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4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1真的是一口气读下来这本书。很震撼,从头到尾,跟随着塔拉的成长经历走下来。大学之前的那半本,像是在看一部黑白电影,炙热的夏天,白雪皑皑的冬季,滂沱的大雨,没过膝盖的大雪,油腻的废料场,阴暗狭窄的屋子,患有躁郁症的父亲,永远一身精油味道的母亲......
选这本书,最开始可能是受到了网站推荐的影响,还有比尔盖茨的影响,另外,就是原版书名:《Educated》。也许跟最近在写课件有关,很想去了解看看。
读过之后,觉得没有选错。先是给女儿看,今天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也会去跟她讨论书里的'内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和成人世界的自己,看到的角度和世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真正吸引我一口气读下来的是什么?
一个有着躁郁症的父亲统治下的家庭,母亲永远和父亲一起,不论这种立场对孩子来说是否公平是否有足够的母爱。七个孩子,三个逃离,之后都拿到了博士学位,留下的四个,没有拿到高中的学历,在父母的事业里打工。
不能想象的是,这七个孩子之前都是在家,由母亲教育,从来不去公立学校读书。导致不同的,就是教育带来的。
就像作者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自己说的那样,教育让她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和历史。因为十六岁之前家里的经历,大学时期她会沉浸在哲人们的思想世界,想去找出迷茫的原因,走出她自己的迷宫。从大学到博士,她一次次的突破自己,涅槃重生。
前半部分,心疼她的生活,遭受那些来自从内心到外面的不幸遭遇,后半部分,又感受她的哥哥带给她的温暖,让她在一次次的绝境中奋起反击。
心情激动,舍不得睡觉,写下散碎的只言片语。又回过头去看了一下中文版书名的来历,塔拉自己也非常喜欢这版书名。是的,她没有把书定位成一个来自边缘生活的贫穷女孩奋斗史,而是一个平凡女孩勇敢去寻找心中想要的答案的平凡故事。没有轻易的妥协,只有不停的去前进。
同时,又可以看到,在一个家庭中,母亲,这个角色的重要。睿智的母亲,才能带给一个家庭足够的能量。只有不断的反省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就像比尔盖茨自己在读后感中说的一样。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忍让可以选择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可以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塔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2有句话说“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而我们所遭受的不幸,大多都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于家庭内部的不幸,另一类是来自于社会或自然灾难的不幸。美国作家塔拉在她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讲述了她来自于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她通过努力接受教育重塑自我的经历。遭遇不幸时,每个人的内心都会产生恐惧、彷徨、怯懦和自卑等消极情绪,如何让自己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怯懦,塔拉博士通过她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接受教育、读书和思考,一个人完全可以重塑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然,你需要足够努力。
出生在大山里的美国女孩塔拉,在专制的父亲的影响下,17岁以前完全没有上过学。年幼的她就开始在父亲的垃圾废料厂工作,童年时期的塔拉感受着家庭生活的贫困和信息的闭塞。出生于1986年的塔拉,童年时期没有电视和收音机,有的只是父母为了生计劳苦奔波和自己帮父母干活儿的记忆。这跟同时期的中国农村孩子的遭遇很相似,甚至还不如中国农村,那个时期我们农村的很多家庭都是拥有收音机的,虽然大多也没有电视。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有想到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有这样贫穷闭塞的家庭。
作为7个孩子里面最小的一个,塔拉拥有爱护她的三哥,也有欺负他的二哥。然而最爱他的三哥却早早的离开了家,常常欺负他的二哥却一言不合就对他施以暴力,一直在给她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伤害。父亲反对他上学,一直到她拿到盖茨剑桥奖学金,去剑桥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父亲都是反对他接受教育的。偏执的父亲一直都企图控制她,年幼时的塔拉也一直都屈服于父亲,直到三哥泰勒鼓励她走出去上学。有了上学的念头做出要去上学的决定之后,塔拉便通过学习重启了自己的人生。虽然这个过程也是异常艰苦的,但塔拉从未放弃。就像一只小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山峰,便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飞到了那里。
又是一个关于拥有不幸原生家庭的女孩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国内流行的电视剧《都挺好》。然而与明玉最终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大团圆结局不同,塔拉最后完全与原生家庭脱离,走出了自己的路,飞往了自己的山。和解也好,脱离也罢,都是走出原生家庭阴影的一种途径。文化背景不同,走出来的方法不同,但是追求自我成长的本质相同。原生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固然很重要,但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的追求,遵循我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走出限制自己的那个环境,接受外面大千世界的信息,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应当像鸟儿一样,奋力飞往自己的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3看完这本厚厚的书,我听到内心传来的声音,我也想像鸟飞往我的山。我想,如果我是一只鸟,那么爱与自由就是鸟儿的两只翅膀。
塔拉从一个17岁前未上过学的大山女孩到自学考上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剑桥硕士、哈佛博士的学位。父母从来没有管过,也没有提供帮助。相反她的父亲还特别反对,甚至以学费威胁她。但她毅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和师友的帮助,最终在学海里越走越辽阔。这真是一个天才!可他们家却出现了三个这样的天才,哥哥泰勒和理查德同样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么,他们的成才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值得学习的经验呢?
