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瓦尔登湖》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瓦尔登湖》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瓦尔登湖》有感1初次接触到《瓦尔登湖》,是在微信读书上,可惜微信读书一般都被我用来打发闲暇的时间的,不适合被我用来读这些名著,名著还是读纸质书来的有感觉。直到有一天我觉得自己的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深有感触,却没法用与之相配的语言表述出来时,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看些写景的书了,于是《瓦尔登湖》就成了我选择的一个目标。可是在我读到目录中的.第一个内容《经济篇》时,我一度以为我买了一本假书,还怀疑这些内容是不是梭罗写的,可是翻来翻去发现这本书,这个章节确实是他写的,突然有些失望,有些不知所措,说好的瓦尔登湖呢,说好的湖面美景,优美词句呢?于是,书的第一个章节被我读到一半就弃之一旁了。
直到今天晚上,这本书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手上,我跳过了第一章节和第二章节,直接来读第三章《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和第四章《阅读》,我发现我渐渐地被当中的内容吸引了。也因此知道了当初自己以为瓦尔登湖就是一篇极佳的写景的作品是一种大错特错。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看到这句话,有种作者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却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的感觉!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瑕。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
不管怎样,人要有信仰的活着,每天的黎明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将“蓝颜色”说成是“天空的染料制造厂中最真实的出品”,这个说法真的很新鲜!
这也许就是梭罗最终的目标让知识之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村子应该是一座大学,老年的居民都是研究生。人的一生目标都放在了自由学习上!
读《瓦尔登湖》有感2没有什么比读书更令人喜悦的事了,一个人的夜晚,点亮一盏台灯,让另一个时空的朋友为你讲述来自于他的,或喜悦或忧伤的故事。有些故事只能听一遍,听过了会恍然大悟,然后离开。有些故事让你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聆听。渐渐地,你发现你与讲述者是如此的心灵契合,它让你思索,让你顿悟,给你启迪。你们有如此多的共同语言,通过文字,你仿佛能触碰到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知己。显然,亨利。戴维。梭罗之于我,就是后者。下面我想来谈谈他的作品《瓦尔登湖》。
这部作品初稿创作于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时期,因为之前在康科德镇过的并不舒心,梭罗逐渐萌发了搬离父母家的想法。正巧他的朋友爱默生以每英亩八美元八美分的价格买下了瓦尔登湖旁边十一亩林地,于是梭罗便在此动手搭建了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开始了他两年之久的湖边生活。与之一同完成的还有《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不过这两部作品在他生时都未十分畅销,后者还被梭罗自己调侃"现在我拥有一座藏书近900册的图书馆,其中700册是我自己写的。"直到百年后,《瓦尔登湖》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慢慢被奉为经典。它的滞销,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思想的先进性。其中标榜的个人主义,时至今日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于当时不得不说有些超前。"我宁愿独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话,和宇宙的建设者结伴同行,也不愿混在这盛装打扮的人群中招摇过市。我不愿生活在这躁动不安的,神经兮兮的,热闹喧嚣的,鸡零狗碎的十九世纪,我宁愿站着或者坐着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
他以犀利的笔锋直接抒发自己的所感。他睿智,深沉。他是废奴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他提倡人人平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虽然是那么卑贱与无知,却可能是生具异禀的天才。他们总有独到的见解,从未不懂装懂,尽管他们的外表可能是肮脏邋遢的,他们的思想却可能如瓦尔登湖般深不可测。"梭罗提倡的思想独立,人人平等的个人主义观念,对于今天的我们,无疑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思虑什么是人生的主要目标,我们就会发现,大家都选择了相同的生活模式,好像这种模式是我们清醒时做出的选择。然而我们并没有仔细思考是否有其他模式可选。
