未来的一代,我有创造世界的能力!但中国的教育大面积的误区就是我们往往只会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总觉得他们都没有长大,应该受我们的保护,在不断的告诉他如今的社会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不然你就会被淘汰了等等等等。然后他们变得逆向了,背着时代的节奏和教育唱着反调,于是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可我觉得,在压力如潮的不同时期,首先要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态,那样所有的教育都会是正面的,是可以引导的

每个人都有阴暗的一面,会因为某件事某个物而害怕面对一些自己不敢面对的问题,大人如此,何况对一些初涉社会的孩子呢?大家都会经历这样的童年,总会问自己的父母,我是哪里来的?父母千篇一律的回答:垃圾桶里捡来的。对于我们那个时代,或许在我们这一辈中都是一群垃圾桶里捡来的孩子,那大家都一样,也没所谓我的人生是从垃圾桶开始了。我们的父辈接受的思想是保守的,在他们认为关于生理问题的解释比较难以把持的时候,善意的谎言就变得那么自然了。然后到了20年30年甚至50年后,我们还要将这些残存的痕迹保留下去吗?

经常和孩子聊天,她很多思维意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没有灌输的,但我很想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但很多时候她无法清晰的告诉你,我也会经常用我认为的可不可行而制止她,有的时候也有些小暴力,心疼之余我又想,她有错吗?其实她没有,她接受的就是现在不断在更新的社会,我却还在上下交接点上慢慢匍匐前进,进步有些慢了。

看完《正面管教》,我只想和各位家长分享的是: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没有规定的未来,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路还没有真正开始,那就让我们经历过风雨的家长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人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让我们自己的心态和孩子的心态平静的行走在同一条线上吧!

孩子从呱呱坠地时,每一件事都牵动着父母亲的神经,而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亲一生必不可少的课程。

看了这本书后我就很注意对孩子的“坚持”。幼儿时期孩子最不愿意吃饭,最喜欢的就是玩。当孩子不愿意吃饭时,我会坐在他们身边,耐心又坚定地说,想身体好就一定要吃饭,不吃饭所有的玩具和零食都会被没收掉,孩子们在我的“坚持”下把饭吃完了。孩子眼馋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看见别人有好吃的和好玩的就想吃想买。我对孩子说,你想吃什么就直接跟妈妈说,不要说人家在吃什么我也要吃,别人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并不代表这个东西一定适合我们。所以两个孩子这么大,从来都不会看着别人的东西眼馋想要。因为小时候眼馋是正常的现象,等到长大了眼馋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了。现在是网购的年代,我也很鼓励孩子自己去设置一个账号,在网上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有条件的,就是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不能买。孩子每每在网购之前都会征求我的意见,如果有些东西我坚持认为不能买时,他们都不会去买。这不是我的“专制”,因为每一位父母亲都是爱孩子不会去害孩子的,孩子毕竟未成年,有些时候会不知道怎么去分辨,如果做父母亲的不帮助孩子去分辨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那真的是害了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时,父母亲要做到“坚持”;当孩子因为他的无理要求无法达到而耍赖时,父母亲要做到“坚持”;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孩子的“苦肉计”而“挺身而出”时,父母亲更要做到“坚持”。让孩子在“坚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习惯这样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一定是有益无害的。

“坚持”是对孩子的一种爱护,是一种极其负责任的爱护;“坚持”是一种不骄纵孩子的教育,更是一种对孩子的正面的教育。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坚持”我们的“坚持”,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和孩子都平安,健康,快乐 !

这是本非常好的教育书,教我们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每个做了父母的人都感到父母难做。父母是孩子至亲至爱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绪言语都无形中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看到“正面管教”,看到它的定义,更是茫然,“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那这是什么方法呢?

第一章的内容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面管教相对于骄纵、严厉不同;严厉是有规矩没有自由,骄纵是没规矩而又自由;正面管教则完全不同,它是既有规矩、又有自由。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样子。具体该如何做呢?

其中“和善与坚定并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更重要的是正面管教告诉我们要: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给孩子培养“气象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惩罚带来长期负面的效果,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使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

我觉得在开始正面管教之前应该跟孩子建立信任,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合作。此做法分为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一位让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感受,效果会更好。

3、做这些要真诚、友善。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或提出建议,直到达到共识为止。

只有赢得了孩子的信任,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对孩子、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友善、关心和尊重是实施这些的根本。

我想,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我们的管理观念,尝试实施正面管教,这应该是一次重大的前进吧!谢谢周老师给我们推荐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们会努力做到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