首先是爱。“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该好好保护你。”“当母亲这样告诉我,她才第一次成为了我的母亲。”“看到它们,我才意识到我毕生都在寻找它们。”塔拉说,她的羞耻感不是来源于她不曾在音乐学院学习,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当大官的父亲,不是因为母亲跟他亦步亦趋。她的羞耻感来源于他有一个把她推向危险的父亲,来源于一个眼睁睁地看着她被哥哥欺负却视而不见的母亲。来源于一个不爱她的.双亲啊。当她感受到爱时,她在学校表现得分外好,她可以坦然地告诉同学她以前从来没有上过学;可当她感受不到爱时,她就自暴自弃,学不进去,成绩下滑,险些拿不到博士学位。好在后来,她内心那个小小的自我变得强大起来,她终于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她接纳了自己。就算全世界都不爱自己,可她爱自己啊,她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飞往那座向往的山。
这个世界唯有爱,可以治愈一切伤痛;唯有爱,可以生发勇气和力量。好好去爱吧。
其次是自由。书中谈到两种自由。一种是消极自由,指一 ……此处隐藏8128个字……
苦难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吗?难道它不也是我们的资源吗?塔拉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就成为了她独特的资源。对曾经经历的苦难和伤痛不是抱怨、愤恨而是怀有一份感恩,这是一种智慧。感恩它们造就了今天如此美好的自己,这样带给我们的内心是否更多一份快乐和豁达。任何事物都有正面意图,都有它的价值,就看我们是否能洞悉危中之机,有智慧将它们转化为我们的资源,用对地方,实现它们的价值。
原生家庭很重要。从相对于我们父母的角度,我们是原生家庭受的一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生命是一个复杂体,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完全可以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去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塔拉的母亲就是活成了无限可能性的样本。这取决于我们是否相信自己并愿意去选择创造。相对于我们孩子的角度,我们又是原生家庭的施予方。那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一个什么样原生家庭,给孩子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呢?我想首先要学习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做合格的父母,去疗愈我们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和我们自己和解。唯有和自己和解了,我们的世界才能和谐,我们的孩子才可能不再经历我们原生家庭的轮回。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对教育的诠释让我深受触动。一如我们读书学习,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更加的敞开、也更加谦卑,而不是更加固执的认为“我是对的”。学习是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去触摸我们认知的'边界,检视我们的底层逻辑、三观,看见我们认知的局限,不断修正自己,打开心量,提升心性和生命品质,活出更加喜悦自在的状态。
看见即疗愈,看见即创造。塔拉写书的过程就是勇敢面对自己内心阴暗的,腐败的,散发着恶臭的那些过往的记忆伤痛,看见和接纳自己的不够好,从而疗愈自己的创伤,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这本书让我收获了接纳、感恩、和解、相信和创造。愿我们大家都可以像塔拉一样“飞往自己的山”,去创造我们想要的美丽人生!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13很久没有碰到这样一本让人想熬夜的小说了。读完这本书的我有种想流泪的冲动。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在无数情绪积累的量变后产生质变。就像一个心里突然嘎吱一声,可能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但改变已经发生。
塔拉的原生家庭很糟糕,偏执的父亲,懦弱的母亲和哥哥姐姐,有暴力倾向的哥哥。在塔拉成长的过程中,周围人在她身上投射的消极的影响一点一点的积累。如果选择懦弱顺从,一切都会平安无事,逆来顺受,放弃自己,完完全全成为父亲的女儿,这会很轻松。因为这和塔拉从小耳濡目染被根植在心里的价值观是匹配的。但塔拉选择了后者,不知道是对音乐的憧憬还是哥哥的拳头,让她选择了抗争。背叛家庭,等于否认了过去的自己。塔拉无法直接谈论自己的成长环境,把这些经历都当做羞耻。幼年被迫承载的恐惧,压抑现在占了上风。塔拉无法做到和父母和解,更无法做到和自己和解。接受教育离开家乡只是为了和父母对抗,而不是为了自己。所以当父母宣布放弃塔拉的时候,她失去了动力。
