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巴黎圣母院》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美与丑的划分决不是取决于外貌,内心的美好应是真正的美丽。
初见卡西莫多,这个愚人之王。我讨厌他的丑陋,也嫌弃他的残疾和畸形。归根究底,只不过是因为他丑陋的外表,也便认为他内心的丑陋,可是,越往下看越感动于他的纯洁善良,他虽然面貌丑陋,心灵却无比高尚,为了爱斯梅拉达的幸福,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这难道不比任何外貌都更加美好吗?
如今的社会却更倾向于美貌,人们的外部表现形式,而不注重其内心的品德,内涵。这是可悲的,以貌取人现在似乎随处可见。一些十分有才华的人因为外貌而被他人鄙夷和笑话,有的甚至因为其貌不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才能,却是因为外界扭曲的审美观而不能接受他们。
安徒生童话中的那只丑小鸭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有时我在想,到底是那只丑小鸭感动了我们,还是我们感动了自己,因为每个人似乎在那只丑小鸭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的童年是在外界的'鄙夷和打击下度过的,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绝望,依旧乐观地面对生活,最终变成了一只白天鹅。无论认得长相如何,只要有了美好的心灵,最终是会被社会所接受的。美丽的外貌只能取悦于一时,内心的美好才是真正的强大。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2卡西莫多被艾斯美娜达的宽容善良感动了,在她遭遇生命危险的时候,卡西莫多舍身相救,将艾斯美娜达救到巴黎圣母院避难,就算得罪克洛德主教大人也在所不惜。克洛德好像仪表堂堂,但我们只觉得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个邪恶的小人。虽然卡西莫多长得奇丑,但懂得感恩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美。
或许你要说,艾斯美娜达对他人这样好,最终却没有好报,虽然卡西莫多懂得感恩,但最终也没有被人们接受,你说感恩有意义吗?我们应该知道,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穷苦的人是不配有好报的。不信,你看《巴黎圣母院》中其他的情节。就知道那是怎样一个社会。
镜头一:
“等枢机主教驾临再开既,就会被民众吊死;不等他来就要开戏,就要被枢机主教吊死。他左右为难,只看到一个深渊,就是绞刑架。”这就是那时的黑暗社会,枢机主教是拥有特权,拥有强权,只要他一句话,普通的市民就面临死亡;民众却是愚昧的无知的,麻木的,同时又是残忍的。
镜头二:
“布达克太太,您丈夫没告诉您那件惨事?”
“没有呀,是什么事,图岗太太?”
“大堡的公证人吉尔·戈丹先生的马遇上费兰德人的出行场面,受了惊吓,当下撞倒则肋可定修会的居士菲利浦·阿夫星洛先生。”
“真有此事?”
“千真万确。”
“市民的马闯祸!太过分了!若是骑士的马,倒还说得过去!”
从这个镜头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的某些阶层是特权阶级。他们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欺压百姓,而不负任何责任。而普通市民一旦触犯了这些阶层人的利益,后果不堪设想。
镜头三:
格兰古瓦夜晚跟踪艾斯美娜达,先是看到卡西莫多要抢艾斯美娜达,当他高呼救人,却被推出四步开外,被摔得昏头昏脑。后来又被三个乞丐捉到他们的窝点,差点被吊死。从这个镜头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社会的混乱,白天看来欣欣向荣,到了黑夜一切恶魔,一切恶事通通如洪水猛兽般袭击而来,令人不寒而粟。
镜头四:
“她既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既非活人,也不一定形;她是个图像,是个幻影,真实如猜想如同光和影交错其上。”这是雏菊·香特弗梨失去孩子十五年了,她都快疯了,却被关在了牢房里。几乎没有人怜悯她,两天水罐没有水了,却没有人想到给她添水。
没有人理会她的孤独,没有人关心她的冤屈,更没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冷漠让那个社会成为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
与当时的社会相比,现在我们的社会和平繁荣;与当时的人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国民知法懂理;与当时的生活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活幸福富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我们应当感恩。感恩社会,让我们的国家繁荣稳定;感恩他人,让我们的相处和睦互助;感恩生活,让我们懂得珍惜所有;感恩父母,让我们的家庭美满幸福……感恩,让我们人人心中有爱,让我们人人珍惜现在,让我们人人心中满足,让我们人人心态平和……
