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欢迎大家分享。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1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繁衍和发展,知道遥运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死亡,这是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最终归宿。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反思当今社会那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小小考验,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实在可悲。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种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2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世界,平凡之中更有自己的精彩。虽然因为每个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不同的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同样都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虽然自己也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在读过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感觉是那么的深入我心。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书中的故事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全面的地反映了当时城乡社会生活方面的的显著地变革;在小说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作者通过设置各种复杂的关系与纠葛,展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我认为的一本好书,它写得很真,值得细细品味。这本书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人物的情与爱,更为孙少平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在小说中,主人公孙少平是个家庭贫困拮据的农村学生;而在书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从头至尾,孙少平都没有能够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从我们普通人的方面来说,他从未实现飞的理想。但是时至今日,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孙少平这个平凡的人,这个人物身上的自尊都让我敬佩,同时也令我汗颜。虽然孙少平在物质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但我从来没有在生活中见到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这样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脑海中的自然意识里面就喜欢大团圆美满的结局,所以我们的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以完美结局。但是路遥却是那么的无情甚至残忍的塑造了一个那样结局。因为生活是无情的,也是不圆满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想通过这么一个结局昭示给大家的,所以这样的结局也就让我们感触的更加深切。少平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
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众所周知维纳斯正因为缺失了双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给与我们一种想象的无尽空间。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话结束,那就是“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3在别人的极力推荐之下,我翻开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到主人公少平、少安的种种际遇,我不禁感叹人生充满的遗憾,关键是你能否在平凡的生活中让这种遗憾成为你生活的前进的动力,让生活变得美好。
我承认我是一个看小说时只看情节,不看作者种种的环境描写的阅读者,我更希望每一个结局都是快乐的结束,所以一开始我其实对作者很恼火。因为恼火于作者竟然一对亲梅竹马的少安与润叶拆开了;还恼火于作者竟然把这么好的女婿截肢了;更恼火于为什么这么有思想的少平只能当一个矿工,这么有前途的年轻人竟然脸上有了一道疤。当我放开书本,平复下来时,就在自我反思,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没有遗憾就没有生活的滋味。少安虽然和润叶分开 ……此处隐藏10540个字……时,千万不要不要怀疑金波脑残,请原谅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敬意和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当田晓霞随洪水逝去的时候,就像天边秀丽的星星的陨落。我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为什么如此完美,如此真诚善良的田晓霞,人生的脚步却如此匆匆。完美的'一切,不一定会长远,人生失望的环节,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事实。
时代的烙印,渗透其中,更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在特定环境下的思维,不停地锤炼着人格信仰。感受时代的进步,感受人的成长。
田润叶,多年前,这样的女人很多,是我们民族善良的命脉。尽管无谓,尽管折磨,但为了心中的那种朦胧,那种兄妹似的初恋情节,多么期望自己勇敢的找寻自己的幸福,不管世俗。但现实是残忍的,为了亲情,惟有牺牲自己。当李向前腿残废之后,却毅然担当起照顾他的重任,不仅仅是同情,是一种悔过,是一种成熟,是一种对生命的责任。
孙少安,成长于苦海,精明却懦弱,其实用懦弱,苛刻了点。对家的责任,对爱的天平的砝码,缺乏一种价值观念,要走出那样的特定世界,不融入无奈,真的很难。