我们为了工作而学习,为了生活而工作,为一栋房子,一份生计而劳碌奔波。也许你已经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在每天上下班时的地铁口,随着成千上万的人进进出出。你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你多久没有离开这里,去看看别处的风景;你会不会停下匆忙的脚步,看一看你头顶的天空?或许你已足够努力,但依然感觉不到足够的幸福。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会想要一次又一次的看他而不知疲倦。如果你喜欢现在的生活,你会想就这样不做任何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现在,闭上眼睛,你一定有了心中的答案。如果是,那么令人艳羡的,你已经过上了清醒而又诗意的生活。如果答案是否,现在放弃你的偏见还不算太晚,因为没有那种思考或者做事的方式,无论它是多么的古老,值得我们盲目的去跟从。你可以选择做自己,过你想过的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美是被背弃的世界,当你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后,你还会与它相遇。
你可以在《瓦尔登湖》里找到被背弃的自然之美。与松萝,圆柏,轮叶冬青,黑桦不期而遇;看野鸽疾飞而过;看鱼鹰插进平静的瓦尔登湖,叼起鱼儿复返长空;看水貂鬼鬼祟祟的走过门前的沼泽;看飞来飞去的刺歌雀压弯了莎草。梭罗所展现的自然如此详实细腻,不是"树木"或"飞鸟",而是真实鲜活的生灵。为了这一份难以忘怀的美,自然的巧合在最初的一刻便一起降临,带我们回到千年前人类的本源。
社会的洪流太过迅猛,每个人都有迷失自我的风险,每个人都有沦为机器的可能。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以百万计,但清醒得足以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却很少,清醒得足以过上诗意生活的人更少之又少。所以,正如梭罗所说,"让我们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的生活一天吧。别因为有坚果外壳或蚊子翅膀落在铁轨上而翻了车。让我们该起床时就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恼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回荡,让孩子哭喊,下定决心好好地过一天。
读《瓦尔登湖》有感3没必要迎合别人或者社会的期待去做高富帅,去做好男人,事业家庭两不误,我觉得那是别人的想法,不是自己的,为了别人的期待去苦恼那是自寻苦恼。
关键是什么是真正的富裕,美国哲理大师梭罗给出了答案,他是19世纪中叶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那是精英中的精英,他经过商当过律师,按理说他要是想发财那是分分钟的事,他没去这么做,为啥 ……此处隐藏12892个字……湖》给我带来的精神支持。
读《瓦尔登湖》有感16最近读了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经典名著《瓦尔登湖》,其实这已是我第二次拜读了。因为第一次的拜读是在一种毫无感觉的状态下进行的,从头到尾翻看完之后,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次拜读是强迫自己,而且完全是遵照译者徐迟先生的要求来做的。徐先生在书的封底上说:“在白昼的繁忙的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地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情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我正是在夜深人静之时躺在床上拿出此书,静静地仔细阅读。夜静了,心静了,书中的绵长的味道就出来了。瓦尔登湖那份恬静和幽静展现在了眼前,很美很美。
读此书不能有一丝的浮躁之情,必须沉静下来,就像僧人读经书时的那份心情才行,一旦心躁气盛根本读不进去的。但人们由于居住环境的影响和心态的浮躁,整体社会风气的使然,真正能走进像瓦尔登湖描绘的世界的很难很难。而正是因为如此更需要我们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去拜读此书,由此改变和调整自己的心态。那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啊,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与烦躁的都市形成鲜明的对照。人与人的尔虞我诈没有了,勾心斗角不见了,人从自然中走来又重回自然的怀抱,复归平静和安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沽酒桑麻,田园牧歌。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吗?在这部书里,我不仅看到那份自然的美更多的是静静地体会那份心境。为何我们经常看到佛教讲究的闭关清修,就是要在心灵的锻造上达到至高的境界。一旦在精神上的修炼得到了升华,那么不管你从事何等事务,不管你在何种环境当中生活和生存,都能达到出神入化的状态。我们拜读《瓦尔登湖》不是要求每个人都重返自然界,每个人都复归到原始状态当中过茹毛饮血的生活,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但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在自然当中修炼出来的心态,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就是在喧哗与躁动的世界当中同样可以寻求到那份平和与宁静,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此时我就想到了目前所提倡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样的一个口号的科学与合理性。我们实在是需要这样的和谐了。当然如果要求谁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自律,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但在读了《瓦尔登湖》之后,的确感到这是提高自身在这方面修炼的很好的途径。如果你还没拜读过此书,或者你还在经常对烦躁的都市无可奈何之时,不妨看看此书,我想它能暂时让你忘却身边的烦恼,让你的心态平和下来。当然必须在夜深人静之时拜读才有此效果。
读《瓦尔登湖》有感17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被人称赞的书,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内容丰富而又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