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吧,感恩让生活更美好!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3读完《巴黎圣母院》,我沉浸在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纯洁而又真挚的情感中,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像卡西莫多一样的人可能已经绝迹了。所以,读罢雨果先生的作品,心中有种久违的感动,当然,也不免有些伤感,这场爱情悲剧之中,包含的悲苦又能被几人参透!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艾丝美拉达会选择卡西莫多当作她的爱人。但卡西莫多还是大胆地爱了,而且他爱得深沉,爱得炽烈,爱得勇敢——即使它毫无结果,他也心甘情愿就算有朝一日,卡西莫多将艾丝美拉达抱在了怀里,得到的也只是艾丝美拉达对他的同情和感激。我个人认为,卡西莫多是个十分失败的人——他不被任何人喜欢,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爱着自己喜欢的人。这是十分可悲的。
追求爱情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甚至是生命的寄托——即使无法得到所爱的人的心。卡西莫多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图任何回报,不求拥有,只去追求,无怨无悔。
爱斯美拉达是幸运的,上帝赐予了她美貌和智慧,又有许多像卡西莫多这样的人默默地爱护她,维护她,她快乐得像个天使;爱斯美拉达又是不幸的,生在那样一个社会,有那么多人暗中觊觎她,甚至毁灭她,就像一只美丽的枫叶,在风中飘摇,自己都不知道将飘向何方。
我最为敬畏的,最为同情的也是加西莫多。不幸一直跟随着他,由于机缘巧合,换走爱斯美腊达的弃婴的是他。就因为他长相丑陋,从小被人遗弃。当他躺在弃婴栏里时,就已经被人们深深的'伤害了,人们甚至建议用火烧死他。不知加西莫多是幸运还是不幸,他被克洛德收养了。从小到大,他的丑陋的面容,被人们所憎恶,造成了他自闭,因为敲钟耳朵又聋了。他对克洛德是无比的尊敬,不光把其奉为父亲也视为主人,这使他对克洛德是言听计从,做了伤害爱斯美拉达的事情。然而加西莫多又是善良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他被人们鞭笞时,克洛德的遮帽离开使他绝望,不再相信任何人。当他十分想喝水时,爱斯美拉达给了他救命之水。加西莫多感激地流泪,也许是因为这次事件,他深深爱上了爱斯美拉达。但是加西莫多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很丑陋,所以他总是默默的注视着爱斯美腊达,当她的生命岌岌可危时,加西莫多把她送到了避难所——圣母院,从而救了她。加西莫多对爱 ……此处隐藏8503个字……责任的心灵才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同时,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尊重身边每个人甘果瓦完全是个普通人。既不代表着善,也不代表恶,只是一类,盲目的,无知的,麻木的,看客般的,普通人。一个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尊严、责任的家伙,既谈不上冷酷也谈不上热情。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例行公事,或者是执行任务。这样的人,很多。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2这篇小说用了最多的手法就是对比。如:神父与卡西莫多就是对比。神父外表仪态端正看上去十分神圣但内心却十分阴险,多次想得到爱斯梅拉。卡西莫多和神父从外貌上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他从爱斯梅拉哪儿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暖,后来因为她,卡西莫多奔赴刑场救他并把她藏在了教堂中,之后为了她又和百姓打了一仗,足以体现出了真善美。
爱斯梅拉是一个个体,但也反映出了部分人心中的'邪恶。因为她的美貌使部分人产生了嫉妒,于是部分人便要去抓她。这也从侧面烘托出当时的人们还远远谈不上真善美。现在的生活中,同样也能体现出真善美。
例如前段时间,出现了最美乘客陆学华。那天下午,陆学华所乘的公交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时,司机突然晕倒,方向盘不受控制,马上就有可能出现交通事故。这时陆学华从后面冲出穿过人群,站在司机位置,一把抓过方向盘,稳住、停车、熄火,这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车上的人大松一口气,危机解除了。不久,司机也醒了,脸上依旧十分苍白,但是他仍然想继续开车,直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但乘客们阻止了他。大家都下了车,在高速公路旁等待警察的到来。不一会儿,随警察来的还有记者,当记者采访陆学华时,他说:“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像我一样会开车,在那种情况下也会像我这样去做。”这件事不也反映出了人的真善美吗?
