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集合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1近期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作者的教育表述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李老师在序言中的一段话让我颇有感触:“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实话实说,读书时我从未有过当老师的想法,现在却站在了三尺讲台,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我是想过离开学校的,但最终还是留下了。因为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老师,所以,最初几年的工作做得很失败,是领导眼中的“后进生”,遇到过很多挫折,产生过很多烦恼。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与其悲悲戚戚地当老师,倒不如高高兴兴地当能让自己更从容。由于起点低,那些明星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目前的我是无法企及的.,我只想与曾经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现在的我,尽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暂时遭遇挫折乃至不幸,到最后也必将赢得人生的快乐!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2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感慨较多,对爱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爱心教育不是手段和技巧。
“我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她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得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侵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段话使我醍醐灌顶。 我,就非常典型,将爱只是当成了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技巧。我对孩子的爱,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只是为了“抓”住孩子的心,只是让孩子接纳我这个教师。我对孩子的爱,是有目的的,是缺乏“真诚”的。难怪孩子们并不完全接纳我,也并不主动靠近我,因为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因为他们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他们能准确判断教师对他们的真实感情。
爱心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强调的是爱的真诚度、爱的透明度、爱的纯洁度。只有这样没有任何条件的爱,没有任何理由的爱,才能开创教育的新天地。正如作者说言:“但这种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也只有付出朋友般真诚的感情,我们才能我心换他心,我们才能真诚换真诚。
2、爱心教育也要合理惩罚
有了爱,并不等于就有了教育,就能收获教育的硕果。爱心教育并不是随意迁就学生,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孩子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为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也让我想到了所谓的“合理惩罚”,惩罚并非体罚学生,侮辱学生,打骂学生,而是合理的有效的手段。爱的内涵是丰富的,有生活的无微不至地关照外,有心灵上洞察秋毫地关注,更有在纪律方面的严格要求,这才是真爱。
3、爱心教育与平等密不可分
因为关系的平等,孩子才会和我们进行心心相印地交流。作者倡导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平等,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学生找教师借水杯,教师让学生自己拿,但是老师找学生借笔,学生去必恭必敬地递到了老师手中。透过这个小小事件,作者意识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其实这样的小事,我们每个教师都曾遇到过。但是,我们从未想过师生之间是否平等,或者根植在我们教师内心深处的观点是,教师和学生不能平等。作者说“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仅是由教师的‘师德’决定,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孕含的必然要求。”是啊,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的配合,需要和孩子双向互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更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等中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正如作者所说“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3《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看到题目就对我很有吸引力。虽然看得时日很长,每次床头案上的翻几页,但每每看过一些,不禁反思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 ……此处隐藏11969个字……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我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读书就是在读人生。这次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此刻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今日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14假期,我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写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感慨颇多。我觉得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书中提到:"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两年半的时间让我知道,要当一名好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热爱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这一条最重要。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教师的"爱"是真诚的。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是公正的。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的"爱"是严格的。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新的学期我会一如既往的热爱我的教育事业,用我的言行去感染我的学生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钻研、勤学来引领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15寒假中我读完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充满了智慧和哲理,我被它深深的打动了,它告诉我要在爱中找到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看作或者当作一个孩子,从孩子们的角度去多思考,去聆听,去探索,去散发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与孩子们的思维和情感保持一致,更好的和孩子们相处与交流,也能让孩子们对老师更加的亲切和热爱!
我觉得要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要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品质,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这样的品质。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品质就必须对我们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有创新的意思和丰厚的文学底蕴。因此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看作是自己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我们要学习老师的这种精神,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过学习,把这个养成一种习惯。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榜样,去引导和督促学生多看书,多学习。把这些培养成自己和学生的一种习惯,让自己和学生们都体会到读书和自己写作的乐趣,并且分享给大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因此对待学生要有奉献、理解、平等的。教师首先要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它不断的照亮,直到照亮整个自己。同时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然后,要做最好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过作为一个伟人巨匠的梦想,但是想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呢,需要我们一点点的积累,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慢慢的积累,最终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老师。要不停的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做对比,对比今天有没有进步?有没提高?今天有没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要不断的自我思考,这样才能进步。每天都进步一点点,经久累月之后你会发现前进的便是一大步。我们要对做最好的老师这个目标充满着激情,同时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敬畏的态度。因为你不仅要做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师,也要做学生心中最好的老师。也许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未来总能够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以后在教育的生涯之中做最好的自己,也不枉费以后桃李满天下的自己。
最后,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对教育的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之中,不断提高自己,警醒自己。同时,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化和教育学生。
书籍《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收获与体会4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儿到书店去买书,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