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为一遍。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歌曲《我变了,我没变》里的这段歌词,是对我30年的教育生涯的诠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读书促成长。
作为教师,我是先天不足,因为我原本是一名代课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正规师范毕业生站在讲台上是老师,我站在讲台上也是老师。下定决心,通过后天努力。我不但要当一名教师,而且要当一名优秀教师,过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虽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却倍感自己的教学很单薄。教学是个良心活,要么干好,要么不干,没有第三种选择。于是,我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报刊杂志,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我读的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等大量教育经典名著。我坚信术有专攻,有选择性读书很重要。专业化报刊书籍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让我的教学也变得游刃有余。我最想说的是读书不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拓展了我的人生宽度。
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揣摩名师的教学设计,寻找自己成长的密码。专家名师的课例展示给我打开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育,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在读书中,我受益着,思考着,行走着。
2、团队助成长。
独行速,众行远。同伴互助,团队合力,助力成长。
课堂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主阵地。每当遇到教学上的困惑,我都会请教业务精湛的老教师,请他们听自己的课并给予指导。20xx年我参加了新乡市优质课大赛,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市里讲课啊,学校领导、同事连续听了三遍我准备的课,每次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晚上在家对着电脑,打开课件,我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该讲的讲,该停的停,该写的写。
第二天去新乡的路上还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告诉我一些课堂策略,教育机智。正是源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我取得了新乡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我这个农村的小学教师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现在,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力争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输送给一线教师,就课堂当中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和老师们进行探讨,交流教学感受和最新的教学方法。
3、反思快成长。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也是老师的作品。从专家,名师那里学到的先进理念,创新意识,敬业态度都会回归到学生身上。无论我带哪个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那是必须的。你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是学生让我不断鞭策和鼓励自己,与时俱进,是学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甘于奉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坚持写反思,一直是我的习惯。真心感觉到用心思考了,自己会学到更多。
曾经,我追求的是要把课上好,把班级管理好,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我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为什么要这样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怎样管理才更科学更智慧。这也许就是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研究的意识吧。
南有钱梦龙,北有魏书生,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我深知,后天努力很重要。因此,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专家型的老师是我的成长规划!
成长,一直在路上,行走在经典阅读、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道路上,也收获了诸多美丽的风景。我坚定自己的信念: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迈向卓越!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2在这个稻谷金黄,漫山红叶的季节里,我端着一杯飘香的热茶,顿时一种清凉的心境,让我卸下世俗中所有的疲惫,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标准》,受益匪浅。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有四条: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领域,并且明确提出了每一个领域的基本要求。下面我就其中的两条理念来谈谈我的一点小看法。
想要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追求、个性和尊严,维护他们的天性——“求生的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生命的融合。关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我们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现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时代,我觉得每次考试可以出几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那样卷上的成绩就不会打击到那些学习困难户,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想那样后他们一定也能从最简单的试卷开始做到和优等生一样的试卷.
总之,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做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3每每拿起《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不禁被其封面所吸引: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围着面带笑容的雷夫老师,这情景真是让人心生惬意,情有所触。从教数年的我们是否拥有过这样的曾经,是否总以信任取代恐惧,是否足以做孩子可靠的肩膀,是否有勇气引领孩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否能够在教室里与孩子们拥有一次奇迹产生的历程, ……此处隐藏13374个字……期待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特质,称为角色期待。但当我们只从角色去定义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角色,只是我们在某种情境下的身份,触不到角色背后的人。我们关注的只是那些符号,而不是人本身。我们首先从人的.角度而不是角色的角度去定义一个人。
看到《读者》中的一篇文章: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下班回家之前,先在门口停留片刻,假想门口有一棵树,把在外的一切烦恼、劳累、委屈、不公,统统先放在这棵树上,而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联系解压,维护家庭和谐,未尝不可一试呢?