书中的人物,都性格鲜明,是现实的浓缩。客观的看待,领会路遥先生的意境,在自己的生活中借鉴发扬。真情的贯穿,是小说魅力不竭的源泉,重温自会有更进一层的体会。粗读之后,不吐不快。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14最近开始看平凡的世界,其实刚刚看完第一卷,但是我还是想着边写边看吧,我怕看着看着很多一时有感而发的东西就忘记了。
平凡的世界里面目前看到了第三十三章,前面的内容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实在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还是从手边写起吧。这一章发生的事情大概就是干旱严重,由于前面的两个村把水拦住了,所以双水村的村民们决定去掘坝偷水。然而金富金强俩憨批,不停指挥,在大坝的中间挖洞,然后导致大坝决堤,然后淹死了去方便的一个人。另外一件大事便是少平去山西找了一个媳妇。
首先偷水这件事情,其实还是很真实的,农村可能就是这样子,平时一个村里的人里面多多少少有点恩怨,背地里骂人吐口水,搞破坏实在是常见,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能够团结以来,共同对抗外敌,其实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平时可能大家会在网络上做个喷子,怼天怼地怼空气,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护着我们自己人,总是会有那么一种亲疏的划分。然后就是田福堂这个人,我虽然比较讨厌的他,但是好像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目前为止,他多多少少哈还是会为自己的村民谋划争取一点的,倒也没有我想象那么混,在处理被水冲走的人的遗孀的时候,也比较合理,不过这家人也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可见这些村民本质还是很淳朴的,其实想想也是,世界上倒也没有那么多坏人,只不过大家缺乏换位思考,因此老是觉得自己被占便宜了。倒是孙玉亭这个人,马屁精一个。
我还发现一个字“屙”这个字我看过很多次,首先是在莫言的书里面,然后是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其他乡土文学里出现过只不过印象不是很深,一般组词都是“屙屎”“屙尿”之类的,反正就是比较乡土粗气一点,其实这个字的音和方言的发音应该是比较像的,然后出现这个字比较多的书好像都是黄土高原那一块,因为矛盾文学《抉择》《穆斯林里的葬礼》《尘埃落定》好像是没有的,而莫言的书里面出现的最多,其次就是《白鹿原》然后就是我现在看的这本书,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地理位置,所以我是觉得应该她们的方言就是这么说,不过我没有去查,等那天有兴趣我去找找,反正我们江西这边都是说la有点像“来”的发音。而且还有类似的字,我记得莫言的书里面出现了很多,结构都是尸字头,里面好像有女字或者其他字,总之比较粗犷,貌似都是贬义词。
其次就是少平找妻子这件事情,我发现其实这里面的人的婚恋价值观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比现在的婚恋价值观好上很多。即使是田福堂不希望润叶和少安走一起还是秀莲对少平家里的看法,我觉得都是还算在正的价值观,田福堂觉得少安是个好孩子,但是家里实在是太烂了,自己女儿毕竟是公家人,相差实在太远了,要是少平没有放弃读书还是可以考虑的,他叶不希望女儿嫁太好人家,还是门当户对好,并没有想要攀高枝之类的想法,很中规中矩的农家人的想法。而润叶和秀莲两个人都是更加注重品质的人。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15去年的暑假,因朋友推荐,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这样一部关于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文章,使我感触很多。好像也成熟了一些,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问题都想的那么简单。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从一开篇便就吸引住了我,那如妇女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真挚的感情,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会随着小说情节和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使我的生活充实很多。
读《平凡的世界》,感受到作者的文笔很自然,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相呼应,很现实。《平凡的世界》春夏秋冬的更迭,季节的变化,和人物故事的变化,映衬着生活起起伏伏;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看法进行总结,恰到好处,令人回味。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的精神,所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对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坚持到底的精神!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有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他的一身,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激情在写作。他是理想的践行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写了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将会流芳百世。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
他像不倒翁,像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经得起磨难,受得住苦。而我呢?
想想自己,还在抱怨。自己虽然暂时不能和爸妈生活在一起,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回忆童年时光,但我是幸福的,来到这里,我可以认识其他更多的朋友,,接触不一样性格的老师,跟他们学习知识,虽然没有共同的过去,但可以一起努力的迎接未来。不奢求轰轰烈烈,是希望快快乐乐,平凡的生活也有美。
人们会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的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平凡中也有伟大。同时也告诉了我,我很幸福,我应该学会知足常乐。
《平凡的世界》能够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