人总是怀揣着各种希望,对未来的某种期待让我们赋予当下意义。塔拉想和父母真正和解,她想让废钢场和剑桥和平共处,无论是她努力学习还是对肖恩屈服都是希望可以重新拥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当在无数次努力都失败后,塔拉放弃了。失去希望,丧失动力,让电视剧填满她的脑子。心理治疗让她渐渐明白,除了这个目标以外人生还可以有其他期待。得到父母认可不是必须要做的事。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因为基因还是后天环境熏陶,都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看到她的家庭背景。塔拉抹掉这个痕迹,用了十几年。从最开始进城打工,到最后离家,这个倔强的女孩做了太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对父亲的反抗也逐渐明显,送肖恩去医院而不是在家治疗,回家偷报税单,去英国读书,拒绝为父亲工作,到最后,终于对父亲说了不。拒绝了父亲的净化仪式。
作者的情节设置很巧妙,节奏紧凑,连接顺畅。塔拉和家人的矛盾在一点点的积累,她的勇气在一次次抗争中被磨练。但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穷人逆袭成学霸的故事。学业上的成就并没有缓解塔拉内心的痛苦。和家人关系的裂痕在扩大,终于有一天塔拉坠入黑暗。成为博士,去了哈佛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当塔拉最后终于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自己的过去,接受了和父母是两类人的时候,我最为她感到高兴。
不知道educated为什么会被翻译成这个名字。我理解这个中文书名有两个意思,第一是物理上塔拉彻底的离开家,第二是精神上,塔拉克服了心理障碍和自己和解。人为了希望而活,有希望就会有失望。他们像双生子一样相伴相随,无法拆开。有期待是好事,但是和失望和平共处更重要,必经对大多数人来说,失望是大多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14本书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靠着自学先是考上了杨百翰大学,随后又哈佛访学、剑桥读博,她的人生励志且精彩。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塔拉极端的童年生活:塔拉的父亲是一个固执的异类,他不相信政府、质疑教育,从不赞成孩子们进入学校,拒绝医院……几个孩子在与父亲独断专制的抗争中,各有胜负。反抗成功的,就如同塔拉一样,远远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反抗失败的,加入了父亲的队伍,成为了像父亲那样的人。
这本书的封面最显眼的便是和铅笔一样尖尖的山峰,象征着作者的家,同时那尖尖的顶仿佛一把利剑直戳人心。起初想读这本书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比尔盖茨的推荐以及它长居畅享榜首,直觉告诉我,这可能又是一位“哈佛女孩”的励志故事。
然而,翻开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世界。宁静的山谷、粗壮的针树叶、低矮的房子、山脚的马鸣、废弃的垃圾场、轰鸣的切割机,没有励志故事中应有的挑灯夜读,也没有一次次失败后的不抛弃不放弃。我有些不甘心,翻遍全书想要找到一丝励志书该有的所谓“奋斗史”的蛛丝马迹,然而,我能找到的却只有一位患有躁郁症、偏执固执的“控制狂”父亲和一位习惯性软弱服从的母亲。
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异类是哥哥泰勒,他也是给塔拉指明方向的人。面对其他哥哥肆意的嘲笑,泰勒丝毫不为所动,依然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塔拉遭遇欺负甚至侮辱时,泰勒以已之力挺身而出,坚持主持正义。所以塔拉最喜欢的也是与静静看书的泰勒待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通过泰勒,塔拉知道了一个全新的活法:不用整天蓬头垢面围着灶台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我,穿着露肌肤的裙子,大声唱歌,不用忍受父亲的控制。那是一个规矩而又理性的世界。
那个世界对于塔拉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虽然入学考试上的那些符号她一个也不认识,对于物理的认知只是来自废料厂,但是摆脱原生家庭、走到新的世界中去,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后还是让她克服重重障障,最后考上了大学,获得了盖茨剑桥奖学金,还一步一步拿到了剑桥的硕士博士学位。
鲲鹏飞向了蓝天,作者的故事就讲到了这里。
生活中的我们,都比故事中分配给我们的角色更复杂,愿每一只努力的鸟儿,都能冲破命运的桎梏,终能会飞往属于自己的那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