其实这本书我已经买了好久,看了不下5遍。但是每次看心境都会有所不同。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所闻所感,是梭罗在接近自然的自给自足的朴质生活中获得的领悟。两年零两个月回归自然的生活,使梭罗获得了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生的全新认识。书中有很多经典的话语,虽然简朴,却又富有深意。
梭罗在里面详尽地讲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像是坐在你面前,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给你细细讲述每一件事,从建屋到吃饭,从砍柴到耕地,这些看似生活琐事中包含了种种独特的见解。
《瓦尔登湖》中对瓦尔登湖畔的'四季的栩栩如生的描写深深打动了我,我向往梭罗所描绘的那种安宁祥和的生活状态,也向往他笔下美丽无比的瓦尔登湖;海子说过:“我想有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诗意化的生活,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
梭罗在经济篇中写道,仅仅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养活自己,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最自然,最纯真,相信梭罗也体会到了其中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在简单、朴素而纯净的原始状态中,独处也许是最适合的生活方式。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找到了生活本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梭罗那样敢于离开世俗回归自然呢?我们也许早已习惯了嘈杂喧嚣的社会生活,也许早已习惯了灯红酒绿,我们已经被世俗蒙蔽了双眼,麻痹了双耳,看不见生活的本真。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早已离不开自己所厌恶的这种生活方式。
梭罗在书中说道:每一代人都在嘲笑老式样,而又虔诚地追求新式样。没错,我们都在乐此不疲地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不屑于去体会慢生活的美好,这也使得我们渐渐脱离了原始的本真,日渐空虚。《瓦尔登湖》看似只是记录了梭罗两年多来的日常生活,但是其中却夹杂着梭罗对各种事物的感悟与思考。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梭罗,远离文明发达的社会,他想要避开一切多余的东西,而避免罪恶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它刚露头时就避开它。梭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真正做到了淡泊于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瓦尔登湖》是一本需要我们去花时间花精力去读的一本书,需要我们耐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魅力。也许,在以后生活的某一天,你会对书中某句话,某个道理豁然开朗。
读《瓦尔登湖》有感18在目前这个社会读《瓦尔登湖》很容易中毒,书中的作者梭罗的生活态度、看法对我感触很大,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拆卸组装的桦皮屋、一个木工箱就可以满足作者对房子的需求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的人所不停追求的像房子、工作、生活条件等等这些物质东西,在作者看来是这样的简单,而我们为了这些东西却耗去了大部分的精力甚至是所有的精力,最终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对生活仍然是不满和抱怨,我们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过上或是接近作者所过的那种淡然、充实的生活。
要烧成一盘好菜确实需要好的`调料,但一个好的厨师是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寻找或制作好的调料当中,因为这个厨师最终需要的是一盘好菜而不是最好的调料,好的调料绝不等于一盘好菜,现在的生存环境虽然和梭罗当时所处的环境很不一样,但是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的,比如从整体上看。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都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结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令人深思。
这是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是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
从深处看,《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录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
哈丁曾经这样评价过这本书: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本圣书。没错,这是对一本书很高的评价。当我阅读之后,我觉得在目前这个灯红酒绿,权钱交易的社会,保持一颗简单、美好的心甚是重要,因为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一盘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