四、事业成就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度让有些教师无所适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越了解,最自己的欲望和恐惧越了解,就越不受他们的控制。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我是我生活的主人,我为我现在的生活负责,我决定原谅生活对我所做的一切,这是我的自由选择。费雷德运用了一个心理原理:装作拥有某种乐观的心情,往往能帮助人们真的获得这种快乐的感觉。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不论你叱咤政坛、扬帆商海,还是耕耘农田、教书育人,适当的定位,总能找到成就感。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放弃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自我现实需要的满足就像一捧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要想真正达成心理健康的境界,尚需化作行动和假以时日的不懈练习。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4最近我有幸读到,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心灵的倾诉,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我努力包裹着一直以来沉淀在这里的温暖,智慧教学悄然来到身边,做你的贴心人,想与你更靠近地一起思考。
整本书记录华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智慧情怀。他“审视教育目标”,拷问“教育的灵魂”,探寻“教育的意蕴”。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去学,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由”,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此外,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还意味着,学习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智慧的生长,是思维的发展。华应龙把教学、把学生学习的真谛巧妙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地流淌,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想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他提倡“走自己的路”,他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真价实的创新。”这无疑是我们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一副清醒剂,让我们多一些思辨,少一些盲从。对人的认识和发现固然是智慧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当然也是一种智慧。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教育”、“教学”中,但是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学。对此,华老师却有深层次的体悟。他认为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说,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象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象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我们不能孤身于世事之外,消费主义时代的处世方式无可避免地也影响着我们,有太多技术与程式层面的东西诱惑着我们,让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主宰课堂,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课堂中的我才不是真正的我!但却已成了一个实在的我!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智慧和活力”。让我们守望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行走在智慧的教学间!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5小时候,手捧连环画、小人书的日子,实在是难得,几乎可以算是一种奢侈。于是,在屈指可数的有书相伴的日子里,读得是那样津津有味、废寝忘食;而在没有书相伴的日子里,便一遍一遍地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连环画、小人书……
伴着这样的憧憬,我走进了师范,走进了图书馆,走进了书的海洋---穿过后花园,穿过行政楼,走进顶楼的图书馆与书相伴,是我记忆里最感幸福的事。
现在回想起来,师范的三年,算是我读书人生的'真正起点!从那时起,开始接触名著,开始阅读中外小说。懵懵懂懂地读《红楼梦》,兴致勃勃地听潘禾樱老师的讲座,喜、怒、哀、乐,无一不被书中的情节所感染;一遍一遍地读《老人与海》,一次一次地被震撼,于震撼中牢牢地记住了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可以被打倒。”每每翻开冰心的《谈生命》,反复念叨着这样几句话:“生命是一条小溪,他的使命是奔向大海,旅途中有欢乐也有挫折……”于是再次抬头看天空时,一切阴霾都已经在不经意间散去。
书,伴我走过一天又一天,一季又一季。心情愉悦时读,失意沮丧时读,成功时读,失败时读……读《三个火枪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平凡的世界》、《围城》,读琼瑶、张爱玲,读顾城、舒婷……
师范三年,置身于书的海洋,融入进书的天地,因为有书相伴,倍感幸福!
走上讲台,是在一所小小的完小,没有图书馆,远离了书店,生活似乎回归到小时候,于是,日子里再一次充盈着对书的憧憬。自考,给了我静下心来再一次“啃”专业书的机会,《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班主任》……工作之余,一次次地手捧,一遍遍地“咀嚼”,迎来的是一次次顺利地通过考试。
又是三年,投身于“啃”书,醉心于实践,因为有书相伴,平凡中不乏精彩!
不知不觉,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有书相伴的“教育旅途”中,更多同行、名家的书籍,深深吸引了我!那一本本语言平实、质朴的书籍,字里行间闪烁着的是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的光芒,散发着的是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每一次阅读,总能带给我许多的启迪,总能促使我多一份思考,总能激起我内心的波澜!而我,更庆幸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时光,这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