如果社会上人人都像陆学华,像卡西莫多那样,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3最近,我的书架里又添了一本新书——《巴黎圣母院》。这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名著。我仅仅用了3个小时,就读完了它。
它的内容真的很丰富:在神圣的圣母院里,竟然藏着一个邪恶的人物,他就是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他威逼一位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少女,艾斯梅拉达,做他的巫女。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位年纪才17岁的少女,意志是那么坚强。她宁死也不做巫女。克洛德百般陷害艾斯梅拉达。最终,艾斯梅拉达被误认为巫女,被绞杀在广场之上。读完了之后我感受颇深: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吉普赛少女,一直是那般坚强,她宁愿去死,也不做对不起亲人的事;她宁愿去死也不做对不起神圣的主的事;她宁愿去死也不向黑暗势力低头。这位可怜的少女,在临死之前,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少的母亲。
相比之下,现在有些人一受到恶势力的威吓就会胆怯,就会退缩,可是这位吉普赛少女呢,在死神的面前也不退缩。那些人跟艾斯梅拉达有的比吗?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4昨天《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是克洛德。卡西莫多。格兰古瓦恋爱斯梅拉达,这也许是雨果最钟爱的剧情。格兰古瓦对爱斯梅拉达的爱又不可以称为纯爱,他过于理智,而又付出的太少。卡西莫多虽然相貌丑陋,但他的心灵是最善良的,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是感人的。卡西莫多懂得一种名叫奉献的爱,他不求爱斯梅拉达能爱上他,只是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的关注她。而克洛德走的则是另一个极端,他只懂得占有,而这种爱是不会长久的。爱丝梅拉达爱慕的弗比斯,是一个英俊却薄情的人,他从未认真对待过爱斯梅拉达,只当她是一个陪伴他的玩偶,他一生的伴侣不会是她,也不能是她。
《巴黎圣母院》就是以这几人纠缠不清的关系为线索,在大巴黎背景下展开的故事,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示世间百态。有目中无人的贵族阶层,有自傲骄矜的大教主,也有普通的'市井小民,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构成了表面平静却暗流汹涌的巴黎。
我只想对卡西莫多报以叹息,你奉命去劫持爱斯梅拉达时,未曾想过,有一天,你会深深的爱上这个女子。当你——昔日的“狂人教皇”,被钉上耻辱柱,想要一口水时,那些曾为你欢呼的民众冷眼旁观,只有她,那个你想劫持的女子,以德报怨,为你送上一壶水。而你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赌资。尽管如此,你还把你的一切投进去,包括生命。
克洛德,或许你不甘心,你不明白爱斯梅拉达为何宁愿死也不和你在一起。也许因为爱斯梅拉达有了心上人弗比斯。或许是这样,但不尽然。克洛德,我倒想给你一句话:你是个自私而狠毒的人,不是吗?也许你认为,你对爱斯梅拉达足够好,就是爱。但你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是一种没有理智的爱,是掠夺。
巴黎旧社会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像普通民众和底层劳动者,残酷冷漠的皇族主宰着他们的未来,毫无公平可言。但如今,我们的社会已是公正的了,那么,让我们在这个新时代里大展宏图,做一名铁骨铮铮的中华好儿郎!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5美丽与丑陋只不过是瞬间的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表现了这一主题。虽然这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毕竟雨果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不过只有二十多岁。恐怕他在其中只是想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提高自己描绘故事情节的能力。但这个故事却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
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的法国靠卖艺为生,在一次“错误的审判”帮助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齐莫多。这是个极其丑陋的人,雨果描绘他丑陋外貌的语句不亚于描绘一个十足肮脏的`怪物。他小的时候被抛弃在巴黎圣母院,一个神甫本着由他弟弟而生的怜悯之情“解救”了他。这神甫后来变成了主教代理,同时也成为了卡齐莫多的父亲。而主教代理却疯狂的爱上了吉卜赛女郎,他不断的在公众面前诋毁她,甚至陷害她入狱,借此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激情。卡齐莫多解救了吉卜赛女郎,并与她相处在巴黎圣母院的塔楼里。到了这里,我们不禁要发问:解救这美丽女郎的为什么是这个丑八怪?难道不应当是一个“帅哥”去拯救了她吗?书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人物呀。而雨果创造这样一个畸形的存在,是不是故意以这个存在来吸引读者?
但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却由不得我们多想,故事立即就以一个悲哀的结尾结束了。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主教代理则被愤怒的卡齐莫多推下了塔楼,摔的是血肉模糊;而卡齐莫多带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永远长眠于一个死人窟里。书的结尾写了这么一段话,令刚读此书的我立即呆住了。后来人到死人窟里寻找他人尸体的时候,引出了故事的最终结局:爱斯梅拉达与卡齐莫多的尸体变成了两具白骨,而这白骨也在那群人的不小心触碰中变成了尘埃。这是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故事的终结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的自然的终结,而作为雨果练笔的巴黎圣母院故事到此结束。显然,雨果到最后没有了对作为练笔之书的激情,只是给了故事一个很“自然”的结局。
从阅读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这些作品多是在传达一种思想,而对于艺术与文化的讲述却是很少,这可能与本身西方文化就不怎么丰富有关。但对于个人思想的高而强的追求,却使他们很快的了解到做人的奥义,这是与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所不同的。
从书中我学到了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也要做一个感恩的人,以自己微小的能力去奉献着大众,不求回报,只有关键时刻能伸出一把援助之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